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亲情教育浅议

2019-01-11 07:53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吴洪成王胜罡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亲情学会德育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吴洪成 王胜罡

亲情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存在的感情,有时也指亲密、感情深厚的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亲情是维系家庭关系的坚固桥梁,并且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以及成长发展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代社会中,亲情常常不自觉地被人们所淡漠、所忽视。当代小学生处于风云变幻、价值冲突及观念多元的社会场域,身体和心理又正处于不稳定、可塑性强的时期。他们在各式各样新奇事物的刺激和诱惑下,更容易忽视亲情这一人世间最真挚最单纯的情感。

百善孝为先。亲情教育是指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上进行的基于亲情的教育,其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导学生要学会感恩。亲情教育不仅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道德素质及培养道德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当代小学生亲情意识淡化的表现

当前小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认识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小学生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优先考虑个人感受,希望周围人都“顺从”自己,满足自我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父母发生冲突。他们心智发展尚未成熟,而个性倔强独断。因此,往往无法做到换位思考,不理解父母关于营养、教育及活动作息方面合理的想法,单纯认为父母不“听”自己的话,不能“顺从”自己的行为。于是,就会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大哭大闹,甚至说出一些伤害父母的话,做出伤害父母的举动。

(二)对待亲人缺乏应有的礼貌。在很多场合中,比如家庭聚会、节假日访亲等活动,作为晚辈,他们并不能用尊敬谦逊的态度来对待长辈,有的遇到长辈不打招呼。甚至在长辈对其说话、询问时,也毫无反应,置若罔闻。更有甚者,将自己禁锢在一个小角落,谁都不理睬,如果有长辈前来亲近关心,还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甚至斤斤计较,说话咄咄逼人。

二、小学亲情教育的意义

亲情教育是小学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道德发展及社会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亲情教育是促成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环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亲情教育的主要准则。小学生心智发育还未成熟,因此正是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只有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才能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报答和感谢他人。对于小学生来说,亲情教育是他成长过程中非常有效的德育方式,学会感恩对他们以后成人成才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增进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个人内心存在对他人应尽的伦理关怀和对社会服务的义务。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只有感受亲情温暖,学会感恩,才能有意识对父母生发出尽孝反哺的拳拳之心。而且,会由此推及扩展,对同学、老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满怀着责任感和公德心,明白个体既然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那么就有责任和义务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民族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有利于社会文明和谐环境的创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文明”和“和谐”理想目标的达成,需要每一个人为之付出努力。文明是社会进步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应有状态;和谐体现出现代化国家社会建设的价值诉求,成为社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这些目标愿景与己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教育的周期性很长,应未雨绸缪,超前规划,优先发展。今天的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未来要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国际间竞争的最终决定者就落在他们身上。

三、小学亲情教育的实践措施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亲情教育的实施必须充分发挥各种教育途径的合力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一)充分挖掘学科内容对学生实施亲情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主要方式是学科课程。小学各学科课程除了发挥学生智育发展的作用之外,还应承担德育培养的重任。这不仅仅是为教而教,而是呈现通过文化知识学习以培养教育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小学教材中含有非常丰富的亲情教育教学资源,加以有效挖掘,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是切实而有效的。例如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母亲的呼唤》,课文通过描写作者儿时的三件小事,表现了母爱的深切与伟大;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历尽艰辛,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将儿子救出来的故事,表达了父爱的无私与崇高。这些课文从多种角度表达了亲情,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情,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二)开展多样化“学会感恩”的亲情教育活动。除了课堂教学的方式,还可开展其它更加多样化的亲情教育活动。例如,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放映一些关于亲情或感恩的电影或纪录片,这种视频的形式相对于文字来说,更容易使学生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和感恩的必要性;充分发挥感恩节、父亲节及母亲节等蕴涵的价值理念,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父母及亲人表达感激之情;还可以组织一些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的“感恩文化周”活动,设计亲子游戏、深度交流等项目,让孩子在与父母的良好互动中,感受亲情,学会感恩。

(三)营造温馨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潜在“课程”的重要内容,发挥着暗示、引导、熏陶及渗透的作用,符合小学生易受环境、他人及场域气氛感染的心理特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着力增设对学生亲情教育的内容,创新载体、方式。在校园内的展示窗、宣传栏张贴与亲情、感恩相关的海报,如《二十四孝图》,再配以适当文字讲解,使学生感受到以孝为先的道德传统;组织学生办黑板报,描绘与亲情和感恩相关的美术画;展示师生拍摄的表现家庭亲情的照片或撰写的文章……学生置身于这种学校亲情文化浓郁的环境中,能够随处感受到亲情的魅力,从而提升整个人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在《游子吟》诗中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感恩为核心的亲情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小学生道德教育只能加强、不能放松的方面。亲情教育的实施使学生从小懂得感激自己的亲人,学会感恩,并由此构成彼此协作互助的人际交往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对学校教育来说,感悟亲情,学会感恩,是小学生德育全方位推进的基础和有效途径,牢牢抓住这一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德育一定能取得理想成效。

猜你喜欢
亲情学会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会分享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学会分享
亲情故事两篇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