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中的“意”与“识”

2019-01-10 15:44张巧生
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 2019年2期
关键词:胆识万紫千红高考作文

□张巧生

有人说,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开启。如果此言成立,那么作文自然成为“王中王”。“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将会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

高考临近,对作文这一在所有高考考题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目,如何尽可能多地拿到较高的分数,无疑成为大家共同的追问。答案可能有好多种,但我们以为,提高高考作文中的“意”与“识”至关重要。

立意: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前人对“意”的重要性的表述可谓多矣。庄子云:“语之所贵者,意也。”明代黄子肃在《诗法》中说:“意者,一身之主也。”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道:“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我们看到,尽管命题者不想在审题、立意的问题上为难考生,有好几年的高考作文直接以“材料+题目”的形式出现,但不少考生在立意上还是失分不少,令人遗憾。

“千古文章意为高”,事实上,立意是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也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作文得分。

以《薛谭学讴》这则材料为例。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交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向秦青学唱歌,学艺未精,就向老师辞别,老师送别时悲歌一曲,惊天动地。薛谭自知学艺不精,就再不提离开的事了。

根据这则材料,如果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知错即改”“千万不可稍有成绩就骄傲自满”等立意,虽然准确,但和“薛谭的悲哀”“雏凤‘轻’于老凤声”(“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敢挑战权威,个人如何成长,社会如何进步,国家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的题目(立意)相比,显然要逊色不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在准确审题之后,我们一定要花点时间反问自己:我的文章立意达到“符合题意”的基本要求了吗?

只有在“符合题意”的基础上,追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目标,才能水到渠成、锦上添花。

达意: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关于表达(达意),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朱芒芒老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在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基本素养。”

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也曾做过具体的阐述:“中学写作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高考作文审题、立意、选材、表达等环节中,表达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道理其实很简单,你审题再准、立意再高、选材再新,如果缺乏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结果也只能是差强人意,这就如同食材之于厨师,无论多么高级多么精美的山珍或海味,如果放到一个蹩脚的厨师的手里,再怎么烹饪,最后也不可能端出一盆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来。

参加多次的网上作文阅卷,我们看到,那些得分低的考场作文,记叙文,毫无情感,思路不清,语言平淡;议论文,泛泛而谈,结构紊乱,用例陈旧,甚至出现不写题目、字数不足、文句不通、书写潦草、一逗到底、错别字连篇等低级错误。

相反,那些在表情达意上比较优秀的考场作文,呈现给读者的除了书写工整,使人愉悦之外,在题目、开头、结尾等方面不时有“亮点”出现,自然会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州县吏”的一举一动都会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把郑板桥的这句诗化用到高考作文上,我们也会发现,在精心选材之后,用于表达(达意)的“一枝一叶”也都关乎文章之“情”,进而影响到文章的整体质量。因此,一定要充分调动起平时的积累,切不可马虎了事。

常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代诗人朱熹在他的《春日》诗中写道:“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首诗不仅叙写了作者郊游时所见到的“无边光景”,更点出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总体特征。

如果我们把春天比作笔下的作文,那么,“万紫千红”就应该是作文中“出彩”的诸多要素。

面对任何一篇考场作文,所有考生都必须有这样的一种“思维定式”:在审题准确、立意深刻的基础上,拟好题,开好头,写好中间(尤其是每段的首句),结好尾,辅之以鲜活的材料、有文采的语言,作文成功之路就会走得特别顺畅。

就记叙文而言,感情真挚、层次清晰、构思精妙、托物言志、描写生动、画龙点睛等都可以成为记叙文得高分的重要手段。

就议论文而言,有独到的视角(尤其是材料作文),有清晰的思路,有严谨的结构,有得当的方法,有新颖的材料,有一定的逻辑等就会使自己的文章跻身“高分作文”的行列。

当然,书写工整,标点正确,不写或少写错别字等也是作文得高分的最基本的常识。

胆识: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高考作文中的“胆识”,其实就是“创新”。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一分之差,在全省排名就可能以万来计,从这个意义上讲,分值达70分的作文对所有考生而言,都可谓举足轻重,不可等闲视之。

每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对作文的表述都提出了“基础等级”(符合题意,体现文体特征,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标点正确,无错别字)和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有文采和有创新)两个方面的要求。

很显然,“见解新颖,构思新巧,推理想象独到,个性色彩鲜明”的“创新”要求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创新,其实质是思维的创新,其表现不外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从2001年蒋昕捷的《赤兔之死》(2001年高考话题作文“诚信”)到2010年王云飞用文言文写成的命题作文《绿色生活》,再到每年高考结束后我们看到的“满分作文”,都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创新”的力量。

某次模考,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蛙在井底看外面的世界,井口限制了它的视野。人的视野,也常受“井口”的限制。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③体裁不限,诗歌除外;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说的是青蛙,第二句话说的是人,“井口”既有客观的方面,如家庭、教育、环境等,更有主观的方面,如认识、世界观、个人追求等。

因为绝大多数考生缺乏“创新”思维,以“开阔视野”“把视野打开”“给我一双慧眼”“放眼看世界”“莫让浮云遮望眼”“切莫坐井观天”等拟题(立意),虽然准确,但略显平庸。

我们欣喜地看到,钱昊同学的《独守“井底”》一文(见《新高考》2018年第3期第63页),表达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我们甘做“井底之蛙”,不是我们视野不够广阔,而是能让我们的视线更加集中,在有限的生命时光中孜孜以求,努力达到其极致。这样做,比只求广度和宽度而缺乏深度更有意义,也更有价值。

见解独到,思辨有力,令人拍案叫绝!

最后,我们必须指出的是,高考作文不能为求创新而创新(尤其是形式上的),没有扎实的功底,精准的分析,企求“剑走偏锋”“独辟蹊径”,其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见识,比见识更重要的是胆识,比胆识更重要的是常识。”这句话虽然不是专指高考作文,但对高考作文而言,也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诚望所有考生在高考作文中,重视立意和表达(达意),尊重常识,增加胆识,力争成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的先行者、胜利者。

猜你喜欢
胆识万紫千红高考作文
献给4月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清儒孙奇逢思想三论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紫禁花语 万紫千红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
艺术家胆识浅论
高考作文两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