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2019-01-10 06:58胡国屏
财经界·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研究

胡国屏

摘 要:农村信用社在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支持者。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作为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成为信用社工作的重点,信用社的风险控制能力直接决定其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取收益能力。农村信用社应不断强化自身管理,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提升信用社的风险防范能力。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风险控制  策略  研究

一、农村信用社的主要风险类型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足额偿还银行债务而违约的可能性,如果借款人违约,则银行将由于未得到预期收益而承担财务损失。造成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农村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当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时,则信用风险降低,当经濟低迷时,信用风险增加。其二,影响企业经营的不可控事件发生。农村信用社除向个人提供小额贷款,还向当地企业提供大额贷款,如果企业经营失利,也会使其无法偿还贷款,增加信用风险。

(二)操作风险

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主要是由于其内控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农村信用社规模相对较小,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员工专业培训不足,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容易产生操作性风险。另外,由于部分员工的风险意识不强,对业务中的风险点重视度不够,也容易对客户、信用社造成损失。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由于农村信用社无法应对因负债下降或者资产增加而导致的流动性困难。如果信用社缺乏流动性,则无法依靠负债增长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变现资产获得充足的资金,使其盈利能力下降,还可能引发信用社的兑付危机。

(四)资金流向风险

就农村信用社而言,其信贷产品基本都是面向农村群众及周边中小农村信用社,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流向相对单一。农村信用社主要面向农村居民提供中小额度的贷款,其资金来源主要为吸收居民小额存款,容易导致信用社信贷资金来源不足,增加资金流向风险。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对信贷产品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而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产品单一,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二、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内容相对单一,主要以信用风险控制为主,而对其他类的风险控制较弱。这是由于农村信用社条件受限,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对于其他风险如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等缺乏必要的识别和防范机制。另外,由于内部各部门之间工作上配合度不高,对相关风险不能及时进行沟通解决。

(二)风险控制建设投入不足

就农村信用社而言,盈利模式相对单一,客户规模小,因此风险控制建设方面的投入略显不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员工的专业素质偏低,农村信用社人才匮乏。由于主要面向农村,难以吸引很多高素质人才,相应的人才引进门槛较低;另外,信用社普遍存在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足,不利于从整体上规范员工的行为。其二,农村信用社的基础建设投入略显不足,风险控制技术不高、技防能力较低,成为制约风险控制效率的重要因素。加上农村信用社规模有限,出于成本考虑,在风险控制技术方面投入较少,使其风险控制能力相对滞后。

(三)监督体系不健全

风险控制监督体系不健全是影响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监督主要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而农村信用社大多地处偏远地区,外部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基本依靠内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是“自我约束、风险自担”,理事会和监事会未发挥有效作用。而且农村信用社部分员工自我约束意识相对淡薄,监督的效率不高,容易引发农村信用社的内部风险。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控制体系

农村信用社加强风险控制,应重视对风险的预警和防范,不能将风险控制仅停留在事后风险处理环节。信用社应建立、完善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的内部控制体系,一方面,加强对自身业务风险点的识别和控制,农村信用社可以建立风险控制信息化系统,加强对重点机构、重点业务领域、重点岗位人员的排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做好防范工作。另一方面,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内控制度得到落实,整合各类业务操作流程形成各项规章制度,使农信社的各项业务、环节都有严格的内控制度标准。

(二)加大风险控制建设投入力度

就农村信用社而言,加大在风险控制建设方面的投入是有效控制风险的基本保障。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建设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其一,重视人才建设投入,培养专业的人才可以有效防范由于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信用社可以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增加福利、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同时提升人才准入门槛,保证员工的专业素质。农村信用社应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化培训,从而提升员工职业能力、完善知识体系,促使其防范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二,农村信用社应提升风险控制技术,提高技防能力水平,可以建设风险控制信息化系统,逐渐形成全信息化业务流程,并做好对系统权限的设置。采用信息化系统,一方面可以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使业务处理更加规范,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风险控制的效率。

(三)完善风险监督机制

农村信用社应完善风险监督机制,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内部管理体系和业务体系,以此降低农村信用社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构建风险监督机制主要包含三部分:第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理事会、监事会的作用,形成互相制衡的体系,防止出现内部管理上的风险;第二,重视对业务人员的监督,可以对不相容岗位进行相互分离,形成制约机制,防范业务人员的投机行为,以免给农村信用社带来风险;第三,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内审监督制度,不断强化对各类业务的检查力度,保证业务人员的工作质量;通过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农村信用社可以有效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有效防范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有利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这也是农村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要求。在我国国民经济趋于繁荣以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农村信用社逐渐发展壮大,农村信用社应不断强化自身管理,完善风险防控和管理机制,提升信用社的风险控制能力,为促进农村信用社又快又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课题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研究——风险因素、现实约束与实证检验[J].华北金融,2017(7):62-66.

[2]俞滨.新时代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商论, 2018,767(28):88-89.

[3]王敬仁.新时代农村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及风险化解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 2018,711(29):120-121.

猜你喜欢
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以市场化方式实现农信社改革目标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现状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坚守合规强化内控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