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出来的精彩课堂

2019-01-11 23:23江苏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朱雅婷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13期

江苏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 朱雅婷

在平时的各种听课中,我们常常发现中、高年级的语文课索然无味,很多语文课不知道在学什么,更谈不上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让语文课呈现不一样的精彩呢? 笔者通过课堂实践研究和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字词处咀嚼,推敲用词之精妙

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言训练的一个必备基础,也是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培养语感的最终目的是准确领会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和意。

1.一字传神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

在教学《池上》这首诗时,对于“偷”字的理解,学生们像小麻雀一样争论不休。大家在课堂上尽情发言,质辩:“小娃去‘偷’白莲为什么还体现出天真?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偷”就是“偷盗”,采摘别人的果实就是不好的行为,就算他可爱,总之还是摘了别人的东西啊。面对这样一种窘境,怎么突破呢?

于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小偷偷东西一般会有怎样的流程? 先预谋,再实施,最后还要想办法抹掉蛛丝马迹。这个小娃呢?只是想要白莲,偷偷地去采几朵,以为别人不知道,他根本没想过要掩饰“罪行”。

这样一解读,这个小娃可爱天真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就活了起来,这个“偷”字的传神之处则不言而喻。

2.近义差别

课堂中,经常会遇到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很多教师都是在练习中简单说一说,一般的陈述就是谁比谁用得更准确一些,长期这样的机械训练,语文学习索然无味,时间一长学生也懒得动脑筋。

以《师恩难忘》为例,在课文的第4自然段中用“娓娓动听”来形容教师讲故事。课前预习中就有学生提出“娓娓动听”可不可以换成“绘声绘色”?

通过查词典,“娓娓动听”的意思是话说得婉转生动,使人喜欢听。“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进入课堂,当笔者抛出这个问题时,一个学生说可以替换,因为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说话或者讲故事好听。听上去似乎没毛病,况且这个观点还是班长提出的,于是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同意可以换。“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笔者传递给学生的观念,此时此地体现得特别突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到底可不可以呢? 学生们抓耳挠腮,想不出更好的理由。于是,笔者要求学生分解,“绘”——描绘,“声”——声音,“色”——表情,原来“绘声绘色”更突出的是逼真,而“娓娓动听”则没有这个含义。再联系课文,先生他穿长袍,戴眼镜,每一次的故事都是自己编出来的,一个又一个,讲得好听即可,不需要夸张表现。经过反复讨论,学生觉得近义词的辨析有滋有味。

3.情感体味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文学习中,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情感,是必须经过一番推敲的。

《推敲》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这里的“即兴”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生事先并未查词典,于是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猜一猜。

生1:“即兴”应该就是事前不打草稿的意思。

生2:我觉得“即兴”就是当时发生的事情。

生3:我还觉得“即兴”就是一高兴就做了什么创作或者唱歌之类的。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能不能联系课文来谈一谈呢? 作者“昨夜即兴创作的小诗”,这里的“即兴”是什么意思?

(学生纷纷回到文中读句子理解)

生4:老师,我觉得这里的“兴”并不是高兴,应该是扫兴。

(其他学生做惊讶状,纷纷问为什么)

生5:大家请看,前面贾岛去拜访李凝,是“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我们都知道贾岛一定很想见到李凝,又这么不容易找到,可是“李凝不在家”,试想,这时不应该是扫兴吗? 怎么可能还高兴呢?

(听了他的理由,大家纷纷表示点头同意)

生:我觉得也不能称之为“扫兴”吧! 虽然贾岛没有拜访到李凝,但是古时候没有通信工具,拜访友人,能不能见到贾岛心里应该都是做了准备的。而第2自然段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这一段环境描写,环境那么的幽静、月光如此的美丽,虽然贾岛没有遇到李凝,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境,心底升腾起一种情感,应该略有一点遗憾,也是对李凝幽居的一种赞美吧!

师:那这里的“兴”指什么?

生:应该是“兴致”,但是感情色彩不一样。

辨析到这里,学生们兴致更高,眼里传递出兴奋和思考。笔者想,“即兴”准确的含义大家已经了解,而本文中的“即兴”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在这样的辨析和推敲中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语言文字的运用本质上是对文字创造性的表达。如何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学生则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去触摸、推敲,激发语言的潜能,获得语言的形象,最终实现个性化的表达之精妙。

二、留白处表演,推敲人物形象之精彩

课标中说:“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让学生进一步去感受、理解文字所传递出的温度呢? 抓住留白,进行推敲,可以进一步地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

以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为例。

《嫦娥奔月》这篇文章中有诸多留白的地方,如体会:“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她就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这里并没有说出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的原因,所以教师可以抓住此处,提问:后羿心里想什么? 他为什么不愿意离开嫦娥? 我们一起来推敲推敲。

于是,学生表演如下:

生(嫦娥):后羿,西王母给了你一颗仙药,你还是吃了吧!

生(后羿):嫦娥,我怎么能丢下你呢? 不行,我是不会吃的。

生(嫦娥):这颗药可以使人长生不老,多少人梦寐以求啊,你还是别管我了!

生(后羿):嫦娥,我是不会离开你的。这颗仙药就当它不存在吧! 我舍不得你。

学生看到这样一段补白,深深地体会到了嫦娥的美丽善良和他们夫妻的恩爱。

“逄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这段文字中,怎么威逼没有描述。于是学生针对这里的留白,继续表演。

生(逄蒙):(手握宝剑,面目狰狞状)快把仙药交出来!

生(嫦娥):我是不会交的。

生(逄蒙):不交我就杀了你!

生(嫦娥):你杀了我吧! 我是不会交给你的。

……

(到此为止,逄蒙无计可施,也演不下去了)

师:同学们,后面逄蒙可以说什么呢? 既然是威逼,还可以说什么?

(换一名同学继续表演)

生(逄蒙):嫦娥,你再不交出仙药我就杀了后羿! 那些老百姓也会因为你而受到伤害,我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众学生笑得前仰后合)

师:同学们,刚才逄蒙说的话如何?

生:说得特别好,因为逄蒙抓住了嫦娥的弱点来威胁她,所以“威逼”的意思是威胁和逼迫。这样才能显示出逄蒙的奸诈狡猾。

(众生流露出赞赏之情)

这篇课文的留白之处还有很多,需要带领学生去发掘,去揣摩和推敲,这样学生才能走进文本和人物,自然就体会到了精彩,学得越发有兴致。

三、细探文章表达,感悟谋篇布局之精要

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以《番茄太阳》一课为例。

课文对明明的外貌描写一直到第6自然段才出现。有学生质疑:“为什么对明明的外貌描写不放在第1自然段或者第2自然段呢?”(学生们习惯地在作文中将外貌描写放在文章的开头) 课堂学习中,我继续抛出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生1:我认为,明明的外貌描写可以放在第2自然段。因为第1自然段是说我的心情灰暗,还没有提到明明,而第2自然段就已经提到了明明,所以放在第2自然段完全可以。

生2:我赞同。特别是可以把这一段描写放在“女孩安静地坐着……”这里写明明很安静,正好可以把她的外貌描写出来,说明她还挺漂亮的。

师:我们再推敲推敲,既然这样,作者为什么要在第6自然段才描写呢? 有什么样的用意呢?

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品读:“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毛,笑起来像一个天使。看着她让人心里隐隐作痛。”

生:我发现这里写明明很漂亮,其实作者想表达的是自己的心疼。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因为作者刚开始不了解明明一家,后来熟了才知道明明的情况。作者开始不写她的外貌,在第6自然段写就是想先突出她的不幸,虽然她长得好看,可是还是很令作者心疼的,越是漂亮越是让人心疼。

师:确实如此,作者没有按照常规把外貌描写放在开头,就是要做一个鲜明的对比,突出作者当时对明明的惋惜和怜爱。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在作者的笔下,明明的外貌为什么这么可爱? 这么精致? 能不能学习了后面的课文我们再来讨论?

在学习完课文后,继续讨论,学生的意见如下:明明可能本来确实长得就挺好看的,但是作者因为受到感动,觉得明明特别的天真可爱,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在她的笔下明明就被描写得更加漂亮了。正所谓相由心生,同时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只要自己欣赏的,也许在自己的心中,就比别人还要漂亮。

是啊,看我们的学生多会总结。至少在这样的推敲中他们知道了外貌描写不一定要在开头写,可以结合自己写作的实际需求去谋篇布局。往往善良可爱的,我们在文章中可以把人物描绘得美一点;心地卑鄙的,可以描写得丑陋一些。

语文学习不就是这样吗? 在一次又一次的感悟中,一篇又一篇文章的学习中去理解体会作者谋篇布局之精要,时间久了,也就能够逐渐掌握表达的奥妙了。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要以启发诱导为主,教师只需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多读、多想、多写、多改。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经过长期的辅导和训练,学生自然就能学会举一反三、触处自伸的本领,尝到学习语文的甜头,得到学习语文的实益,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促使学生去‘自求得之’,那就进入‘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抓住文字和文章进行推敲,长期训练,课堂一定会变得更精彩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