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羊肉区域性价格波动及其冲击效应研究*

2019-01-11 03:55康海琪肖海峰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主销主产区羊肉

康海琪,肖海峰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一、引 言

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羊肉消费量逐渐增加,羊肉成为重要肉类消费品之一。近年羊肉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根据《中国畜牧业统计年鉴》和农业部批发价格监测系统月度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前羊肉价格呈稳定增长态势,2014年2月市场价格达峰值67.42元/千克,随后持续下降,2017年6月跌至54.30元/千克,2017年7月羊肉价格大幅上涨,2018年2月达62.67元/千克。羊肉价格波动既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稳定性,也影响肉羊养殖户生产,不利于羊肉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地区间羊肉价格波动而言,某地区羊肉价格波动会产生联动效应,影响其他地区羊肉价格,进而影响全国羊肉价格,尤其是羊肉主销区和主产区价格波动会对全国羊肉价格走势产生示范效应。因此,深入研究不同地区羊肉价格波动对全国羊肉价格影响,对于稳定羊肉供给、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羊肉价格波动研究评述

国内羊肉价格波动研究较多,集中于羊肉价格波动特征、影响因素及传导机制三方面。

羊肉价格波动特征方面,一般采用中国羊肉价格月度数据,运用B-N趋势周期分解法、HP和BP滤波、Census X12季节调整法等展开分析。羊肉波动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明显周期性,可划分为6个完整周期(王明利,2016);二是长期趋势性,部分研究指出羊肉价格有长期增长的确定性趋势,常倩等(2015)指出2005年以来,中国羊肉价格呈波动上涨趋势。但部分研究指出羊肉价格长期趋势为缓慢上升后缓慢下降、快速上升后再下降(丁存振等,2017;姜安印等,2018);三是季节性,季节波动呈“两头高中间低”趋势(王纪元等,2015)。此外,唐江桥等(2011)运用ARCH类模型,研究中国羊肉价格波动特征,发现羊肉价格波动具有显著集聚性等特征。

羊肉价格波动影响因素方面研究较丰富。羊肉供给方面,一是羊肉生产成本、流通成本、羊肉产量为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因素(王贝贝等,2013;郝永红等,2011),比较效益、饲养管理方式、养殖率、病死率、存栏量、出栏率等为间接影响因素,政府扶持、规模化程度、产业链发展、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度等为深层次根源因素(孙世民等,2014;李嘉祺等,2018);二是进口羊肉价格与国内羊肉价格波动显著相关(王纪元等,2015;韦敬楠等,2017)。羊肉需求方面,羊肉替代品如牛肉、猪肉等畜禽肉类价格波动对羊肉价格具有冲击作用,牛肉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石自忠等,2015;王明利等,2016;丁存振等,2017),城镇居民收入显著正向影响羊肉价格(欧孝双等,2017)。突发事件方面,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气温及年均降雨量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畜产品价格周期波动重要原因,对羊肉价格冲击较大(王纪元等,2015;石自忠等,2016)。

羊肉价格传导机制方面,一是影响因素对羊肉价格冲击存在滞后性,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羊肉价格冲击存在滞后性,随滞后期数增加,冲击逐步减弱(石自忠等,2016);二是影响因素对羊肉价格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当价格波幅超过临界值时,价格影响呈非线性特征(石自忠等,2015)。

综上所述,羊肉价格波动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较多,羊肉价格传导机制研究多以羊肉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研究为基础,探索某因素影响价格的传导机制,区域间价格差异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重点研究区域间羊肉价格波动冲击效应,选择京津、华东和华南三个主销区,中原、东北、西北和西南四个主产区羊肉价格,分别实证分析其对全国羊肉价格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中国羊肉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一)全国羊肉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1.2000 ~2006年:羊肉价格平稳上涨阶段

2000~2006年,我国羊肉价格波动相对平缓,呈平稳上涨趋势。京津、华东和华南三个主销区,羊肉价格分别从2000年14.64元/千克、17.31元/千克和20.51元/千克涨至2006年17.65元/千克、23.71元/千克和24.75元/千克,平均增长率为3.22%、5.45%和3.20%。中原、东北、西北和西南四个主产区羊肉价格分别从13.45元/千克、13.76元/千克、12.54元/千克和13.25元/千克涨至17.42元/千克、16.35元/千克、15.70元/千克和18.56元/千克,年均上涨率分别为4.46%、2.95%、3.87%和5.83%。此阶段,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羊肉消费偏好不足等原因,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羊肉价格涨幅较小。

2.2007 ~2014年:羊肉价格快速上涨阶段

2007~2014年,我国羊肉价格急剧上涨。京津、华东和华南三个主销区,羊肉价格分别从2007年22.52元/千克、27.60元/千克和28.02元/千克涨至2014年64.07元/千克、70.65元/千克和79.27元/千克,平均增长率为18.18%、15.02%和15.99%。中原、东北、西北和西南四个主产区羊肉价格分别从22.27元/千克、21.51元/千克、21.01元/千克和23.46元/千克涨至62.27元/千克、63.93元/千克、56.11元/千克和67.45元/千克,年均上涨率分别为17.83%、19.38%、18.03%和17.97%。主销区和主产区价格增速高于2007年之前,主要原因是,供给方面,2007年猪肉价格急剧上涨拉动羊肉价格暴涨,农牧户为获得暂时高利益而“杀青弑母”,导致肉羊紧缺,羊肉价格大幅上涨,此外饲草料、精饲料、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推高羊肉价格;需求方面,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膳食结构调整,羊肉消费偏好逐步增强,拉动羊肉价格上涨。

3.2015 ~2017年:羊肉价格平稳下降阶段

2015~2017年11月,我国羊肉价格持续下降,京津、华东和华南三个主销区,羊肉价格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37%、-4.26%和-2.74%;中原、东北、西北和西南四个主产区羊肉价格增长率分别为-4.57%、-6.42%、-5.66%和-4.22%,价格均呈下降态势。

(二)主销区、主产区与全国羊肉价格波动关联分析

全国羊肉价格受各地区羊肉价格波动综合影响,以2016年平均价格为例,华南羊肉价格最高为76.64元/千克,其次为西南、华东,分别为63.55元/千克、63.53元/千克,西北羊肉价格最低,为43.21元/千克。我国羊肉价格地区差异明显,与不同地区羊肉市场供需情况相关。

由图1可知,主销区与全国羊肉价格波动趋势基本一致,主销区羊肉价格水平较高,华东、华南地区羊肉价格均高于全国羊肉价格水平,京津地区与全国羊肉价格水平最接近,波动趋势高度契合。

图1 2000年1月~2017年11月主销区羊肉价格

由图2可知,主产区与全国羊肉价格波动趋势基本一致,但价格水平较低,除西南地区,中原、东北和西北均低于全国羊肉价格水平,西北地区羊肉价格水平最低,且波动幅度较大;中原地区与全国羊肉价格水平最接近。

总体而言,主销区和主产区与全国羊肉平均价格波动具有一致性,表明不同地区羊肉价格波动对全国羊肉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图2 2000年1月~2017年11月主产区羊肉价格

四、中国区域羊肉价格冲击效应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本文选择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畜牧业统计》和中国畜牧信息网,样本区间为2000年1月~2017年11月,包括三个主销区、四个主产区和全国羊肉平均价格。主销区包括京津、华东和华南地区,京津地区包括北京和天津;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浙江、福建和江苏;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主产区包括中原、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中原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安徽和湖北;东北地区包括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西北地区包括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西南地区包括湖南、四川和云南。

以2000年1月为基期CPI平减价格序列,消除CPI影响;再利用X-11季节调整法调整数据,消除季节效应;计算价格序列收益率,消除异方差,使时间序列数据统计特征良好,收益率计算公式为yt=ln( )

YtYt-1,其中yt为第t期收益率,Yt为第t期价格序列。经过数据处理后,全国羊肉价格收益率记为LNQG,京津、华东和华南三个主销区羊肉价格收益率分别记为LNJJ、LNHD和LNHN,中原、东北、西北和西南四个主产区羊肉价格收益率分别记为LNZY、LNDB、LBXB和LNXN。

(二)平稳性检验与模型建立

1.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伪回归现象,对全国、主销区、主产区羊肉价格收益率序列做单位根(ADF)检验(见表1),各地区羊肉价格收益率序列均通过1%水平显著性检验,说明主销区、主产区及全国羊肉价格收益率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符合协整检验条件。

2.构建VAR模型

基于LNQG、LNZY、LNDB、LBXB、LNXN、LNJJ、LNHD和LNHN,确定模型滞后阶数(见表2),LR、FPE、AIC均显示滞后2期为最优滞后期,因此构建VAR(2)模型。

验证VAR(2)模型AR根稳定性,确保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有效性,结果见图3和表3。特征根均在单位圆内(小于1),回归序列满足正态性、无相关性和异方差,VAR(2)模型稳定。

表1 羊肉价格序列平稳性检验结果

表2 向量自回归模型滞后期

表3 AR根

图3 AR根分布

3.Johansen协整检验

在一阶差分序列通过显著性检验基础上协整检验,判断区域羊肉价格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见表4,该检验拒绝原假设,表明主销区、主产区与全国羊肉价格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

表4 Johansen协整检验

4.Granger因果检验

对羊肉价格变量做格兰杰因果检验(见表5),结果表明,在5%显著水平下,中原、西北、京津和华东地区羊肉价格是全国羊肉价格的格兰杰原因,即上述地区羊肉价格有助于预测全国羊肉价格。而东北、西南、华南地区羊肉价格波动不是全国羊肉价格格兰杰原因。

(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根据上述格兰杰检验结果,在VAR(2)模型基础上建立VEC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主产区、主销区对全国羊肉价格传导效率和传导动力。基于VEC模型,分别向全国(LNQG)与中原、西北、京津和华东地区羊肉价格收益率序列施加一个标准差(随机扰动项)冲击,得到全国羊肉价格收益率序列脉冲响应图(见图4)。

表5 Granger 因果检验结果

图4 脉冲检验

由图4可知,主销区、主产区羊肉价格对全国羊肉价格冲击反映不同,且影响程度各异。

就主销区羊肉价格冲击作用而言,华东地区对全国羊肉价格作用为负,京津地区作用为正。在一个标准差冲击后,华东地区对全国羊肉价格影响在第2期达最大值,负影响不断减小,平缓下降,第4期左右趋于平稳;京津地区对全国羊肉价格正影响在第2期达最大值,后不断波动下降,第6期左右趋于平缓。

从主产区羊肉价格波动冲击作用看,西北和中原地区对全国羊肉价格作用为正。在一个标准差冲击后,西北地区对全国羊肉价格在本期一个正冲击后,出现微小负向反应,且在第2期达最大正值,第3期达最大负值,后趋于平稳;中原地区对全国羊肉价格冲击为正影响,在第2期达最大值,后缓慢下降,第6期左右趋于平缓。

总体而言,京津、华东两个主销区,中原、西北两个主产区羊肉价格波动均对全国羊肉价格冲击较大,且时间较长;除西北地区对全国羊肉价格冲击为负影响,其他地区羊肉价格冲击作用均为正。因此,地区间羊肉价格波动存在冲击效应,且不同地区对全国羊肉价格冲击作用不同。

(四)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将系统中各内生变量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随机干扰项相关的组成部分,以了解不同信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基于此,为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贡献度,利

表6 全国羊肉价格方差分解结果

由表6可知,从第2期开始,全国羊肉价格自身扰动不断减少,最后维持在76.20%。从主产区羊肉价格波动冲击作用看,中原优势区羊肉价格贡献率呈不断上升态势,最后维持在8.02%,即全国羊肉价格变动约8.02%来自中原优势区价格变动作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对全国羊肉价格变动贡献率也呈增强态势,分别维持在5.05%、3.82%和0.61%,即全国羊肉价格波动分别有5.05%、3.82%和0.61%左右来自东北、西北和西南三个优势区羊肉价格影响。从主销区羊肉价格波动冲击作用看,京津、华东和华南三个地区冲击贡献率分别维持在2.71%、2.26%和1.33%,即全国羊肉价格波动中分别有2.71%、2.26%和1.33%来自京津、华东和华南地区。

对比主产区和主销区贡献率,主产区中,中原地区对全国羊肉价格变动贡献率最大,其次为东北地区,再次为西北地区;主销区中,京津地区对全国羊肉价格变动贡献最大,其次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贡献相对较小。主产区和主销区对全国羊肉价格波动贡献率由大致小依次为中原、东北、西北、京津、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主产区羊肉价格波动贡献率普遍高于主销区。我国羊肉价格波动地区冲击效应差异明显,中原地区等主产区是全国羊肉价格波动主导力量。因此,羊肉价格波动政策调控应注重供给方,强调供给和销售差异性,体现地区层次性。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2000年1月~2017年11月主销区、主产区及全国羊肉价格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实证分析主销区、主产区羊肉价格变动对全国羊肉价格影响。结论如下,一是主销区和主产区羊肉价格变化对全国羊肉价格影响程度不同,但冲击持续时间均较长;除西北地区,其他地区对全国羊肉价格冲击作用均为正。二是主产区羊肉价格波动贡献率普遍高于主销区;七个地区对全国羊肉价格波动贡献率由大至小排序为中原、东北、西北、京津、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贡献率分别为8.02%、5.05%、3.82%、2.71%、2.29%、1.33%和0.61%。

(二)政策建议

1.加强区域调控,确保全国羊肉市场稳定运行

将主产区作为政策调控切入点,制定稳定羊肉价格波动调控政策。一是根据不同地区对全国羊肉价格冲击作用,制定针对性政策支持力度,兼顾其他地区羊肉市场平稳发展的同时,将东北、西南和京津地区作为调控重点区域。二是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优先促进主产区肉羊产业发展,确保羊肉市场稳定供给。三是稳定全国羊肉价格应充分考虑主销区重要作用,配合主产区共同保证羊肉市场稳定运行。

2.完善羊肉市场信息发布及预警机制

完善羊肉市场信息发布与价格监测体系,一是加强羊肉产品价格预测预警理论研究,提升羊肉等畜产品价格预测预警水平;二是完善国内与国际市场风险预警与信息发布相关制度,建立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等多级价格预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开发多种信息发布渠道,搭建信息发布平台,确保发布信息准确性和权威性,提升生产者、消费者信任度;三是加强产业发展趋势、供求和成本效益变化分析预测,提升预测准确度,增强肉羊产业抗风险能力。

3.加强肉类市场价格综合调控

加强羊肉市场价格调控应综合肉类市场价格,一是明晰猪肉、禽肉、牛肉、羊肉等各类畜禽肉价格波动周期性特征,掌握畜禽肉价格波动特征;二是综合各类外部影响因素,如动物疫病、食品安全、进出口量、相关政策变动等对肉类市场价格的冲击,实施更具针对性的价格调控措施,平衡各类畜禽肉市场价格波动,以稳定羊肉价格。

猜你喜欢
主销主产区羊肉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扒羊肉”
主销参数在后轮驱动汽车上的匹配
转向主销定位参数和接地点偏距的解析研究
某前轴转向节主销早期断裂原因分析
数字
开春食羊肉,滋补健体
数字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冬补一宝 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