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论道 共尚斯文
——“全国第二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综述

2019-01-10 07:31黄修珠刘耀桢
中国书画 2018年11期
关键词:郑州大学法学书法

◇黄修珠 刘耀桢

2018年10月13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和郑州大学联合主办,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郑州大学书法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共同承办的“全国第二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在郑州大学书法学院“三梦讲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是继2016年首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之后的又一大型学术活动,体现了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与郑州大学对当前高等书法教育的持续关注,从论文的质量与参与面来看,也反映出学术界对书法学科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全国第二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也于当日同时发行。

8时40分,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六楼“三梦讲堂”座无虚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振濂,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李兴成,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教育委员会主任翟万益,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西泠印社副社长、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刚田,中国书协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杨杰等领导专家莅临开幕式现场。来自全国的四十余位论文作者与书法教育界、理论界人士及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师生三百余人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因事未能到场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院长张海先生,转达了对所有来宾的欢迎和感谢。开幕式由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院长助理李逸峰主持,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高宪军组织全体师生参与了这一学术活动。

开幕式上,李兴成副书记代表郑州大学对来自全国的书法教育与理论工作者表示热烈的欢迎,杨杰主席就举办论坛对于河南乃至全国书法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郑晓华秘书长对郑州大学作为综合类大学成立了独立建制书法学院的创举表示高度赞扬,体现了学校对于国家文化战略的支持,对于文化传承的担当,并对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承办“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国家艺术基金西部书法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全国第二届大学生书法展览等大型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9时,论坛准时开始。本次论坛共分为三场。第一场“学科与建设”,第二场“内涵与构想”,第三场“思考与传播”。重点围绕书法学升格为一级学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高等书法教育中本硕博课程体系与学科内涵建设以及书法教育与对外传播等问题展开讨论,根据主题遴选出15位论文作者依次发言,陈振濂、翟万益、李刚田三位专家分别主持各板块的研讨。

论坛活动剪影(张淑政摄影)

一、学科升级提上日程

“学科与建设”论坛由陈振濂先生主持。首先登台的是来自北京大学的冯健先生,他的论文题目是《跨学科借鉴与思考:城乡规划学创建一级学科的经验对书法学科建设的启示》。冯先生着眼于跨学科比较研究的视角,借鉴城乡规划学脱离建筑学而成功创建一级学科的经验,讨论其对书法学科建设的启示。在学科地位、多学科交叉、研究范式等方面,书法学与城乡规划学存在较多的相似性。借鉴城乡规划学经验,从学科意识与学科体系、研究规范与理论导向、学科范式与多元方法、标准规范与学科内核、紧随时代与任务带动等方面讨论了书法学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张通过确立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实现书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平等对话,提高书法学科地位。随后登场的分别是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黄政霖先生、西安工业大学的张雷先生、湖北大学的刘立士先生、中南大学的向彬先生。黄政霖先生在论文《书法学科系统要素与学科建设》中,根据我国目前书法学科发展的现状,对书法学科的系统要素进行探究,划分为实践、理论、专业、平台四个方面,并针对各个系统要素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为我国书法学科构建一级学科的学科定位,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张雷先生在论文《新时代:精细与优化——以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学科设置与规划为例》中认为“随着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问题出现,需要及时‘优化’”,并提出了在不同时期需要及时应对的三点:一、从书法教育的粗陋到精细;二、从资源优化到学科设置;三、从系统优化到科学规划。刘立士先生在论文《“双一流”背景下书法学科的性质、现状与建设路径——基于学科理论视角》中阐述了学科建构的双重结构和学科成立与成熟的标准,通过学科理论分析,认为书法学具备了一级学科成立的基本标准,专业外在建制较为成熟,内在建制尚待完善,并根据现状,指出“走以外在建制推动内在建制是书法学科升格的恰当路径,通过完善学科体系、拓展研究范围、丰富学科内涵来达到升格的标准”的方案。向彬先生《论特设“书法学”专业(130405T)的内涵建设与发展愿景》一文中,认为书法具有艺术和文化的双重属性,他谈道:“就书法的本质而言,书法具有艺术和文化的双重属性,我们认为书法学最终将成为艺术和文化交叉的一级学科。”最后他呼吁“我们相信,‘新时代’的书法将重新回到文化的母体,书法家又将是具有精湛书法技能的文化人,书法学将会成为真正体现艺术与文化双重属性的一级学科”。

“学科与建设”分论场作者发言完毕后,李逸峰先生向大会宣读并阐述《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关于书法学科升格为一级学科的论证报告》,该报告集中体现了张海先生的指导思想,今年7月份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与郑州大学主持召集专家进行了初步论证。该报告分别从书法学科升格的必要性、可行性、如何设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在必要性中,报告指出“书法学作为美术学下属二级学科,升格为一级学科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并说明目前书法学学科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同时分析了困境的原因是“我国现行学科设置不够合理,书法学无法合理归入西方学科范式”。在可行性中,报告从“符合我国学科制度的发展趋势”和“书法学已经具备一级学科设置的基本条件”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并进一步阐述了书法学一级学科设置已经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在“如何设置”这一环节,报告首先阐明了书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然后对照一级学科建设的四个基本标准,逐一分析了目前书法学已经具足了这四个条件,从学理上可以支撑一级学科建设。四个基本标准为:一是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二是一般应有若干可归属的二级学科;三是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在构成本学科的领域或方向内,有一定数量的学位授予单位已开展了较长时间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四是社会对该学科人才有较稳定和一定规模的需求。最后也提出不同类型高校培养范式的建立与完善、书法学研究方法的深入提炼与不断丰富、书法教学方法研究与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等学科建设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多属于一级学科建设过程中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并不影响前期的论证与申报。

最后陈振濂先生对“学科与建设”分论场发言做简要总结,并向大会抛出问题:“首先要明确书法学是什么,包括什么?”“古代为什么没有专职的书法老师?”“我们要的是写字老师,还是书法老师?界限在哪里?”经过陈先生点拨激发,论坛一度产生了激烈的思想交锋。11时40分,上午的论坛接近尾声,陈振濂先生对“学科与建设”分论场发言和讨论做出最后的总结,指出“学科建设一定是具有硕博训练才能的人才能做到,只有高等院校才能做到”,并宣称:“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第一个节点是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的书法教育,可谓开风气之先;第二个节点是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博士点的设立,完善了高等书法教育培养体系;今天,书法学一级学科若能申请成功,就是第三个节点,即以张海主席为首的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做的这个事情。所以,诸位参加的这个会议很有意义!”

二、内涵建设有待强化

下午15时,“内涵与构想”分论场开始,主持人为翟万益先生。该场第一位发言的是洛阳师范学院杨庆兴先生,杨先生在论文《论高校书法学科的“转型升级”与内涵建设》中谈道:“扩充学科张力,推动书法学科‘转型升级’,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争取书法学科在学科建设中的平等话语权是新的代书法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也是复兴传统文化的根本要求。”翟万益先生评价这篇论文说:“他是从历史回顾和未来展望两个方面,梳理了书法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提出书法学科的内涵建设。”太原师范学院吕丽军先生的论文《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的多重局限及突破构想》,在肯定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发展了超过半个世纪,书法由附属于其他学科下的一个方向发展为独立学科“书法学”,各个高校的书法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的同时,又反思存在的一些普遍的问题,如学科归属、统一教学大纲、统编书法教材、教学评价机制、师资、学生就业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河北师范大学寇学臣先生的《高校书法学科招生考试现状调查及建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高校书法学科招生考试提出四个建议:一、推进书法联考,确保规范科学公平;二、稳定招生规模,保证办学质量;三、构建“3+X”考试模式,统一考试科目;四、适当提高专业分值,推进综合分录取。中国人民大学向净卿先生《结合“国学”的书学学科的“新展开”:从文字书写、文本文献到美学思想》,旨在结合“国学”课程,探索书学学科“新”的研究对象,构建书学的交叉学科的研究范式,进而洞察书学学科“新展开”的可能性。向净卿先生认为:“书学兼有艺术的实践性和理论的学术性两大特点,因而,从文字书写到文本文献再到美学思想等领域,书学与别的学科都有许多交叉的内容。书学研究必然在文字、史学以及哲学等领域要求研究者具备相应的、完善的知识结构,对应的课程设置则必不可。”聊城大学张函先生论文题目为《目标、模式、途径与当代高等书法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他在文中明确了高等书法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现代高等教育对书法学专业提出的学科化、学术化、现代化要求。

翟万益先生对论坛发言作者的文章一一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中,聊城大学的张函先生阐述了聊城大学书法学学科化建设的一些困境与问题,引来在场的共鸣。洛阳师范学院杨庆兴先生、河北师范大学寇学臣先生、信阳师范学院潘红波等先生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谈了想法,给大家提供了思路与启示。

三、传播提升话语权

第三场“思考与传播”板块由李刚田先生主持。来自天津博物馆的陈韵竹女士论文《博学与通贯——从书法文化传播视域看书法一级学科建设》,系统梳理了国内高校书法学科发展史和海外高校书法学科的发展现状及书法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博学、博通、会通、融通四个阶段来探索国内高校书法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进书法一级学科建设的落实和不断增强书法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提出可行性方案。李刚田先生从学术论文严谨性的角度,对陈韵竹女士文中涉及“西方学者”和“旅居海外学者”用词区分上提出了建议。四川工商学院的薛垲睿先生《对20世纪与当今高等书法教育嬗变的反思——兼论书法硕士学位的得失》一文,认为“高等书法教育是随时代变化的,高等书法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也存在着差异。书法教育从20世纪泛化的文字书写教育提升到当今专业的书法学科教育,影响因素诸多。课程设置也因人才培养的定位发生改变”。薛先生借此说明,当今书法课程的设置是以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的书法人才,推动书法艺术从文人余事向科学化、体系化发展为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书法学科归属问题也会影响着书法专业的学位论文的分类。上海交通大学叶嘉沂女士的论文《对外书法教育的探索与革新——书法学学科化建设背景下的一个新课题》,从书法教育本体出发,结合书法学学科建设的规划与发展,重新审视对外书法教育现状,明确界定对外书法教育概念,论述其研究价值、特点与困境,重点研究分析对外书法教育模式与策略,并对其教育体制建设进行创新探索。叶女士的文章涉及书法在海外传播等问题,引发了参会者的浓厚兴趣,在随即而来的讨论中,中南大学的向彬先生以在东南亚传播书法文化的切身体会,向大会做了一些分享。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王松柏、兰州城市学院米文佐等老师分别就书法的海外教学以及对外国友人书法培训等做了一些阐述。李刚田先生谈及原来撰写的文章,认为目前我国书法文化的传播,往往是一厢情愿地走向世界,并由此延伸到书法国际化的问题,最后他在总结发言中以日本书法和中国书法以及篆刻为对比,指出中国书法对外传播,一定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输出的应该是中国智慧而非简单的符号形式。

“全国第二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历时一天,于18时整落下帷幕。与会者一致表示,这次会议主题集中,环节紧凑,讨论热烈,对于书法学科建设意义重大,一定会在当代书法教育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会议承办单位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李逸峰先生做了简短总结。■

猜你喜欢
郑州大学法学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书法欣赏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