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对比

2019-01-11 07:43杜秀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切术刮宫子宫出血

杜秀梅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徐州 221011

异常子宫出血的定义是正常女性在正常月经期外出血,或月经出血出现异常延长或经量变多,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经量变多或变少、月经次数变少或变多、子宫不定期出血、停经后出血等[1]。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上,宫腔镜下电切术可获得良好疗效,该术式为微创操作,具有对机体损伤小、手术历时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健康,与传统的宫腔镜下刮宫术相比,其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2]。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对比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选取我院妇科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23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23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有效;(2)经B超、病理学检查等证实为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量大、月经不调等;(3)符合手术指征;(4)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1)子宫恶性病变;(2)哺乳期、妊娠期妇女;(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4)伴有精神疾病。所有患者均于宫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按照不同术式将其分为电切术组(104例)与刮宫术组(132例)。电切术组:年龄28~51岁,平均(38.3±5.5)岁;病程1~7年,平均(3.7±1.1)年;有分娩史55例,不孕11例,未孕30例,流产8例。刮宫术组:年龄28~52岁,平均(38.7±5.4)岁;病程1~7年,平均(3.6±1.3)年;有分娩史72例,不孕15例,未孕35例,流产1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电切术组:患者体位为膀胱截石位,腰麻,于B超辅助下行腹部探头扫描,探头频率为3.5MHz,膨宫液为20%甘露醇,膨宫压力是15kPa,宫颈扩张到9.5mm时置入宫腔镜,探查子宫内病况。运用电切环,从子宫后壁起,以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逆时针方向全面切除子宫内膜功能层、浅肌层、基底层直到宫颈内口水平,最后切除宫底内膜,运用电凝球对创面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术后病理检验宫内组织。

刮宫术组:运用宫腔镜全面检查宫腔情况,排除良性占位病变,选择合适的刮匙行刮宫治疗,完成后再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情况。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因及检出率;(2)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①显效:出血量明显减少或不出血,月经周期及月经量复常,器质异常消失;②有效:出血量减少,月经周期及月经量有所改善,器质异常部分消失;③无效:未达①、②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3]。(3)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4)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指标包括子宫穿孔、宫腔粘连、宫颈粘连;(5)随访半年,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灶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1.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s)、% 表示,分别行 t、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因及检出率比较

电切术组患者明确病因91例,其中包括不典型增生及癌变5例,子宫内膜息肉23例,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15例,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48例,病因检出率为87.5%;刮宫术组患者明确病因108例,其中包括不典型增生及癌变5例,子宫内膜息肉26例,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22例,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55例,病因检出率为81.8%,电切术组的病因检出率略高于刮宫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病因及检出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疗效评价中,电切术组显效73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1%;刮宫术组显效68例,有效44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4.8%;电切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刮宫术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电切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略多于刮宫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电切术组 104 25.5±7.1 27.3±10.1 3.3±1.2刮宫术组 132 23.4±6.8 24.9±9.7 3.1±1.1 t 0.815 2.480 0.652 P>0.05 <0.05 >0.05术中出血量(mL)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电切术组患者出现子宫穿孔1例,宫腔粘连3例,宫颈粘连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8%;刮宫术组患者出现宫腔粘连7例,宫颈粘连6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7%,电切术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刮宫术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5 两组患者病灶复发情况比较

电切术组患者病灶复发7例,复发率为6.7%;刮宫术组患者病灶复发16例,复发率为12.1%,电切术组的病灶复发率明显低于刮宫术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病灶复发情况比较

3 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一种极为常见的病症,其患者约占妇科门诊患者总数的30%以上[4]。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疼痛等症状,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子宫良性病变是诱发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因素,及早诊断并积极治疗,是提升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的基本前提[5]。当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妇科疾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逐渐升高,宫腔镜仪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取得良好成效。

在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上,传统方法先行宫腔镜检查以明确病变情况,确定病因后行刮宫术治疗,该疗法能够对病灶范围、外形、面积、所处部位以及子宫内膜形态进行全面观察,且能于直视下行刮宫治疗[6]。但是,宫腔镜下刮宫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容易出现漏诊、误诊,且术中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造成明显的疼痛,因此难以被患者接受,最终导致其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刮宫术进行病变组织的搔刮、剥离一般采用机械手段,难以将其彻底清除,且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刮匙难以深入宫底与宫角部位,因此无法切除病灶根部,导致病灶残留率及复发率较高[7]。

宫腔镜下电切术是当前临床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方法,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在宫腔镜下,可对病灶实际情况进行直观、清晰的观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病因诊断的符合率,且可大大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8]。应用电切环切除病灶的同时,还可通过热效应破坏病灶组织的原有结构,使切除部位的组织纤维出现瘢痕化,因此有助于切口的快速愈合,且能预防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宫腔粘连、宫颈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9]。值得一提的是,宫腔镜下电切术不会对子宫的正常组织产生不利影响,可保留原有子宫的正常解剖结构,不仅能治愈异常子宫出血,还可保留子宫,维持生育功能,因此成为当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最佳术式[10]。从病理检查方面进行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可直接切除病变组织,因此有助于标本的采集。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电切术组患者的病因诊断率略高于刮宫术组,两组的检出率均在80%以上,由此可知,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上可发挥较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耗时短、价格低廉、取材方便、刮宫或电切过程可视化的特点。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电切术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刮宫术组,由此可知,在治疗效果方面,宫腔镜下电切术较宫腔镜刮宫术更具有优势,分析原因,主要在于电切术可通过转化电流形成热效应,并对子宫内膜上的病灶产生破坏性作用,将其切除后,可使局部增生的子宫内膜纤维瘢痕化,以此避免增生继续发展,同时也有效解决了经期出血量多、经期延长的问题。

然而,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电切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刮宫术组有所增加,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电切术治疗的操作难度较大,流程较复杂,临床医生在缺乏手术经验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以及术中出血量增加。

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电切术组明显低于刮宫术组,但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10%,说明这两种治疗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因主要在于:于宫腔镜下进行治疗,可直视操作,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治疗过程也具有可视化特点,因此能够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在复发率方面,电切术组明显低于刮宫术组,原因在于电切环可深入宫底与宫角部位,与刮宫术相比,其病灶清除率更高,因此复发率更低。

姚红艳等[11]对比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3个月随访临床疗效判断,宫腔镜下电切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刮宫术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比较,电切术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刮宫术组患者。程燕等[12-13]比较宫腔镜电切术与宫腔镜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发现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检结果诊断正确率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3个月后复查,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后复发的几率都较低。本文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本次便是对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针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显著,之所以宫腔镜下电切术能够取得较高的临床疗效[14-15],主要是由于宫腔镜可全面观察病灶外观、大小、部位、范围和子宫内膜形态,而电切术是通过热效应对病变组织进行破坏后,将病灶部位彻底切除,使病变部位切除后不再有复发的可能性,两者协助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16]。与传统刮宫术相比,传统刮宫术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清除病变组织,但对正常组织造成的伤害较大,使患者恢复较慢。同时并发症很多给患者身心造成了二次伤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17]。

由上可知,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优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具有病因检出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切术刮宫子宫出血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低频脉冲电刺激用于诊断性刮宫术镇痛的效果观察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肛裂缝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药物流产联合刮宫与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