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为哲人写风神

2019-01-10 07:31郑欣淼
中国书画 2018年11期
关键词:哲学史哲学家康德

◇郑欣淼

薛晓源,1966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南开大学博士。现为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期刊出版管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学评论》主编,《中国美术报》编委,中国版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伦理学会理事。著有《飞动之美——中国文化对“动势美”理解与阐释》等。

薛晓源 泰戈尔与爱因斯坦 96cm×17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我认识薛晓源同志,是在故宫博物院的一次画展上,我们虽是初次见面,但也谈得很愉快。在最近版权协会举办的一次活动中,我和晓源同志又不期而遇,都很高兴,聊了很多。他谈到自己近年来在绘制世界著名的哲学家,我很惊讶,也颇好奇,希望能早点看到他的作品。大概一个月之后,晓源同志兴冲冲地抱来一本大画册,他说这是即将付梓的样本,并希望我为之作序。

打开画册一看,果然高华典雅,风格独特。我觉得他的这些作品很有味道,很有内涵。在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的造型中,在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到思想的风采、智慧的光芒和人格的魅力。画册展现的不仅是一个个风神独具的哲学大师,也是通过人物画反映了数千年的世界哲学史。因此,我愿意写几句话,向读者推荐他的作品。我问了他两个问题:一是他为什么要画西方哲学家?二是为什么要用中国的笔法去绘制?

第一个问题他是这样回答的:他说自己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时,就经常研习西方哲学家的原著,对他们的思想很敬仰,读他们著作时心里常有表里俱澄澈的感觉。他钟情于哲学,认为哲学能使人看淡一切世俗事物并能穿透事物的表象,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因此研习哲学能使人进入澄明之境。当他看到这些著作扉页上的哲学家画像时,往往去沉思这幅画像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观念的关系,即这些哲学家是如何用他们那个具现的身躯,创造性地发挥了他们的思想和观念?后来他有机会到德国留学,做访问学者,经常去一些美术馆参观,发现哲学家的画像很少,如果有的话也多在幽僻之处。后来终于在罗马看到了拉斐尔创作的巨作《雅典学院》,令他非常震撼。拉斐尔绘制的众多古今哲学家打破时空界限,汇聚在一起,论辩和探索人类的现世处境与未来。震撼之余,晓源同志领悟到了哲学和艺术之间,原本就是浑然天成的,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早就熔铸在一起了。那时候他刚开始学绘画,就立下宏愿,一定要学好绘画,为这些哲学家去造像,展示他们的风采和哲学的无穷魅力。

关于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为何用中国的笔法去展示西方哲学家。其实在他之前,徐悲鸿和蒋兆和两位先生就已经致力于中西绘画的融汇,用尽了心力,可谓筚路蓝缕。他们把西方的素描和中国传统的笔法糅合在一起进行创作,往往能别开生面地展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中国的传统人物画,从顾恺之到吴道子,从李公麟到梁楷、石恪,从徐悲鸿到蒋兆和,他们用不懈的努力和创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地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晓源同志发现无论是用白描,还是小写意,或者泼墨,抑或相互兼容,都可以丰富地展示哲学家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他在观看了许多西方画家绘制人物所采用的素描写实的技法之后,萌发了能不能用中国的传统笔法去展示西方哲学家的精神世界的想法。他在学习绘画期间,特别留意了白描、泼墨和小写意这些画法的相互融合。受名家悉心指点后,晓源同志坚定了探索的方向和方法,开始系统地为哲学家写神传照。

读晓源同志的绘画,我感受到画家有一个雄心,即想用生动直观的形式去展示世界哲学史。哲学一般是抽象和枯燥的,而用直观的形式展示西方哲学史和世界哲学史是一个探索和创举。哲学家在世一般都是比较自由随性的,而晓源同志的画却儒雅地展示了这些哲学家各自不同的风貌形象,实属难得。其笔下的西方哲学家人物形象各异、相貌独特,可以说是千人千面,难度很大。例如,一般来说哲学家有很多都是离群索居的人,大多是孤独和傲岸不群的。晓源同志绘制的犬儒派哲学家第奥根尼,就是一个敢于蔑视传统、蔑视权贵的人。有一次,亚历山大大帝去看望第奥根尼,结果他在一个木桶里没有出来。亚历山大大帝手持宝剑,带着侍从,想问他有什么可以帮忙的,第奥根尼说:“嗯,请你走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这就是对我的帮忙。”又如,哲学家一般都是不畏艰难的人,晓源同志的作品,展示了他们的执着和强大。画册中的苏格拉底就很典型。苏格拉底被达官权贵判为有罪,要对他执行死刑,本来他是有机会逃生的,因为他的学生中也有一些有权势的人。但是他不愿意,因为他认为应该相信并遵守法律,最后饮鸩而死。苏格拉底没有逃亡,保持了一个哲学家的尊严。再如,哲学家大都是高度睿智的人,晓源同志的画中也着重体现了他们的自信和内心的和谐,其所绘制的康德画像便充分展示了这一点。康德是德国哲学的集大成者,康德说:“位我之上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康德写就的“三大批判”成了哲学史最为辉煌的篇章。俄罗斯文艺理论家戈洛索夫克说:“在哲学之路上,一个思想家——不管他来自何方,去向何处——必得路过一座桥。这座桥就是康德。”康德对整个世界的影响都是空前的和无与伦比的。对以上人物形象的处理和表现,也可见晓源同志的功力与追求。

薛晓源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97cm×97cm 纸本设色 2017年

晓源同志所画的哲学家,每个人都相貌各异,特立独行,表现出不同的气质和风貌。我问他这些形象是凭空构想的,还是有所依据?他说皆有所本。这些哲学家都是西方耳熟能详的人物,国外艺术家已有了大量的有关作品。他的创作就源于一些西方的著名油画、雕塑和照片,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哲学家的形象进行了创造性的阐发和解读。他用毛笔在宣纸上重新发挥,运用白描、渲染和飞白等手法,创造出了这些哲学家的风貌,通过这鲜活睿智的哲人形象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深邃的和令人向往的精神世界,让我们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

最后,我问晓源同志,为什么这些绘画中没有中国的哲学家?晓源同志说,他把这些作品给别人看了以后,很多人也提出这个问题,希望能再画一些中国的哲学家。晓源有顾虑,他认为,有些优秀画家画的中国哲学家非常好,很难超越。在这些巨作面前,往往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觉。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和顾虑,就是西方从黑格尔以降到现在都认为哲学是源自于希腊的,是西方的。而东方,包括中国和印度,只有一些思想而没有严格意义的哲学。因为在欧洲中心主义者看来东方的哲学只能称为思想和伦理学,其中还没有完全摆脱神话和原始的东西。我说中国和西方不同,中国的哲学从另外一个层面上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哲学,中国哲学是睿智之学,博大精深,在世界哲学的民族之林中应该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晓源同志接受了我的建议,又画了12位中国著名的哲学家与上述画像一并结集出版,向世界展现中国哲学家的风采,并呈现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黑格尔说哲学和哲学家往往是须臾不可分离的;费希特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你创造什么样的哲学;布封说,风格即人;司马迁说,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我认为晓源同志所绘制的世界哲学家群像提供了窥探哲学奥妙的一个新视角,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哲学和哲学家的关系,进而通过艺术的手段感受哲学永恒的魅力。

猜你喜欢
哲学史哲学家康德
船夫和哲学家
最有思想的句子
康德的法律法则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艺术百家
哲学就是哲学史
《与哲学家的一天》(组诗)
一本可读性强的哲学普及读物
漫画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