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铸造——以国学课堂《江南》为例

2019-01-11 17:20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鱼戏莲叶鱼儿

叶 刚

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有专家学者认为,它应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大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当仁不让地首当其冲,因为无论语文教学的理念如何升级更新,也肯定不会离开语文学科的固有属性,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理念必须始终锁定学科“圆心”,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去年我给一年级学生上了一堂国学启蒙课《江南》,下面以此课为引子并略作延展,就语文核心素养的铸造谈些管见。

一、课堂现场:“锦莲浮处水粼粼”

全课后半部分的实况摘录如下:

师:诗中写“鱼戏莲叶间”,你们看,莲花开了,不但水面上有人在采莲,而且水面下也同样热闹。水面下在干什么?

生:“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师:哦,看来这些鱼儿心情很不错,东西南北反复地游。现在我们把左右手再伸开,我们每人就都成了鱼儿,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用手来做相关动作,演一演好吗?

(学生舞动双手进行动作表演。)

师:刚才大家是严格按照诗句描写来做动作的,先东后西再南,最后是北。可是大家想想,这些鱼在游动时,它们又不像我们小朋友做广播体操,会这么严格地按照这个顺序来游吗?有没有鱼是喜欢想怎么游就怎么游的呢?

生:肯定有啊,有的鱼不守纪律的。

师:不能说不守纪律,是鱼儿很自由,是吧?(生:是)那好,现在我们再来一次,如果你是一条很活泼甚至有点顽皮的鱼儿,你也可以不管诗句中的方位顺序,想怎么游就怎么游吧!(全体学生再一次边读边演,全情投入。)

师:演得真好!这些鱼儿真快乐啊!古代诗歌其实是可以唱的,这首《江南》也同样如此。你们想听古人是如何唱这首诗的吗?

生:想!

师:可是古人早已都成了古人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当一回歌手并即兴唱出来,觉得怎么唱好就怎么唱。我先唱给大家听听!(即兴清唱全诗,学生鼓掌)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啊?觉得这首诗怎样?

生:好像采莲的人非常高兴。

师:嗯,说得不错。这首诗要唱得欢快、高兴些。我们全班有四十位同学,就有四十种唱法。下面,我请小朋友上来唱一唱。

师:这位同学真不错!再请一位同学来唱好吗?来,我们一起打节拍!

师:这首《江南》是汉代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诗集》主要收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与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 多首,我们慢慢欣赏学习。最后,给大家听一听专业歌手演唱的《江南》,我们就在这动听的歌声中下课吧!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而语言文字之妙,则更须以神会之。“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此四句看似直白显露,实则情趣盎然,因此必须花些功夫引导学生钻探研习。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边读诗边表演,在“动起来”的过程中深入体味鱼儿的自由欢快。

之后展开吟唱环节,为什么要吟唱?因为古诗本身就能唱,甚至可以说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而《江南》一诗从根本上说还是一首真正的古代民歌,更可以唱。此外,我有意识地渗透音乐元素、舞蹈元素进课堂,意在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即兴发挥,连谱曲带演唱“二合一”,终能在“歌之、舞之”的过程“醉之、得之”!

二、教学研磨:“画船行唱采莲归”

《江南》课已毕,追索不停歇!我在思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铸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坚守本色,凸显语文特征。

“素养”一词中的“素”是平常的意思,“养”是养成的意思。因此语文核心素养在任何时刻都离不开“字、词、句、篇”,也决不会排斥“听、说、读、写”。《江南》一课教学中,我始终做到“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在上述节选的案例中,我针对“鱼戏莲叶东”等四句排比句而设置了“朗读+表演”环节,让学生化身为鱼儿去探究诗意、领略诗韵,这样的教学策略无疑是接地气的。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不放松对学生言语表达、文本研习等的质量要求,时刻警惕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随意、散漫甚至戏谑等不良倾向,坚守语文本色、凸显语文特征。一线教师的不少教学其实很容易受各种所谓“新理念”的影响,但无论何时,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肥人田而荒己园”!

2.立体交互,打破学科壁垒。

浙江杭州师范大学的吕映老师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学理考量与实践指要》中指出:“核心素养是综合素养、跨学科素养。任何核心素养的形成都不能依赖一门单独的学科,必须借助多个学科、多种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共同作用。促进学科融合,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诚哉斯言!

执教《江南》一课时,我将触角伸向音乐、美术等学科,力求打破学科壁垒,使课堂多学科参与、多角度整合、多样貌呈现,这不仅出于学生年龄特点、教材特点等考虑,更是“互联网+”及“大语文”时代语文教学所必须有的境界与格局。而在当前“立德树人”的语境下,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德育渗透更值得细加考量。以本课为例,我努力让学生在与经典文本相近相亲的过程中自然生成经典文化的熏陶与家国情怀的濡染。

3.固本培元,强化教师修炼。

很难想象,一个自身都谈不上有多高素养的教师能够带给学生多少素养?音乐、美术、书法乃至天文地理、社科人文等各方面素养,很多语文以外的素养正愈来愈成为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东西,它们不但充实和丰富了教师的底蕴,更直接提升了课堂的品质、品位甚至品格。

谚云:“始生之物,其形也丑。”这句话道出了新生事物的不成熟、不完善乃是显见的。“语文核心素养”一词虽不能说完全是“始生之物”,但毕竟也算“新面孔”。因此,我们的探索、实践之路可谓任重道远。相信只要我们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核心”,再配置更开放的课程视野和更接地气的实践操作,语文教学就一定会迎来“彼岸烟花漫天舞”的绚丽芬芳,由此,我们就能带领学生在更宏阔的语文版图上追慕“核心素养”的“诗和远方”!

猜你喜欢
鱼戏莲叶鱼儿
采莲曲
世界上最大的莲叶
读迷作品
“鱼儿游走了”不一定是减法
鱼儿飞起来
鱼儿乐
江南
和旧时的自己握手言和
植物占领世界?
鱼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