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需把握的“三个原则”

2019-01-11 07:53临城中学井丽娟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惩戒公平错误

临城中学 井丽娟

古人云,“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犯了错误不处罚就不能达到戒除的目的,因此,适当的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有助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在倡导表扬、奖励、赏识教育的同时,不应忽视惩戒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教育惩戒虽然是一种特别的教育,但要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尺度,需讲究技巧、方式和方法,因人施惩,不能“一刀切”,简单粗暴。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把握好以下三条原则。

公平的原则

在教育惩戒前,班主任要端正态度,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要知道,学生对教师的偏爱是极其敏感的,一旦觉察到教师处理得不公正,他们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其实,很多学生关心的不是犯了错误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而是同样的处罚会不会公平地落到每个人头上。在教育惩戒实施中,班主任应充分调查、做好记录,保证程序适当,实施步骤公平。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就要向班里每名学生讲清学校纪律、班级规则、个人守则等,必要时还应公开张贴在醒目位置,并通过班会等形式解读,做到人人知晓。让学生知道如有违反,必须接受什么样的惩戒。最有效的办法是,可以征求班内学生的意见,由他们自己商讨、制定、修改,共同遵守。在实施教育惩戒后,应积极做好每一名犯错学生的帮扶转化工作,跟每名学生谈心交流,让他们了解惩戒的教育目的,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杜绝学生因为受到惩戒而被伤害或由此变得破罐子破摔。

适度的原则

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要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与平和的情绪,切忌冲动。在实施惩戒时,要根据学生所犯的错误采取恰当的惩戒措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从而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一是对学生的细小错误,可以装作“视而不见”和“置若罔闻”,以后寻求最恰当时机给予点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我,这就是所说的教育最高境界是没有任何痕迹的教育;二是对屡次犯错的学生,班主任不能失去耐心,甚至大喊大叫、带着情绪去实施处罚,也不能把以往的陈谷子烂芝麻的陈旧事统统搬出来,揪着问题不放,更不能“小题大作”“借题发挥”,甚至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三是对犯错学生给予什么样的惩戒、如何惩戒,可以尝试成立学生教育委员会,吸收教育处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甚至学生家长等参加。每周或者每月把学生所犯的错误列出台账清单,由大家共同商定,提出合理的惩戒办法及措施,并共同提醒监督犯错学生及时改正。

沟通的原则

教育惩戒一定要做好沟通。一方面要做好与学生本人的沟通。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也要在学生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使用,还要让学生在接受惩戒中体会到教师的爱。作为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客观的调查和分析,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惩戒,改正错误。另一方面,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要及时主动联系家长,据实反馈学生所犯的错误、学校要对学生做怎样的惩戒、怎样实施惩戒,最好再虚心请教家长是否有更合理的建议,从而建立起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关系,协助班主任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猜你喜欢
惩戒公平错误
公平对抗
忘却歌
在错误中成长
怎样才公平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也谈“教育惩戒权”
笨柴兄弟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