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探究高校教师运动行为意图的影响因素

2019-01-11 08:56汪美芳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益处意图高校教师

汪美芳

2017年11月9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整体已进入世界中上水平.近些年因教育竞争的激烈性,高校教师英年早逝的新闻屡见报道,教育竞争激烈,学校科研压力大、教学任务重,致使高校教师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 Medicine[1]提出,提高身体的活动量将有助于降低慢性疾病的罹患率,从事运动行为就是预防和减少疾病危险因子的最佳健康行为.张晓欣[2]指出参与体育锻炼能增强人的记忆力、防止大脑衰退和大脑的过度疲劳、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使人心情愉悦.李淑慧[3]指出运动不足不仅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还易成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负担,属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体育产业专题报告显示,我国的运动人口高达4.34亿,其中从事运动行为的首要原因是“为了健康”.Ferrini等[4]认为确认影响运动行为的因素是执行健康行为的关键,由此可知,若要了解个体在何种情景下会执行运动行为,找出影响其行为的因子就显得尤为重要.Hochbaum[5]指出个体衡量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时,会受到个人主观看法、行动效益及行动成本的影响.Rosenstock[6]提出,除了受到人口统计学、社会心理学变量和结构性变量的影响外,知觉线索也是影响健康行为的重要变量.学者Janz,Champion&Strecher[7]、苏振鑫[8]相继对其完善,提出知觉益处、知觉伤病威胁及知觉阻碍等影响因素.Hochbaum[9]提出,知觉伤病威胁是个人通过相关资讯所产生的认知与影响,间接威胁个体健康状况,进而产生不同的健康行为倾向,知觉行动效益和行动阻碍则为个别释义.Masoud,Masoumeh&Mohammad[10]的研究中认为行动线索是预测采取健康行为的重要认知因素.纵观以往研究,健康信念的诠释不同,显著预测健康行为的因子亦是不同,本研究采用学者Janz,Champion,&Strecher等人理论将健康信念定格为知觉运动效益、知觉伤病威胁、知觉运动阻碍和行动线索4个构念,作为预测影响运动行为意图的因子.

国外学者尝试以理论或模型解释个体从事规律性运动的行为,其中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讨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朱莉等[11]提出规律性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的体适能、身体形态机能和自我健康知觉三方面具有明显主效应.Baker和Crompton[12]曾指出行为意图可以预测个体行为,对行为意图的测量所获取的数据基本与实际行为吻合,鉴于此,本研究将应用健康信念模式为主要架构,试图找出影响从事运动行为意图的重要因子,藉此了解健康信念、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对运动行为意图的影响,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在健康信念对运动行为意图的调节情形.另外,将个人背景下之人口变项等视为控制变项,以明晰影响运动行为意图的重要性与相对重要性等因子,希冀对我国高校教师的运动行为意图构建更为完善的预测模型.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目的

(1)探讨控制变项对高校教师运动行为意图的影响情形.

(2)探讨在健康信念下高校教师群体运动行为意图影响因素.

(3)探讨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及健康信念与教师群体运动行为意图间关系.

(4)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实务或后续研究参考.

1.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Hair提出的建议样本数应该至少为15K~20K(K为自变项个数),本研究中有6个重要自变项(呼应先前学者),即样本数应为90~120份以上为佳.选定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10所高校,随机抽取专任教师(含实验系列、体育教师除外)发放问卷165份,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5份,有效回收率为87.9%.

1.3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含运动行为意图量表、健康信念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与自我效能量表,参酌相关学者所发展之量表,采用Likert五点量尺,从非常不满意至非常满意,分别给予1~5分标识.根据研究目的与受试者群体对问卷语句修正,以益于受试者回答.量表完成后经五位专家学者对其检验,以确保问卷的内容效度.完成初步编制,选取安徽农业大学教师进行预测,预试问卷回收后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内部一致性分析以验证量表的信效度,根据反馈结果对其校正,已完成正式问卷之编制.各量表的信效度结果如下.

(1)运动行为意图量表.本研究将运动行为意图定义为个体未来从事运动的可能性,以来衡量运动行为的相关指标,量表参考Rhodes与Courneya,Kraft,Rise,Sutton与Roysamb所采用的运动行为意图量表修编而成,共计5题.经因子分析后,题项的载荷均介于0.89~0.94之间,累积解释变异量为81.87%,量表Cronbach’sα为0.94.

(2)健康信念量表.本研究量表保留运动健康信念的英文量表“The Benefits And the Barriers of Exercise Questionnaire”中的适合条目,并参考苏振鑫、于志华之健康信念量表相关健康信息及健康信念研究修编而成.其中,包括知觉疾病威胁(5题;Q21~Q25),因素负荷量介于0.81~0.87,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8.22%;知觉运动益处(6题;Q31~Q36),因素负荷量介于0.662~0.946,累积解释变异量为37.57%;知觉运动阻碍(5题;Q41~Q45),因素负荷量介于0.63~0.76,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0.64%;行动线索(5题;Q51~Q55),因素负荷量介于0.52~0.90,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0.98%,该量表的总信度Cronbash’sα为0.89,说明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社会支持量表.社会支持主要是指个体或他人或社会资讯给予运动意愿、信息和行为上的支持,进而评估对获得支持的知觉信念与重要程度.量表主要借鉴刘星亮、Cheng等人所采用的社会支持量,共8题项,经因子分析后,因子载荷均在0.63~0.82之间,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9.61%,量表Cronbach’s α为0.86.

(4)自我效能量表.自我效能在本研究中将其定义为个体在特殊情景下,评估达成运动行为的信念与自信心,量表主要参考Schwarzer、王才康之自我效能量的修编,共计8题.同样地,经因子分析后,题项载荷介于0.55~0.93之间,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6.03%,量表Cronbach’sα为0.91.

(5)人口背景特性.个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背景、工作类型、职称等,共7项.

1.4 资料处理

运用SPSS24.0软件对调查对象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皮尔逊积差相关、多元阶层回归等,本研究显著水平定为0.05.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样本特性

本研究受访者男性76人、女性69人;年龄分布25~35岁59人,占40.7%;36~45岁间70人,占比为48.3%;46~55岁15人,占10.3%;55岁以上为1人,仅为0.7%;职称分布主要集中在讲师与副教授之间;婚姻状况多为已婚有孩子,其中以文科和理科类教师更为偏爱运动,学历多为研究生水平以上,占比高达86.2%.

表1 高校教师之人口背景特性统计变项分析摘要表(N=145)

2.2 性别、年龄、学历、健康信念、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变项对高校教师运动行为意图之影响

研究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应对其进行回归诊断,即残差检定、极端值的剔除、各变项间是否存在共线性问题考察.经诊断,DW=1.788介于1.5到2.5之间,即表示误差项之间并无自我相关现象存在;根据Hair,Anderson,Tatham and Black提出的变异数膨胀因素(VIF)若超过10,表示具有严重的共线问题,本研究各变项的VIF值在1.025~2.390之间,则说明共线问题缓和;本研究存在一个序号为55的极端值,应给予剔除.

进一步以皮尔逊相关分析检视变项间的相关程度,结果如表2.研究发现,健康信念[r(142)=0.61,p<0.001]、社会支持[r(142)=0.45,p<0.001]和自我效能[r(142)=0.64,p<0.001]与高校教师运动行为意图呈现正相关;性别[r(142)=-0.26,p<0.05]与运动行为意图的影响为负相关;年龄[r(142)=0.07,p=0.42]、学历[r(142)=-0.05,p=0.56]与运动行为意图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表2 各变项相关矩阵摘要表(N=144)

2.3 高校教师自我效能和健康信念对运动行为意图影响之效益

以阶层回归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的主效果可以解释行为意向变异中的55%,F(2,141)=85.41,p<0.001.然而在控制了主效果之后,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的交互作用增加4%的行为意图变异,F(1,140)=13.59,p<0.001.就主效果而言,健康信念对行为意图居于显著解释力(β=0.36,p<0.001),说明健康信念愈高,运动行为意图也愈高.自我效能对运动行为意图也具有显著解释力(β=0.50,p<0.001),同理,自我效能高的人,运动的行为意图也愈高.健康信念与自我效能的交互作用对行为意图同样具有显著解释力(β =-0.21,p<0.001),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的交互效应与高校教师的运动行为意图呈现负相关显著关系,说明健康信念与自我效能的交互作用愈高,运动行为意图愈低(见表3).

表3 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对行为意图之交互作用分析(N=144)

表4 多元阶层回归分析结果之摘要表(N=144)

健康信念与自我效能的交互作用对高校教师的运动行为意图产生显著的负相关作用,这是由健康信念(知觉疾病威胁、知觉运动益处、知觉疾病障碍和行动线索四个构念)的总体效应与自我效能对运动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所得出的.究其根本,何种构念起着关键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以阶层回归分析健康信念(4个构念)与自我效能对高校教师运动行为意图的解释之效果如表4所示.健康信念的4个构念整体上可以解释运动行为意图的变异量为55%,F(4,139)=41.83,p<0.001,对运动行为意图的解释效果显著,其中,知觉运动障碍(β =-0.08,p=0.15)和行动线索(β=0.04,p=0.47)对运动行为意图皆没有显著解释力;知觉疾病威胁(β =0.28,p<0.001)、知觉运动益处(β=0.53,p<0.001)对运动行为意图的影响效果显著,即知觉疾病风险威胁愈大,运动行为意图也愈大;同理,知觉运动益处越大,则运动行为意图也就越大.控制健康信念的4个构念,自我效能可以增加解释运动行为意图的变异量为9%,F(1,138)=32.60,p<0.001.自我效能(β=0.35,p<0.001)对运动行为意图具有显着的解释力,即自我效能越高,运动行为意图也愈高.自我效能是维持健康行为或改善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工作者在面对高压工作时,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认知、相信自己有足够能力,致使相关运动行为意图提高,个体行为才有机会发生改变,这与学者Bandura的研究中提出的个体可以透过他人的经验与学习来强化自我效能,吸收相关运动行为之经验,将有助于建立个体自信心,以提升自我的运动行为一致.

由此可知,知觉疾病威胁、知觉运动益处和自我效能可以显著地预测高校教师的运动行为意图,三者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联,亟需进一步探讨.以阶层回归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知觉疾病威胁、知觉运动益处和自我效能的主效果可以解释行为意图变异中的63%,F(3,140)=79.32,p<0.001.在控制主效果之后,三者中任意两者的交互作用并未增加,对教师运动行为意图的皆无解释力.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则增加2%的行为意图变异,F(7,136)=35.82,p<0.05.

表5 知觉疾病威胁、知觉运动益处、自我效能对运动行为意图之交互作用(N=144)

三因子交互作用图如图1所示,单纯斜率检定显示:对于自我效能高的一组而言,当知觉疾病威胁高时,知觉运动益处对运动行为意图具有显著解释力,当知觉疾病威胁低时,知觉运动益处对运动行为意图同样具有显著影响力,由回归系数可见,自我效能越高,知觉行为益处越低,知觉疾病威胁对运动行为意图的解释力愈大;对自我效能低的一组而言,当知觉疾病威胁高时,低知觉运动益处对行为意图具有解释力,当知觉疾病威胁低时,低知觉运动益处对教师运动行为意图具有显著解释力,由回归系数可见,自我效能越低,知觉运动行为益处愈低,知觉疾病威胁对运动行为意图的解释力愈低.

图1 知觉疾病威胁、知觉运动效益、自我效能与运动行为意图之关系

从表5可以发现运动知觉益处、自我效能的交互作用对运动行为意图同样具有显著解释力,这与学者郭本禹、姜飞月论述类似,研究参考Jaccard与Turrisi的建议方法进行绘图,以了解交互作用的关系绘制如图1.结果显示,知觉运动益处与运动行为意图的关系中,受到自我效能的干扰效果,由斜率变化可知,高自我效能之教师,随着知觉运动益处的升高,其运动行为意图呈现大幅升高(斜率较陡).反之,低自我效能之教师,随着运动益处的提升,斜率较为平缓,即运动行为意图上升幅度较小.由此,高自我效能的教师群体,知觉运动益处对运动行为意图的正向影响力高于低自我效能群体,即自我效能会正向干扰运动益处对运动行为意图之关系.

3 结论

本研究证实健康信念之知觉疾病威胁、知觉运动益处、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是预测高校教师运动行为意图的重要因子,且自我效能会正向干扰知觉运动益处对运动行为意图的影响,性别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对运动行为意图具有显著正向解释力,其中社会支持度越高,女性的运动行为意图的正向影响力较之男性越高.

4 建议

(1)增加身体健康检查频率.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的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平均每日工作市场为8.6小时,最长工作时间每天16小时,其中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日平均工作时间最长,为9.29小时,每周的运动时间不足5小时.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看似光鲜亮丽的光环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艰辛付出和生命透支,他们的工作不是朝九晚五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靠自觉和自我剥削来完善自己.鉴于生活环境的改变,教师们对健康行为的忽视,慢性病成为国人最大的敌人,许多慢性病在生活中不易察觉,促进人们对疾病威胁感知较低,无法促进运动行为意图产生.为维护高校教师们之身心健康,建议工会提高定期身体健康检查频率,相关费用由学校承担,纳入教职工福利项目,高频率的身体检查,能让教师职工随时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并提醒从事健康运动行为的重要性.

(2)实施健康体检与拟定促进健康目标.高校教师对于知觉运动益处的感知度较高,抑或是说运动行为意图预测力最高的因素.高校教师希望透过运动行为达到自身的期望与成效.由此可知,一旦存在利益目标,便会促进教师的运动行为意图,进而执行运动行为.研究认为,高校按区域组成联盟,利用体育学院之优势,成立体适能监测中心或定期检测教职工之体适能状况,让教职工了解自身问题后拟定运动目标,让教职工具有明确的执行目标与未来成效之期望,以促进运动行为的执行.

(3)倡导运动效益及开设结合运动之探索课程.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之自我效能在知觉运动益处对运动行为意图具有显著的干扰效果,因此,建议高校利用体育学院(部)针对运动所带来的效益展开倡导,结合自我探索与运动训练的研习活动或组织体育社团,如教师体育课程体验营、户外运动体验营等,让教师由自我探索的运动训练培养运动热情与团队分享交流,从而让教师们对运动产生兴趣,进而提升自己面对困境的自信力,建立从事运动行为的习惯,以达到运动行为之成效,与此同时,利用工会经费开展相关体育竞赛,并将教师参与运动的时间纳入年终考核,作为督促手段等.

猜你喜欢
益处意图高校教师
硝酸盐并不致癌还或有益处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中文学习成新宠
手心拍脚心 健康益处多
滑雪益处多 防护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