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9-01-11 15:06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市北学校黄海丹
小学时代 2019年32期
关键词:小语课文阅读教学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市北学校 黄海丹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重视的是教师自己的课堂预设,忽视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独特性,结果造成了课堂上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机械性的。事实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生成性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科书等多方面的互动。为此,我们必须根据语文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的进度实施生成性语文教学活动。根据课内学生语文学习的生成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进度,让学生真正地理解、领悟所学的语文知识。在现今的小语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生成性阅读教学呢?

一、利用课堂教学留白,奠定生成基础

留白,真正是一种艺术,而且它能激发人无穷的想象。这也如王尔德所言:“一件作品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来完成的。”所以,在小语阅读教学时,我们应该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留白,给学生提供自学、独立思考的时空。同时,把虚拟的变成现实的,打造好生成性语文阅读课堂的基础。如,笔者听过《三袋麦子》的教学观摩课。授课者给学生“留白”,让他们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告诉大家自己喜欢的原因和如何对待土地爷爷的礼物的。学生们展开积极的想象,有学生说喜欢猴子,因为它理想远大、敢于冒险等。执教的老师如此处理,既能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又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可见,在教学中,我们要敢于突破、善于突破,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合理使用课堂留白,促进学生大胆,积极地思考和想象,这样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空开展独立的语文学习,同时也彰显了阅读教学的特征。

二、利用引思问题,促进课堂生成

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我们一定要坚持引导学生思考,利用问题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实现教学的高质高效。

1.精心设计引思问题,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有效设计引思问题是阅读教学实现高效高质的必备条件。我们要根据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他们求知的需要来设计切入点,实现用问题推进教学,推动学生思考,把阅读教学引入更高的境界。如,笔者曾经听过一节校内公开课《嫦娥奔月》。课中,学生读课文《嫦娥奔月》,读后,他们说出了自己的疑惑。有学生说:“在读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听说的是,嫦娥偷吃仙丹是为了让自己长生不老。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有学生说:“听老人讲,嫦娥被‘猪二哥’轻薄,在没有办法的绝境下吞下了仙丹。”经这几个学生一讲,其他同学也加入了对此的讨论。怎么办?我们可以顺着学生的思维,根据情况调整和修正教学预设。执教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他说:“《嫦娥奔月》不是现实中真正发生的故事,而是一个神话。在神话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会因地而变,所以,同一个神话常常会出现不同的版本,其实这也是神话的魅力所在。假如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在课后去百度一下,比如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等等。”这位老师的机智解释,不但回答了学生的疑问,而且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进一步加深了。从教学实践来看,当面对学生在阅读中的疑惑时,我们不但要敏锐地洞察,机智地回答,而且要耐心、冷静地按照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的思考、研究和阅读。唯有如此,才能使生成性阅读教学落实到位。

2.机智捕捉生成问题,推动课堂教学生成

“节外生枝”往往在阅读教学中发生,其中的一些“意外”往往是精彩的,具有很好的教学价值。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放过,应该科学利用,顺着学生的思路开展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精彩度和质量。如,笔者曾经听过《黄河的主人》的公开课。在教学该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时,有个学生当即质疑:“黄河里的水,可谓‘惊涛骇浪’,一个小小的羊皮筏子,而且上面还坐了6个人,不危险吗?坐在筏子上的人害怕吗?”虽然该问题值得思考,但其价值就在于是课内的有效生成的。所以,这个执教的老师借助了这个良好的氛围,把这个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扩充:“是呀!坐在羊皮筏子上的人会感到恐慌与害怕吗?为什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学生们带着这样的问题继续认真阅读课文,他们看到了文中: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学生们似乎感受到了羊皮筏子上的乘客悠闲、快乐的心情,而这句话也映衬出艄公高超的撑筏技术,侧面凸显了艄公的形象。从本例中可以看出,面对学生的种种质疑,我们必须从此出发,巧妙地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到课文的分析上,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实施科学有效指导,引发课堂生成

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指导。我们必须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引发学生的阅读生成。

1.采取激励性的指点

激励性的课堂点评能使学生的阅读更加充满信心,能有效促进他们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听清、听真学生的表述,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同时对他们的回答做出相应的、及时的、到位的评价。如,笔者曾经听过一节示范课《最大的麦穗》。执教老师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想象与苏格拉底的对话过程、获得的感悟,并且做好批注。有个学生在“只许进,不许退”这句话旁边写下:时光不可逆,生命不可复,人没有二次生命。执教者对这个学生的批注进行了激励性的点评:你的理解十分到位,而且使用了贴切的语言,表述很完整,你真棒!……从这个课堂来看,执教者合适的点评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使他们备受鼓舞,使他们的阅读更加投入。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舍得利用自己的鼓励性的语言来点评学生,既能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质量陡增。

2.利用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在小语阅读教学时,学生的语文思维遇到“瓶颈”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但当它“到来”时,我们一定不能“躲避”,应设法启发学生,引导他们突破“瓶颈”,使他们的语文思维再次良好地运转起来,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如,笔者听过关于《师恩难忘》的同课异构公开课。课中,执教老师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阅读中不理解、不懂的地方。一个学生当即提出:“这篇课文为什么不用‘我的老师’作题目,而用‘师恩难忘’呢?”这个问题具有很高的价值。执教者没有正面应对,而是耐心地启发引导:“课文中田老师的授课方式怎么样?”学生说:“田老师每堂课都讲一个小故事。”教师追问:“田老师上了多少节课呢?学生们一共听了多少个故事呢?”学生说:“共计1000多个故事。”再问:“这些小故事对学生们的生活有影响吗?”……在执教者再三启发下,学生懂得了:文学的种子在作者心中生根发芽都是这些“故事”的功劳,作者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田老师的教导,所以,田老师令人难忘。实践表明: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应该让出学生一定的时空给学生提问,同时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想问的,写出自己想写的。只有如此,我们教师自身才能更好地主导、引导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享受语文学习,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高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是有效的教学形态,它很好地体现语文学习的价值。因此,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地做好课前的预设以及课中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等,这样在课堂上就不至于出现冷场、断带的情况,从而保证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小语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温馨小语
温馨小语
甜蜜的梦
心灵小语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