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融合”促进散文教学生活化

2019-01-11 23:23江苏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读写融合荷花散文

江苏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 季 勇

散文,来自生活,反映生活,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在文学殿堂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占有很大比重。散文看似平淡,意蕴深刻。日本文学评论家厨川白村说:散文是装着随便的涂鸦模样,其实却是雕骨刻心的苦心文章。读散文能和作者产生情感交流,获得真切的体验,读散文能获得丰富的写作技巧,积累各具特色的表达形式。写散文能锻炼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积极与人交流的能力,写散文也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散文抒写生活,表现生活。读散文,和作者交流沟通;写散文,和读者分享生活,读写融合开展散文教学必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读写融合中感悟“活法”

薛法根老师说,散文教学就是要组织学生学活法,学写法。所谓活法,就是指作者面对生活的态度。散文体现的是作者的日常生活,阅读散文,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感受到真挚的情感,所以散文是亲切的,读散文自然会唤起相关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当然每位作家的每篇散文都带着作者独特的烙印,读散文就是在读作者,就是在分享他的生活,就是在感受他的情感,从而丰富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我们的情感。

1.朗读体味

课本中的散文,不只是语言学习的材料,散文教学不能只关注语言的学习,也要关注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生活,让语文学习不只是冷冰冰的机械拆解,让语文学习也洋溢着更多温情。

体味情感,最好的方式是朗读。散文蕴含着情,这样的情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让它再次流淌出来,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通过熟读,有感情地读,在读中将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交融,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展现文字,从而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融。熟读成诵,积累的不仅是语言经验,还有人生经验,这种积累不但有助于语文学习,更有助于生命成长。

2.批注潜心

阅读时,在有感悟的地方做好批注,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是一种很好的读散文的方式。批注,不一定是对文字的理解,也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疑问,与作者进行对话、交流。当然,作者是不可能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分享自己所得的同时也倾听他人的智慧,共同走进散文的情感世界。

3.比照感悟

散文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同一事物不同的作者写来可能截然不同。读散文,不仅要读出散文中作者眼中的事物,但也不能迷失自己。引导学生在读散文的时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比照,会得到更深的感悟,会更加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但又不至于迷失自己。

4.写作抒情

读散文,读到的不仅是散文中的人与事,还有作者的心绪,甚至作者的生活态度。学习散文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在学习了《天游峰的扫路人》后,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那些平凡的人的平凡事,学会像作者一样去观察生活,表达生活,写写小区的热心大妈、学校的普通保安,感受生活的美好,抒写自己的情感。学习了《夹竹桃》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花花草草,从自己的视角去发现这些花草的独特之处,或是表扬,或是嫌弃,表达的都是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真情。

二、在读写融合中学习“写法”

散文作为极具个人风格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作家风格,带有作家的独特视角。此作家与彼作家,此散文和彼散文,都是独特的存在。在比较中学习散文,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走进散文,走近作家,和文本、和作者对话。

1.同内容不同文体中,比较表现手法,感受表达效果

散文所抒写的是作家的真实生活,所以描述的事与物很多是相同的,但是相同的事物在作家的笔下又是不同的存在。学习了叶圣陶的《荷花》,可以比较阅读季羡林的《清韵荷塘》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同样写荷花,叶圣陶奇特的幻想,季羡林娓娓的叙说,朱自清温婉的描摹,手法不一;同样写荷花,叶圣陶的喜爱,季羡林的赞赏,朱自清的忧伤,又让我们感受情味的不同。荷花,既是客观事实中的荷花,也是作家心中独特的属于自己的荷花。当然鉴于学生阅读水平以及教学的需要,我们推荐给学生的材料必须进行适当的剪裁。

2.同作者不同文章中,感受个人风格,积累语言素材

散文表达着作者的情感,作者往往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这表现在作家观察事物的角度,表达情感的方式,运用语言的惯式。在学习了《天游峰的扫路人》之后,可以推荐阅读作家章武的《武夷山人物画——女导游》《武夷山人物画——撑排人》,这组散文表现的都是作者在武夷山游览时,关注的普通武夷山人。读这一组散文,学生就能感受章武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品性,表达人生感悟的写作特色。对于学生喜欢的语言,还可以推荐学生积累背诵。

3.同表达方式读写融合,学习写作技巧,促进表达运用

散文写作的技法多样,表达方式运用丰富活泼,选入教材的散文又多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值得学生作为学习的范本。在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中,教师要有所选择,根据一种主要的表达方式,确定一个主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明确了读写的主题,才能目标精准,有的放矢,达到读写一致,才能高度融合,互相促进。以表达方式为主题的读写融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体会这种表达方式达成的效果,进而组织学生根据习得的方式进行仿写训练。如《安塞腰鼓》中那组排比句,可以先引导学生发现,这组排比句又是一组喻体前置的对称的比喻句,达成了气势宏大而又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阅兵视频,然后组织仿写。

三、在读写融合中体验“生活”

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生活质量,精致而优雅地生活。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作家,但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读写,不管是闲暇漫读,消磨时光,还是潜心苦读,研究学问,读书总该是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论是一时感怀,心有所悟,还是工作所需,捉笔应付,写作也常常围绕着我们的生活,抒写自己,表达心绪。

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贴近生活的读写融合实践。比如:中秋到了,在放假之余,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名家的中秋散文,感受别样的中秋。阅读之余,可以引导学生赏月,做月饼,感怀自己的中秋,而后写一点属于自己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怀,这才是学生要学会的生活方式,终生受用。

猜你喜欢
读写融合荷花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基于素读的初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初探
荷花
读写融合:提升高年级学生语用能力的应然选择
多元构建,读写融合,实验操作
荷花
夏天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