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让数学思维浸润课堂

2019-01-11 16:09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吴吉君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7期
关键词:周长直径图形

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吴吉君

斯腾伯格有句名言:“我们坚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活动中实现学生自主推导,推导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很多教师通常都是在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后,为学生提供各种圆形物体或圆形纸片,分组测量并记录数据,算出周长与直径的商。但是在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学生只是形式上的探究者,是按照教师指令的操作工,缺乏主动思考和真正探究的过程和体验。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者,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反思?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找准教材切入点,把握灵魂

纵观空间图形领域的教材编写,从研究内容和研究问题两个角度上来看,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的历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实际上,正是由于圆的普遍存在性,学生对圆并不陌生,对圆周长的学习,让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发展到学习曲线的知识,体会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初步体会“类比猜想”的方法。

小学阶段,对圆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真正开始认识曲线围成的图形,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角度,都与以前有着质的不同。对圆的周长来说,其数学的核心思想有两个:一是变中找不变的直觉思维,二是对曲线的研究方法。

二、巧设教学活动,打通脉络

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只要记住公式会计算就可以了,但是只知道结果的学习是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因此,在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圆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怎样研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空间想象力,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圆周率,掌握圆周长计算方法。

1.数学游戏确定关系

判断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利用课件展示车轮滚动轨迹。思考:比较3 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有什么发现?把静态的教材通过课件动态地演绎出来,形象直观地把学生的研究方向指向对周长和直径关系的研究。利用情境学习,让学生体会周长和直径有关联,通过几个车轮轨迹不同长度的比较,直观感知直径越长周长越长,从而进一步深入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

2.数学直观定上下界

推导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学生通过直观比较圆和外切正方形、圆和内切正六边形两组图,归纳、推理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大于3 倍小于4 倍,确定上下界。引出圆的周长和一些特殊的线段存在倍数关系,由此推理思考: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存在这样的关系?设置知识的思维台阶,通过对圆周长和直径关系的研究,了解曲线图形的基本研究方法,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在研究过程中凸显的重要作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3.数学实验分析推测

在测量圆的周长的实验环节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大小不同、材质不同的圆,学生有的选择用“绕绳法”测量,有的选择用“滚动法”测量,而不同方法测量得到的圆周长异曲同工地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绕绳”“滚动”等测量方法非常耗时烦琐,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研究“计算公式”就显得尤为必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与途径,思维得到了提升。

4.数学史料融入课堂

最后一个活动融入历史知识,用微课形式让学生学习刘徽的“割圆术”,通过课件演绎圆内接多边形的边数逐渐增加,多边形周长无限接近圆周长的直观动态,让学生深刻感受极限数学思想;通过微课了解祖冲之的圆周率,学习圆周率的历史演变,借助数学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古人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凸显教学方法,发展学生能力

1.以化曲为直为魂,探究曲线研究方法

数学思想化曲为直是本节课的灵魂,贯穿始终。第一个活动中,车轮滚动一周是它的周长,让学生直观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活动二中,曲线和直线的比较,推理圆周率的取值范围。活动三中,用各种方法测量周长,其本质都是化曲为直。活动四中,追寻历史,了解古人研究圆周率的方法,割圆术等方法都蕴含了化曲为直的思想。四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而不同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同一目标服务“化曲为直”。

2.归纳与演绎并重,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几何教学的关注点:一是建立空间与图形的几何模型,二是培养推理能力。本课教学为学生比较全面地体会数学思想,学习数学推理提供了机会。用实验法探索圆周率,为学生提供了利用归纳思想发现规律的机会,用割圆术的方法——利用圆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六边形,探索圆周长在直径的三倍到四倍之间,提供了利用演绎思想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关键的提问,把上面的归纳过程和演绎过程连接起来——“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对于任意的圆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进而让学生懂得在数学学习中要注意归纳和演绎的并重,归纳的价值在于发现,演绎的价值在于论证,归纳发现的结论要借助演绎来证明。

3.师生活动循序开展,构建图形教学模型

本课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主线可以分为两部分老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教师活动过程,通过创设情境呈现实例——指导探究辅导帮助——模式直观启发讲解——发展理解引导转换——丰富例证引导归纳——适度操练提供反馈。学生活动过程,原型启发激活经验——自主探究典型反馈——基于直观建构理解——适度理解初步转换——优化程序总结规则——运用规则熟练技能。学生整体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

总体来说,本课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以四个数学活动为主线,以“化曲为直”的思想为灵魂,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不断的认知矛盾冲突过程中,经历大胆猜想、实践验证、得出结论的知识产生、探究、内化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让概念的形成从模糊走向精确,从感性走向理性,用“思想”看到真实,用“想象”发展思维,让数学思维浸润课堂。

猜你喜欢
周长直径图形
张露作品
圆的周长
各显神通测直径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山水(直径40cm)
爱虚张声势的水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