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中国画专业美育与毕业创作的关系研究

2019-01-09 07:07杨春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国画内蒙古美育

摘要:本文从美育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学中开展的情况入手,了解我区高校中国画专业美育的开展情况,教育现状和实际水平;研究历史、文化、经济技术、社会人文环境等因素对我区高校中国画专业的美育的影响;从个人、家庭、社会、学校多角度探索我区高校中国画专业学生审美观形成的主要原因;从高校专业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研究美育在学生创作、创新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内蒙古;美育;中国画;创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J2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7-0206-02

美育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春秋时期的孔子创立的古代教育体系,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乐,实际上就是专门的美育课,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并在一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中国的美育传统。

在西方古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规定教育的内容不仅要有哲学、科学、道德、体育,而且要有美育。亚里士多德更全面地总结了艺术审美教育的功能:教育、净化、精神享受。这些基本观点,成为西方古代美育传统的思想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近代,最早把“美育”介绍到中国的是王国维,而真正倡导美育并建立中国近代美育体系的人是蔡元培。蔡元培把康德、席勒美育思想与中国“礼乐相济”的传统融会贯通,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出发,进行了充分的发挥,有力地反对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主义教育旧传统,为中国近代美育体系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代美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美,形成对社会美的正确认识和感受社会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艺术美的能力。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绘画种类,中国画凝聚了中国人对美的认知和表现,当代中国画不仅是中国传统审美观的体现,同时在新的时代环境中融汇了西方的、现代的审美内容,使当代中国画成为一种多元的审美载体。

本文通过对中国画专业学习中对美和创新精神的关注和研究,认识美对人品德的塑造,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健全、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教学现象的反思,帮助更多的青年学子发掘自身的潜力和天赋,建立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美育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美育成为应试教育与专业教育间作为一种调节学习紧张程度,缓解学习压力的教育内容而存在。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落后的地区和省份,美育的缺失贯穿一个大学生的全部教育经历。

中国画专业作为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类专业对美育水平的要求是高于其它学科的,因此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中国画专业美育与毕业创作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毕业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毕业创作课程是中国画专业学生四年专业学习的总结性课程,其首先是对学生专业学习成果的检验,是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体现,学生需将所学知识、技能恰当运用到创作中去;其次毕业创作要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能够在毕业指导老师的辅导下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

今天网络时代的年轻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的途径变的更加丰富和便捷,网络上大量的图片信息为学生创作提供了可利用的素材,网络课程可帮助解决创作技法上的不足。但是通过观看一些学生的毕业创作我们会发现他们的作品审美品味欠缺,画面创新性较弱,模仿甚至抄袭的痕迹明显,造成这些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审美教育的缺失。美育的进行应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家庭作为个人成长的主要庇护所在,是美育启蒙的起始处,从幼儿时期就应培养对美的感受、选择能力,同时家庭环境也是审美观形成的一个主要外在因素之一。今天中国年轻人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成长所需的各类课程。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正规的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一个人如果从儿童时期到青年时期都接受着连贯的审美教育的话,那这个学生表现出来的审美水平和审美理解能力必然要超过缺乏审美教育的学生。如果学校或家长从孩提时代就关注儿童在艺术方面表现出来的天赋,并给予适当的学习引导,帮助孩子培养对艺术、对美进行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在未来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会比仓促选择艺术专业的学生对美对艺术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热爱,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也会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当下在我区的中国画专业学生的毕业创作中可明显的感觉到美育的缺失造成在创作中畏首畏尾,模仿他人用力过度,画面内容庸俗化,精神内涵空洞。由此可见,内蒙古自洽区中国画专业学生的美育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家庭而言,家长在孩童尚无辨别能力时,帮助他们选择优秀的绘本、音乐、动画片。学校应去给予美育课程适当的重视,美育虽然不是应试科目,但其作用是长远的,希望学校教育不要过于功利化承担起施教者的责任。社会则应担负起监督的功能,抵制大众传媒的庸俗化、商业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努力向优秀文化靠拢,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例如:展览、演出、参观、实践,也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例如:书籍、视频、网络信息等。美育不是简单的一本书,一门课程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种合力,需要持之以恒的一种教育。

当今高校中国画专业的大学生是中国画发展、创新的储备力量。在大学专业的课堂中,教师作为一个先行者,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中国画对美的追求与表现:,技法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变的纯熟,而思想、观念的构建则更加不易。大学生的毕业创作是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展示,毕业创作不仅是技法的学习,也是观念的建设,是专业学习与美育成果的集中体现。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绘画艺术,中国画的创作中融合了历代国人对美的追求和表现,从魏晋的秀骨清像到隋唐的雍容大气,到蘇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再到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无不显示了我们这个民族对优美、和谐、单纯、自然的审美观的向往。

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又赋予了中国画更加丰富多元的审美追求。一种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和创新,中国画想要在未来继续发展,中国文化想在全世界获得尊重和认可,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努力和创新。创作课程对于大学本科的学生而言是一项难度大、压力大的学习过程,学生脱离了课堂设定的学习内容,开始独立的进行艺术创作,必然会有诸多不适。因此更需要指导教师耐心以对,而非当学生在创作时陷入困境、手足无措时,令其直接模仿照抄;甚至有的老师直接让学生临摹自己的作品,在毕业作品展览中这类作品不但没有“雏凤清于老凤声”,反而充斥着一股油腻之气,是一种极为不端的学术行为。在毕业创作期间,指导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创作的主体,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艺术创作个体的独立性,帮助其发现自身想要表达的观念,给予学生创新的勇气和坚持自我的信念。艺术的学习是个从继承到创新的过程,没有继承就不会推陈出新,继承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创新则是有继承的创新,但是继承不等于抄袭,继承是一种融入了理解,内化的学习,而美育可以说是这种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对文化优劣判断的能力,应该努力使自己接受优秀文化的影响,远离庸俗低劣的文化作品。中国画专业的大学生当其具备积极、开放、多元的审美观,他对传统的、现代的艺术作品应当有自己的认识,当他获得创作的机会时,他会将个人的精神世界,个人的审美追求结合艺术技法进行创作,同时他也会对自己的创作充满信心。

大学是一个有趣的地方,作为教师的我们年复一年的面对的总是十八九岁至二十出头的青年,老师一年年变老,而学生永远年轻。在学术上我们不能因年华老去而止步不前,我们只有紧随时代的脚步才不会被淘汰,身体会衰老,而思想不会。但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内心深处对学术、艺术更应有所堅守,对真理、对美的追求不应受社会潮流或各种利益所蛊惑。美育虽然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但是美育在未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中必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美的追求会成为创新的动力。作为一名从事艺术教学的老师,我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帮助更多的学生看到美、感受美、认识美、传播美。聚沙成塔,水滴石穿,当所有人的努力汇聚在一起时,必将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1]威尔.贡培兹.现代艺术150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菲利普.E.毕晓普.人文精神的伟大冒险[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

作者简介:杨春艳,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2017年1月在省级期刊《文艺生活》发表论文《绘画专业美术史教学方法改革浅析》,2017年5月在省级期刊《大众文艺》发表论文《内蒙古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2018年10月在省级期刊《美与时代》发表论文《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画专业美育现状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画内蒙古美育
中国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远方》中国画
可爱的内蒙古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爱在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