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运用的三重境界

2019-01-10 15:44□尹
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 2019年2期
关键词:警句思品名言

□尹 杰

何泗忠先生曾这样概括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有三重境界,即‘人技语文’、‘人文语文’和‘人生语文’。‘人技语文’侧重于给学生以知识技能,这就是所谓的应试;‘人文语文’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这就是所谓的教书;‘人生语文’则引导学生最终把知识、文化、人格素质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育人。”“人技语文”“人文语文”“人生语文”高度概括了三种不一样的语文教育观,与之相对应的,在高中作文写作中有关名言警句的学习,同样体现了这三种层次、三重境界。

一、以名言警句为工具,引用于写作之中,以增强语言的文采

谈到名言警句,最直接的就是在文章中引用。确实,引用名言警句,可以引发观点,亮出观点,支撑观点和深化观点;名言警句可以引作题目统摄全文,引作开头或结尾揭示或深化主题,引作分论点或论据增强议论的说服力,质疑或化用名言警句充分展示个性风采。除了直接引用,还可以是化用、改用和套用。直接引用不用赘述。化用就是把名句拆开用,分开用,甚至揉碎了重组使用。而改用是在原句基础上变换句意,从而得出一个跟原句相近或相反的内容。套用则是直接套用原句句式而意思可以跟原句毫无关系,只是利用其句式特点。可以说名言警句确实在文章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特别是恰当、得体、巧妙、灵活的运用,有时甚至会成为全文的神来之笔。比如俞敏洪先生的这段文字,就是一个成功运用名言警句的鲜活范例。

经常有人向我抱怨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公平,但这个社会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我们出生的时候,就会因家庭条件不同、长相不同、智商不同而存在先天性的差异。但我们不能因为出身贫寒,长相丑陋或生性愚钝就不活下去。从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人生的起点不可控,但终点却是由我们自己来选择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中获取一个相对公平的结果,卢梭说过:“人生而平等,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我想把这句话改成:“人生而不平等,却无往不在打破我们生命枷锁的过程之中。”我们没有必要抱怨现实,我们要做的是去改变现实;我们不要抱怨别人看轻我们,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别人的尊重。让我们记住《海阔天空》的歌词:“海阔天空在勇敢以后,要拿执着将命运的锁打破;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彩地活。”

——俞敏洪《不要给自己的成长设定界限》

俞敏洪的这段文字,是非常有励志性的,也是很有思想深度的。而这里有关卢梭名言警句的运用,就是改用。改用之后,我们不仅对原句的内容印象深刻,更对新句的思想充满敬意。两句在对比中产生了多于双倍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作品语言文采增加,更使文章思想深度得以提升。可以说这一处名言警句的引用和改用,成为整段文章的亮点,甚至成为全篇文章的点睛之笔、神来之笔!

二、以名言警句为载体,诠释于写作之中,以丰厚人文的积淀

人文底蕴是促使一个人长久、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撑的综合体。一个具有人文底蕴的人,他的心智必将是豁达的,他的情感必将是纯净的,他的意志必将是经得起磨砺的。以名言警句为突破口和切入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强化人文底蕴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深入地学习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才能认同、尊重、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真正丰厚人文积淀。然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诠释它的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习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做古人的传声筒,也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更不是以古颂古,尊古薄今,而是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的诠释。

比如对《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句的诠释解读,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士”是专指读书人,所以我们可以就把“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士”,笼统解释为有一定地位、有理想抱负的知识分子。本句的意思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中国古代就不乏这样的名士,当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还依然坚持自己的抱负,念念不忘苍生黎民。当杜甫在自己的茅屋仅能容身,破败漏雨之时,他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范仲淹遭到贬谪时,他依然认为一个人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系念天下君民,都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危在旦夕的时候,他却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慷慨赴死。而对于年轻的“学士”们来说,以“士不可不弘毅”进行嘉勉:一方面,是勉励学子们要具备知识的涵养,凭此建设人生、报效家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提醒青年人要建立品性的高贵,以此使人生光明,进而推动社会发展。青春的起点还很稚嫩,未来的路途还很漫长,因此“任重而道远”的提出,就是在士子们临出发之际,拷问他们将在这条遥远的人生行进路上,意志会坚定还是消磨,心性会高尚还是卑微,士气会坚守还是丧失,“士”的名字会不负骄傲,还是有辱风姿。中国文化寄托给“士”的期待,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是一种知识肯定,是一种人格界定,是一种清正的思想品位,是一种荣光的身份定位。而今天的青年,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体;今天的士子,就是明天的国家栋梁。

——刘美岑《士必弘毅,任重道远》

本段文字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从心性之学、德行修养、人格塑造等方面加以重点解读,思接千载,继往开来,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对坚定文化自信、丰厚人文积淀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三、以名言警句为根基,思品于写作之中,以提高人生的素质

思品作文,就是给写作一个语言环境,一个思考支点,围绕名句展开思索,体悟人生,以培养语感和思维为核心,以读写互动、主动体验和积累为手段,通过读书探究、言意互转,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培育想象力和创造力,启迪和丰富人生智慧,为人生发展奠定语文基础和精神根基。思品,思就是思考,品就是品味。思考名言警句,品味百态人生,思品作文就是把心中的想法、感触与所写名句结合起来,入心入脑地理解体察,写出属于自己的别无二致的感悟出来。这里面可以有对古人的智慧与情怀的揣摩,也可以有对当今时代的反思与期待,但更多的是自己的心与名句的魂碰撞之后产生的核裂变反应,是自己的人格与作者的人格的相互映照,是自己的独抒性灵,是自己的禅机理趣,是自己的“我手写我口”,是真正实现“以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所以思品作文就是找准写作的兴奋点,立德树人,古今融通,把名言警句与当今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写作中自我品格觉醒、自我意识觉醒,在品读感悟中自觉形成家国情怀、社会情怀与人类情怀。如下面这段习作,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独立之思想、担当之意识与进取之精神。

曹操“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的叹惋像厚重的开幕式,道出紫陌红尘间的一大怪象。人们不知所措地被呼啸而来的信息洪流淹没,“成功”似乎成了判断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于是有人将进取之心弃置一旁而不顾,将头脑中仅剩的知识作为自我宽慰的资本,颤抖着收回将要迈出门外的脚;有人小心翼翼地掩起他们黑掉的良心,吸食着铜臭味的荣耀,骄傲地四处炫耀起“成功厚黑学”。

为什么现在许多学者喜欢沽名钓誉,商者为利益而变得无心?为什么我们的面庞比吉卜赛女郎更加红润俏丽,内心却比卡西莫多的容貌更加丑陋?人们将“德才兼备”奉作成功的根本,可还有多少人记得,“德”本是排在第一位的?物质与精神是永恒辩证的矛盾,前者是后者的依傍,后者是前者的扬升,二者相连,成就灵魂。若仅是迷失在塞壬的歌声里,沉醉在太平的醇酒中,目光与满是六便士的土地死死粘连,而忘了抬头仰望天上皎月落霜辉,那么心底珍藏的一份善意又与踏入泥沼下坠不止的角马有什么不同?

人们失去对未来的热忱,失去精神道德的指引,仿佛一具僵硬劳碌的空壳,于时代的泱泱大潮中木然地随波逐流,任凭滚滚巨浪的摆布。进取心遗落在路边的草丛,道德感出卖给逐利的撒旦,精神被自己抛弃,身躯为自己约束,而我们终将成为“时代”这个庞大系统中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小齿轮。

——张颖雪《精神道德指引永不过时》

这篇文章就曹操名句“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进行思品感悟,以形象的语言指出人才“德才兼备,德为第一”的思想,文中巧妙融入《巴黎圣母院》《月亮与六便士》等名著内容,浑然天成,引人入胜。

运用名言警句,第一重境界,以名言警句为工具,在写作中恰当引用,是为“人技作文”;第二重境界,以名言警句为载体,在写作中深度诠释,是为“人文作文”;第三重境界,以名言警句为根基,在写作中自我思品,是为“人生作文”。在写作中运用名言警句,“人技作文”是初级目标,“人文作文”是长期目标,而“人生作文”则是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警句思品名言
名言警句的神反转
也说诗词警句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班里那点事儿
名言
名言趣画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