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资料袋”,为高效课堂助力

2019-01-11 15:11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实验小学宋学慧
小学时代 2019年34期
关键词:落花生女娲文字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实验小学 宋学慧

“资料袋”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资源库。这套资源库中的知识可用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可以用图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只要语文教师巧妙地应用“资料袋”,就能较好地助力学生学好语文知识。

一、应用“资料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语文文本中有一些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仅凭文字很难理解文字中描述的画面、阐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当学生不能理解文本的意思时,他们便难以产生学习文本的兴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教师可以为部分文本设计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资源来理解文本的意思。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落花生》这一篇课文为例。落花生文本的开始,说明了作者许地山是在什么情境下种的落花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这段文本中所描述出来的种植花生及收获花生的喜悦。为了让学生理解这段文字的意思,教师可为这一段话配上图片,学生将看到在夏天和秋季的时候,一家人围绕在一张桌旁,桌子上摆着两三盘花生,大家正开心地边聊天边吃花生。学生通过观看这张图片就能理解作者的母亲在半亩荒地里种出了大家喜欢吃的花生,众人内心的喜悦。为了让学生了解落花生种植的过程,教师放置了图片,让学生看到落花生从种植到收获的生产过程。学生从图片中看到,种植花生的生产过程为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本时,教师应用图片,把抽象化的文字内容具象化了,学生观看着图片,便能了解文本文字要表达的意思。当学生觉得自己能理解文本时,便愿意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

教师应用图片资源,把文本的文字内容用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思。这样的资源整合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二、应用“资料袋”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

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重点。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学习重点,才能够真正地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资料袋”中,事先为学生设计好学习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时候,了解自己需要学习的重点是什么,然后有的放矢地学习。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泊船瓜州》这首诗为例。很多学生读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句时,只知道这一句写得挺好、挺形象,却没有意识到这一句中有他们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当学生忽略了这个知识点时,他们记起了教师曾经说过,要他们在学习课文时,查看学习资料袋中说明的知识重点,于是学生翻开资料袋去学习。此时,“资料袋”的学习资料中有一段文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一句话能把春天描绘得特别形象?学生受到了资料袋中文字的提示,才发现自己错过了一个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点。当学生发现了自己错过了这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时,教师继续用文字提问:“在阅读资料袋以前,你发现了这一知识点吗?如果你发现了,你是怎样发现这一知识点呢?如果你没有发现这一知识点,又是为什么没有发现呢?”结合教师的引导,经过反思,学生发现了自己在学习时,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即自己没有在学习的时候,逐字、逐句地弄懂文本中的意思。在读诗的时候,觉得掌握了其中的语文知识,便不再深入学习。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了自己过去的学习习惯是不对的,接着教师又向学生提出第三个问题:“如果你没有掌握这一知识点,那你知道要应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掌握这一知识点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过去的学习经验,开始查工具书及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学习,学生终于了解了在这首诗中,这个“绿”字,并非名词或者形容词,它是一个动词。这句诗的意思是指“春风又让江岸变成了绿色的”。通过认真地学习和体会,学生了解了这一句话,所以写得特别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抓住了春天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春天是绿回大地的季节。为了生动地描述春天到了的场景,作者没有直接说春天到了,而是说“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话,把春天最典型的特征描绘在人们面前。当人们的脑中浮现出绿色回到大地的场面时,立即能感受到春天到了。这句话,通过一个动词,把春天的特征描述活了,描写得特别生动。

教师可以在设计资料袋的资源时,为学生提示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反思。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以后能够主动地发现学习重点。并且教师可以通过资料袋资源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够有效地掌握重点知识。

三、应用“资料袋”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本

在学习文本的时候,会涉及到很多相关的人文历史知识,如果学生不理解,阅读时就会产生学习障碍,导致他们无法理解文本中寄托的思想。教师可在“资源袋”中放置与之相关的文本,让学生理解文本背后的人文历史知识。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刚开始不了解其背后的历史,仅仅只是从注释中知道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然而女娲为什么看到人类遭受灾难时会难过,为什么她要积极地补天?为了让学生理解相关的人文背景,教师在“资料袋”中放置了《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和《封神演义》白话版小说的片段。学生通过学习,终于了解了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女娲创造了人类生命,她对人类来说,就像是母亲一样。所以当人类遭受天灾时,女娲就像母亲一样站出来,运用自己的神力,为自己的子女抵抗天灾,人类景仰女娲,就像景仰自己的母亲一样。正因为女娲有创造人类生命和补天的功劳,所以人们世代传颂她的功绩,不允许任何人污蔑她的人格。在《封神演义》小说中,商纣王正是因为不尊重女娲,所以惹得众神大怒,众神认为纣王是应该受到惩罚的。学生通过阅读这一系列的文本,发现了中国的神话,是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女娲补天》只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学生如果对中国的神话感兴趣,就可以自主地寻找中国神话故事来看。

教师在“资料袋”中,可以放置一些与学生正在阅读的文本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在学习完文本以后,能进行拓展学习。教师为学生设计这样的文本,可以让学生了解与文本相关的人文历史知识,并对正在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优化“资料袋”的设计,能够使其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好助手,它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重点,结合学习需求拓展学习。

猜你喜欢
落花生女娲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女娲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女娲造人与补天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女娲造人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
落花生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