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参与进课堂传统文化助成长

2019-01-11 15:11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史广萍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每节课学会活动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史广萍

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生本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本能和天性,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灌满一壶水。在教育实践中,我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和特点,把课堂的前5 分钟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会合作、学会共处,打造全新的课堂文化。

一、分享故事,全员参与

课堂的前5 分钟分享故事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发展、创新实践的平台。学生按学号排序,人人参与,确保机会均等。故事内容不限,但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能够进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评判,决定讲故事的人是否通过,公正公开。

活动初期,有的学生拿着文稿发言,紧张到手发抖,渐渐地变为人人争相参与,能够脱稿并侃侃而谈。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学生勇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大胆争论,学风浓,班风正,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高。毕业生把他们编的故事,加上手绘插图并装订成册,作为永久的纪念珍藏。在使用新课标后,高考中出现了史学常识的选择题,而分享故事的活动恰恰为此有效地进行了知识储备。

二、诵读经典,提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价值。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培养家国情怀,我将每节课的前5 分钟活动由原来的分享故事转为诵读经典。我为学生精心挑选了《大学》和《道德经》。《大学》易理解且篇幅少,有利于学生学会自修;《道德经》虽然短短5000 多字,却包含了人生的大智慧,有利于学生学会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

每节历史课预备铃一响,学生就自觉开始诵读,注意力也快速集中到课堂上,秩序井然。这样每节课的前5 分钟,有全体诵读、有接力诵读等多种形式,进度采用滚雪球式,不求背过,但求感悟。诵读经典成为学生的高品质的精神食粮。在不断积累中,学生通过和古圣先贤对话,增强了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一名学生在新年贺卡中写道:感谢老师带领我们走进经典,了解经典!

三、成效初显,实现双赢

合作参与营造了积极、主动、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习意识增强了,人人在课堂上都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这项活动促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世界的变化,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培养了理性思维,进而提高了学业成绩。每年高考,我带的文科班历史科目都能取得优异成绩,真正实现了双赢。

这项活动从最初的分享故事到诵读经典,形式由分到合,内容由通俗走向经典,在不断提升学生参与层次的同时,育人的教育目标水到渠成。在助力学生的同时,我也在和学生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每节课学会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我会跳绳
学会分享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What To Do With Minutes To Go In Class(2)
北京 小学初中将打破每节课45分钟惯例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