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

2019-01-11 03:18谢红梅张献蕾蓝海瑛河北大学
教书育人 2019年18期
关键词:书院应用型学术

谢红梅 张献蕾 安 然 蓝海瑛 (河北大学)

古代书院是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体制二元性结构的“半壁江山”,另一半是由官府主办的官学,古代书院始于官府,成熟于民间,始于唐,兴于南宋,在浩浩汤汤一千多年的不同朝代历史下,其所表现都各有不同,但是其致力于传经授道、专注于治学,使得它能够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政治压制,甚至是免于战争的无情摧残。由此,在不谈论其在近现代史渐被边缘化的历史过程下,我们也能够看到我国古代书院的没落到重新回归是当代民族文化自觉自信的觉醒,是内在民族归属以及实事求是的最本质体现。由此,进行书院文化的研究在当下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一 我国传统古代书院文化内涵解析

(一)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我国古代书院在教育教学方面采取的是把老师的“解惑”与学生的“问难”结合起来融入最为日常的生活,教师和学生同在一个环境下生活,教学,学习,相互切磋和琢磨。这种理想的问道场景和生活化的教育教学可谓是古代书院最为突出的特点。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的支撑,其一,学生的“学”讲究“自学为主”并与“问难”相结合。其二,教师的“教”重在立德树人的言传身教,重在道德教育。在古代的“先生”特别是书院里的教书人,在德育上的以身作则尤为重要,这是最至高无上的荣誉象征。在书院制度中有关于德育的规章训示,也有关于思想道德以及礼仪教育的礼仪祭祀活动。学生能够在“仪式感”中获得在道德、文化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三,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同在一个环境下进行,而且古代书院的师生关系,不分贵贱高低、不论远近亲疏,学生慕名拜师求学,教师毕生做学倾囊相教,同吃同住,朝夕相处,所以在古代鲜有不尊师者之徒,这种集合教学、科研以及风气等为一体的生活化教育教学模式值得我们细心研究。

(二)古代书院自我管理的独立性

古代书院自我管理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其机构运行、经费使用以及师生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由于书院民间性缘故,书院的教务管理和政务管理都仰赖学者的参与,由此既保障了学院在治学上的权威性,同时也保障了书院教育教学的自主办学权利。具体来说,其一,书院的管理机构设置。古代书院从初期始于官府,就已经确立了书院管理学者治校的基本理念,自宋兴以后随着书院规模的扩大,学校管理逐渐成为以山主为核心的管理机构组织体制,而胜任山主的条件首先是学术领头人,主要职责是管理书院管理事务和日常教学工作安排。其二,书院的经费管理。我们都明白,一个学校的自主权利很大程度上源自其对外在经费的依赖程度。古代书院之所以能够自治,归根结底还是其经济上的独立。书院的经济来源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学产、基金和捐款三种类型。无论依靠哪一种或者多种渠道来支撑书院经费,“书院不可无田,无田是无书院也”很确切地表明了书院管理者对于书院经济的发展重视。其三,生徒管理。有教无类的招生方式。古代书院民间性的特点,在学员招生上践行孔子有教无类的仁德思想,这种不分门第高低、不分贫富贵贱的浓厚平等教育思想深受人们的追捧和认可。严格规范的学生考核管理。考核内容既包括学生学业情况,同时也包括学生的德行考查,并根据考核结果推行奖惩分明的升级竞争机制。

(三)倡导“争鸣”开放包容的学术精神

其一,讲会制度是古代书院繁荣发展下开创的不同学派各自学术在书院中自由会讲的学术制度。并且随着包括王阳明、朱熹等名儒权威的倡导,书院的讲会制度逐渐发展成为包容社会各阶层的学术活动,上至社会名流、下到知义百姓都可参与旁听。其不论学派,以学问为重,这种争鸣开放的学术集会,既为各学派的影响和借鉴发展提供了舞台,同时也为学生的学术视野扩展和知识更新提供了路径。讲会这种学术自由交流的形式和教学方式极大地促进了书院教育的繁荣。历史较为著名的鹅湖之会就是最为代表性的讲会活动。其二,自由访学。自由访学之风起于乾道二年(1167年)秋,朱熹与张拭在长沙的讲学之辩,张拭是湖湘学派的著名理学家,二人辩论主要集中在关于《中庸》之义的争论上,同时还广泛涉及乾坤、太极、心性等理学普遍关注的问题,从讲学辩论的各执一词到最终意见的趋于一致,此后,张拭还邀请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两个月有余,开讲学和访学之先河。自由访学本身来说是书院形式下都共同认可的学术交流和教育教学形式,本质是学术交流下自我学派的发展,目的也在于自由访学下学生学术视野的扩宽。这种皓首穷理的学术之风对于学生的学术修养、求学目标以及道德成长都具有很深的影响。

二 现阶段应用型大学文化教育价值的缺失

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民族解放和国家危难的特定历史环境,即便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也使得教育服务政治的国家利益属性极为凸显,由此一路走来的我国高等教育担负的是救国治国强国的政治附加,而对于追求人的本性、心性修养的价值的理性追求则为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并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教育精神的自我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应用型大学作为我国高等的职业教育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代职业教育萌芽到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的大放异彩,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应用型大学实用工具主义下的重视专业技能轻视职业道德素养、课程设置上重视科学轻视人文教育以及教育管理上的重视官本和数量,轻视学术与质量,教学模式僵化的说教教学忽视学生的自我成长等诸多现实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精神的虚化,是教育领域“现代制度”的“精神”缺失。历经百余年的职业教育发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精神的制度匹配问题,不可能实现教育为经济、政治建设服务的附加属性。这里并不是否认教育对民族解放以及国家富强的既有贡献,而是强调没有人文主义的价值回归,而单纯的引入只会带来畸形的人才培养,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必然会带来畸形人才支撑下政治、经济的大问题。

三 建设书院文化提高应用型大学软实力的优化策略

(一)辩证书院思想,回归书院文化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中国的应用型大学发展更不能脱离中华传统文化这个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背景。中国的应用型大学源自西方大学制度,如何从西方大学制的文化教育价值上深加研究,找到与中国传统书院文化相契合的价值,是当前摆在书院文化回归最为根本的问题。我们既然已经明确了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而没有内生性的西方文化系统是行不通的,那么对于从近代清政府书院改制后就脱离现实发展的书院思想,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和引入书院思想。书院思想是摒弃工、农、商的士族教育,而在当前大众教育视域下的应用型大学教育,是对接社会各行各业的高素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特别是当前应用型大学前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进行有效扩展显得极为无力,由此,我们能够想到的引入书院思想,一方面要从书院文化的教育精神入手,深植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体系,另一方面从书院所承载的育人管理制度、办学自主权等体制方面进行考量。面对当前尚未完成的民族富强的伟大奋斗目标,功利化、工具化的经济导向显然没有衰减的趋向,由此书院文化的建设任重道远,而即便如此,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以及应用型大学的领导管理者应该甘当书院文化回归的先驱,以实用治理实用,以人文本,满足当前时代和社会建设需求的人才职业素养要求。找准一个正确的方向不遗余力地为之奋斗。

(二)书院文化的当代启示

上文关于书院文化的核心价值做了较为详尽的内涵解析,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为详细的认识到书院文化的当代高等教育的文化教育价值建设所在。针对当前应用型大学文化软实力的上述诸多问题,从某种表层程度上我们应该做到:第一,教育教学模式的生活化营造。以学生宿舍为核心,以班级、学生团体为补充加快师生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管理体系的形成,并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媒体平台、移动设备为密切的师生、生生教学互动提供条件。第二,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书院文化的学业和德育两者教育同等重要,对此,一方面要注重职业教师的道德培养,以德树人、德学兼备的教师作为教师的考核任用标准,提高教师在以身作则等个人威望的培养。另一方面,改革课程教学体系,重视德育课程的教学、教评,加快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既能够对接当前社会对于人才职业道德的客观需求,与此同时,深植文化根基,提升人才培养的软实力。

四 结语

本文概括性地研究了中国古代传统书院文化在当代应用型大学核心文化教育价值缺乏的背景下对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的重要启示。不管是从现代应用型大学自身文化发展问题分析,还是从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脉络发展来说,中国原有的、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核心价值,是千年以来符合国人文化内质的。而近代以来兴起的我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西洋式学习和发展,本身是一个文化吸收的过程,它不可能解决关于发展中的文化教育事业的所有问题,最后还要落在书院文化与应用型大学现代文化价值的契合性问题上。

猜你喜欢
书院应用型学术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朵云书院黄岩店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学术动态
江南书院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