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9-01-11 16:09安徽省巢湖市人民路小学刘长友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7期
关键词:条形统计图内容

安徽省巢湖市人民路小学 刘长友

在实际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传统教学中那种单向灌输的手段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意识的养成大为不利,所以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不妨试着引入一些相关的信息技术,深化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认识。当然,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教师也应该注意一些特殊性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准确的把控。

一、建立有效的课程导入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学习前对知识内容建立一定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为有效的质量,所以,建立有效的课程导入对于整体教学工作而言大有裨益,为了强化这方面的工作,教师可以试着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预习课件,改变他们以往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让他们的数学学习工作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在进行课程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试着利用微课,为学生制作相关的视频,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例如针对“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内容,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制作时长为八到十分钟的视频,让大家对这个知识点的相关概念进行掌握,利用微课中影像化的授课内容,将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特点展示在大家面前,这样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用表格和用直条呈现数据时的异同点,了解不同方法对于数据呈现所起到的帮助。同时,由于学生是刚刚接触统计图方面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在微课视频中插入一些具有类比性的条形统计图,借助横式条形统计图,通过介绍其使用情况,能够帮助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建立更为深刻的认识。最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大家的预习成效,教师可以试着在微课中预留一些简单的作业,比如利用统计表绘制相应的条形统计图,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不同于文科项目,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虽然难度不大,但趣味性仍旧不是太高,所以部分学生的学习认识可能比较局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试着利用信息技术为大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刺激学生的学习认识,根据课程中的主要内容,用信息技术提供新颖的声像内容,既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享受,同时还可以提升授课效率。

营造教学氛围时,教师可以试着从信息技术的内容入手,如针对“找规律”的授课内容,教师不妨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就学生比较喜欢的儿童节内容,在课堂上播放一段flash,分析视频中的故事,让学生模仿视频中的要点,试着进行摆放小旗的操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怎样摆放小旗更好看?”这个提问能够顺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让教师顺势引入“找规律”的课程内容;完成基础点的授课后,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演示中进行几何图形的复制操作,引导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规律进行观察,并鼓励他们发现图形排列上的规律,传统的板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更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三、开展必要的学习总结

对于学习而言,必要的总结工作可以让大家的学习质量更上一个台阶,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于学习总结工作也不能忽视,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为了顺应素质教学的提倡,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主动权,借助信息技术中的便捷性,为学生的总结互动提供更为多元性的帮助,以此来深化其学习质量,为其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在学习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试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针对课堂内容的总结,教师不妨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列表格”“树状图”的方式,将本堂课上所涉及的教学重点归纳起来,分析其中的关键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易错点,集中起来,从“知识树”的角度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展开进一步的掌握;第二,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实践空间,像针对一些几何图形知识的学习工作,教师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几名学生代表,让他们上台利用计算机,对这些几何图形展开操作互动,这样既能够增强总结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要抱有开放性的态度,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尽可能深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认识,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条形统计图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条形铁皮自动折边机构设计
各式各样的条形统计图
主要内容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学会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