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非洲白犀牛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2019-01-11 20:30王晓佳唐家桂张邓华吴登虎
中国兽医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颗粒饲料菌群失调犀牛

喻 元,周 俊,王晓佳,唐家桂,张邓华,吴登虎

(重庆动物园,重庆 九龙坡 400050)

健康动物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1-2],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3]。其正常生理组合被破坏,而产生病理性组合、引起临床症状就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本症以严重腹泻或慢性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可归纳为几个方面,在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如突然发生腹泻,或原有腹泻加重,即有可能发生本症。因气候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因日粮,或主要饲料突然改变而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因自身胃肠道免疫功能障碍因素或年龄因素;因各种应激因素而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发生本症[3-7,9]。重庆动物园2016 年8 月-2017 年4 月同时出现2 只非洲白犀牛肠道菌群失调症引起的腹泻,经过近9 个月的治疗与调理转归良好,现总结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1 临床症状

重庆动物园2 头非洲白犀牛“渝渝”(♂,15岁),和“蓉蓉”(♀,15 岁),于2016 年8 月12 日起出现排便带水,不成形,不排便时有少量水样粪液从肛门流出。第2 天起开始大量水样腹泻,呈水柱状,约4 次/h,无恶臭及黏液。

发病后采食、精神没有明显变化,也无拱背及腹痛表现,但出现烦渴,饮水量大增。适当限制饮水的情况下,排便次数会减少。

夏季日常饲料有象草、西瓜、颗粒饲料、干苜蓿草、自制窝窝头、胡萝卜及苹果等,发病后停止饲喂象草及西瓜,并适当减少干苜蓿草及颗粒饲料的饲喂量。

2 诊断与治疗

2.1 初步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初步怀疑为细菌性肠炎,同时采集未污染的粪便做细菌培养与寄生虫检查,耳静脉采血做血常规及生化检测。

2.2 治疗情况 8 月12 日,减少颗料饲料、象草及西瓜的饲喂量。上午口服复方黄连素片200 粒(每片含小檗碱30 mg);下午口服复方黄连素片200 粒;口服两次黄连素未见明显效果,且动物持续大量水样腹泻,故22:00,耳静脉注射400 万单位/支×12支 青霉素+4 万单位/支×50 支 庆大霉素。

8 月13 日-8 月14 日,细菌培养与寄生虫检查均未检出,血常规及生化检测均无异常。药效不明显,未见好转,仍然烦渴、水样腹泻,精神与采食正常,腹痛感不明显。上午口服复方黄连素片200 粒,耳静脉注射400 万单位/支×12 支 青霉素+4 万单位/支×50 支 庆大霉素;下午口服复方黄连素片200 粒,耳静脉注射400 万单位/支×12 支 青霉素+4 万单位/支×50 支 庆大霉素。

2.3 会诊讨论 因未从粪便中分离出致病菌和寄生虫,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均正常[1]。进行了3 日的抗生素治疗未见明显效果,故考虑为热应激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起腹泻。故开始采用适当限制饮水,使用中药调理,增加动物抵抗力及肠胃功能等治疗方案。

期间饲喂干苜蓿草25 kg/头·d,胡萝卜3 kg/头·d,苹果3 kg/头·d,自制窝窝头1 kg/头·d,颗粒饲料1 kg/头·d。

2.4 会诊后治疗情况 8 月15 日-8 月21 日中午,停止使用抗生素,因外运动场泥池里有水,为适当限制饮水,2 头犀牛均关于内室(分多次喂,总量约150 L/头·d)。用平胃散加减(苍术80 g、陈皮60 g、厚朴60 g、泽泻60 g、白术60 g、黄芪60 g、黄苓80 g、猪苓60 g、茯苓60 g、木香80 g、木通60 g、麦芽60 g、神曲60 g、甘草60 g)打粉、以3%比例制作颗粒饲料饲喂,再饲喂十滴水、电解多维、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黄芪多糖等药物增强动物抵抗力,颗粒饲料中再添加益生肽(含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生物活性肽及免疫调节因子等)。适当限制饮水后,两头犀牛粪便带水量均有所下降,平时也没有粪水流出。于内室饲养时,动物比较烦躁。21 日中午12 点,放出到外运动场,两头犀牛表现十分兴奋,跑动,泥浴,公犀牛四处排尿,随后均大量饮用泥池里的水。22 日开始大量拉水。

8 月22 日-8 月27 日,2 头犀牛关回内室,仍然控制饮水,上下午各喂一次药。这六日,公犀牛渝渝粪便干燥,偶有松散的粪球出现。母犀牛蓉蓉粪便稍微稀溏,但也比之前干燥,2 只平时均没有粪水流出,情况均有所好转。

8 月28 日,放至外运动场,大量饮水,29 日出现拉水症状。

8 月29 日-10 月23 日,于内室饲养,每隔几日放出外运动场一次,仍控制饮水,上下午各喂一次药,饮水中兑适量口服补盐液,以补充电解质。在此期间,持续监控动物吃食情况,精神状况,每周采血检测生理生化指标,动物情况基本稳定,但仍烦渴,水样腹泻。

10 月24 日,咨询杭州野生动物园动管部马经理,疑似为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功能性腹泻,遂决定适当改变治疗方案:(1)让动物自由进出内外室,自由饮水;(2)肠道菌群移植,每隔3 日于重庆野生动物园采集健康犀牛的粪便(持续1 个月),用生理盐水淘洗后沉淀,取上清液用纱布过滤后饲喂;(3)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4)停止使用益生肽;(5)其他药物继续使用。

10 月25 日-翌年4 月初,2 头犀牛粪便逐渐成型,粪便中的水分逐渐减少;粪便检测及血项均无异常,治愈。

3 讨论

白犀,拉丁学名:Ceratotherium simum(Burchell,1817),犀科白犀属的一种,典型的食草性动物,与其他食草动物相同主要依靠胃肠道菌群分解和消化食物[1,7]。因此其胃肠道菌群的微生态极为重要,一旦其正常生理组合被破坏,即微生态失去平衡,而产生病理性组合、引起临床症状就可能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症,本次两头犀牛突然出现水样腹泻。

综合分析,此次犀牛发病主要原因应是重庆夏季持续高温,据报道,热应激能引起多种动物出现肠道功能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最终导致功能性腹泻[3-6]。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在颗粒饲料中添加平胃散,其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具有一定的效果。

本次病例病程长达9 个月左右,精神状况与吃食量及各种生化指标均未出现异常,且无腹痛症状,属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功能性腹泻。目前人医主要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9],但目前市面上鲜有符合犀牛肠道菌群结构的微生态制剂,故我们移植健康犀牛的粪便菌群[10],但口服是否有效还有待考证。

在治疗初期,将犀牛饲养于内室,想通过限制水的摄入以减轻症状,但犀牛在内室活动量少,不能泥浴,烦躁,压迫,自然行为不能得以表达[11],亦间接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发病两月后,经过多方咨询,改变了饲养方法,恢复正常的饲养管理模式。随后,情况有所好转,最终治愈。

猜你喜欢
颗粒饲料菌群失调犀牛
青贮玉米颗粒饲料用于草鱼饲养的初步探究
不同粒径颗粒饲料对生长猪采食行为的影响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小犀牛的梦
调质温度及模孔长径比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暴脾气的犀牛
宫颈高危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犀牛哥哥道歉
耐多药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52例分析
小儿肠道手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