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2019-01-10 11:23韩笑
文学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母语跨文化交际

内容摘要:在对外汉语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应运而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仅有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交际障碍,而且文化之间也会互相影响彼此交融。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要积极培养自己以“情感—认知—行为”为模式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收获到更好的跨文化交际效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 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相互影响 “情感—认知—行为”模式

随着的国际一体化日益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被不断拉近,但由于不同的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社会习俗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人与人之间仍存在着心理距离,这些因素给交际活动带来了潜在的障碍,低效率的沟通,相互的误解以及可能导致文化冲突。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应运而生。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一般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进行的交际行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跨文化语言交际,此外还有如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等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规范和交际原则的不同,交流双方很容易产生交际障碍。这也就形成了跨文化交际的以下特点:

第一是从母语文化“先入为主”。由于母语是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受母语环境不自觉的影响,母语文化也潜移默化的在人们的思维中形成了定势。比如:在汉英语言中,“红(red)”都属于基本颜色词。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其具有的深刻文化内涵或多或少得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障碍。华夏民族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民族,钻木取火、刀耕火种的生活加速了先民对火的认识,培养了他们对红色的亲近感。因此中国人崇尚红色,有“穿红可以避邪”之说,因此“红”的[+喜庆的]词义自然而然地产生。投射在感情领域,便拓展出[+精神好的]之意。投射在事件领域,拓展出[+成功的]之意。投射在经济领域,就有了[+盈利的]之意。而“红”具有的[+尊贵的]、[+忠义的]、[+得宠的]的词义,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统治紧密相关,因为古代皇家贵族在服装、建筑和日常用品中都喜欢用红色,所以中国人以红色为贵。由于“红”具有[+得宠的]之意,人一得宠得势,必然会被人嫉妒,因此“红”又拓展出[+嫉妒的]之意。发展到近现代,“红”成为最典型的政治色彩,其[+进步革命]的意义来源于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受前苏联十月革命后政治术语的影响深重。红色作为中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中国红”体现着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主要指鲜血的颜色。西方人认为鲜血是人体内的生命之液,失去鲜血就等于受伤甚至死亡,并且从用红布斗牛的文化传统中深感红色为不祥之兆,因此从红色联想到暴力和危险,“red”就具有了[+激进暴力的]、[+危险的]词义,且在基督教文化中魔鬼撒旦总以红色出现,所以“red”进一步引申为“不好的、次的”,具有[+低贱的]词义。投射到经济领域,具有了[+亏本的]词义。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注意到英汉语言间的差异,了解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使用差异及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的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又如:在中国,一般情况下,朋友相约见面会有一方主动提出请吃饭,以表达对朋友欢迎宴请的热情,而被宴请方一般会在比相约吃饭时间稍晚时赴约。但对来自欧洲国家的人来说,朋友在一起吃饭也是遵循“AA制”,而且如果是被邀请赴宴的一方一定要提前到来,以表示对邀请者的尊重和感谢。因此当这两个国家的人成为了好朋友却并不了解对方习俗文化时,误会就会在“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中产生。如果是欧洲人给中国人打电话说“我们一起去吃饭吧”,中国人欣然答应却到了约定好的吃饭时间还没有出现,欧洲人就会根据自己母语文化中的守时观念作出中国人是对自己不够尊重才会不按时赴约的判断,而当吃完饭后欧洲人提出要各自付各自的饭钱时,中国人会觉得欧洲人也太小气了,明明是他先打电话来主动说要一起出去吃饭的,最后却要自己付自己的饭钱,这显然是不把自己当作朋友的表现。而如果中国人觉得场面很尴尬,就客气性的说了一句“那等回来我请你吃饭啊。”欧洲人信以为真,却始终没有等到中国人请他吃饭,那他就会觉得中国人说话不算话,太不守信用,便直接去问这个中国朋友打算什么时候请他吃饭,中国人就会觉得这个欧洲人也太爱占小便宜了。这样的误解势必会导致两个人的友谊破裂,使得两个人之间的交际出现问题。这种在不同文化中形成的社会习俗,如果不经过沟通了解,是本族人习焉不察,外族人又无法知晓的,而交际双方往往会习惯性的用自己母语文化中的思维定势去衡量对方的行为,自然会因为对方不符合自己習俗中的标准,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障碍和误解。

第二是“以我为主”,对异文化有偏见。因为交际双方可能存在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而极容易根据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化所在国家的经济政治等情况做出盲目片面的判断。比如,当美国的资本主义文化刚刚传入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时,很多人都觉得美国是个金钱至上的国家,社会风气是一片骄奢淫逸,而美国人经常所说的“自由”,“民主”,“人权”,“个人主义”,就是只顾个人享乐不管国家安危的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的错误思想。同样,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时,很多人对中国的印象仍停留在落后贫穷又封闭的时代。他们不理解中国儒家思想中的谦逊精神,觉得中国人在说到有关自己的事情时通常都会不实事求是,贬己尊人,比如中国人的父母听到别人夸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时,就算孩子学习成绩真的很好,中国的父母一般都会比较谦虚的说:“我家孩子学习成绩哪里好啊,还没有你孩子好呢”。在外国人看来,这样的话语会严重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种从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落后腐朽思想甚至是虚伪的表现。这些都是因为带上有色眼镜去看异文化而造成的偏见和误解。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刻板印象和文化定型是跨文化交际中很大的阻碍,极不利于对其他文化的认识和学习。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相互影响

跨文化交际不仅会存在着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际障碍,在交际过程的不断深化中,文化也会出现相互接近和求同的趋势,其结果就是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交融。比如,中国在与国际接轨后,在一些较为正式的场合,我们会用“某某先生”,“某某小姐”的称呼代替原来的“某某同志”进行人物的介绍。再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汉语词汇中的一些新的外来词语,如:“沙发”,“巧克力”都是从英语中的“sofa”,“chocolate”直接音译过来的,而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如“Kung fou(功夫)”“Tofu(豆腐)”等被也吸纳进英语词汇之中。这些变化都是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文化的相互吸收,相互影响的表现。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情感—认知—行为”模式

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为了尽量消除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交际障碍,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影响,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交际者应注意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三个因素:情感,认知和行为。首先,交际者应在态度上摒弃“先入为主”,“以我为主”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培养对异文化的好奇,开放,欣赏和移情的态度。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即以跨文化意识分析文化之间的差异,注意对文化差异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其次,交際者也要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不仅要在语言交际中遵守媒介语的语言使用规则,提高语言使用能力,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而且要注意学习非语言交际的意义表达系统,只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不同民族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进行系统性的对比,才有可能揭示出包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差异,理解非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最后,我们要将情感和认知运用到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积极培养应对和适应新的跨文化交际环境的能力,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交际中的冲突和挫折,善于调整和反思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四.结语

在对外汉语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应运而生。交际双方只有理解了跨文化交际的特点,积极利用“情感—认知—行为”模式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克服文化障碍,促进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从而推动对外汉语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顾曰国.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17-21.

[5]许力生.跨文化能力构建再认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32-139.

[6]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13-21.

[7]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

(作者介绍:韩笑,南京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语义语法)

猜你喜欢
母语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两块磁的交际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
情景交际题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