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

2019-01-12 07:18江苏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创世神小豆豆整本书

江苏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林 燕

从单篇阅读,到群文阅读,再到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是一个中间状态。那么相对于单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究竟在哪里呢?笔者认为,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快——群文阅读要有速度

我们正身处一个“信息爆炸,海量阅读”的时代。每天,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碎片化”时代中的“非连续性阅读”的现实挑战着我们的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能在广泛阅读中进行信息的快速汲取、筛选、分析与整合。所以,那些能帮助我们快速获取相关信息的阅读方式,如速读、浏览、略读、跳读等,应成为我们的必备能力。群文阅读能让我们充分学习和实践这些快速阅读的方式,让我们不断尝试在40分钟时间里读完四五篇,甚至七八篇文章,使我们更多地尝试真实且实用的类生活化阅读,逐步提升快速阅读能力。

目前,在小学阶段,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阅读速度偏慢。所以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阅读速度,到了三年级,除非有特别的阅读障碍,一般不再允许学生手指着文字慢慢地逐字逐句阅读。当然,虽然阅读速度较快,却不能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也是不可取的。通过群文阅读,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阅读较多的材料,获得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可以说,在学生还不能以一定速度读整本书之前,“群文阅读”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提速阅读的练习方式。通常,在群文阅读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学生的阅读速度,而且可以直接教学生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

二、法——群文阅读要有策略

如何让阅读更有成效?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学习掌握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论、比较、联结、统整、重读、问问题、图像化等。但是,单篇课文的教学在某些“阅读策略”的培养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以至于很多学生读整本书时,显得像个新手。

群文阅读则可以依凭“多文本”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如进行《望月》群文阅读时,我把苏教版第十册教材中的《望月》《二泉映月》《月光启蒙》中关于月色的描写片段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这一组月色描写的阅读中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二泉映月》和《月光启蒙》中的月色描写都是直接写景,写得简洁明了;而《望月》的作者赵丽宏在写“江中月”时,采用“写出不同地方的不同景色”这种间接写景的方法将月色写得具体美妙,如诗如画。不比不知道,一比真奇妙,间接写景的这种表达方法正是在这样的群文阅读中被学生充分发现的。这样的表达方法是值得学生去学习、借鉴、运用的。于是,我又趁热打铁,根据学生真实学情,创设写作情境,鼓励学生用“间接写景”的方法来写司空见惯的阳光和其他的景物。学生在充分练笔中感受了描写意境的方法,形成了言语经验,促进了言语表达。

又如,我们把一组从不同角度介绍英雄的文章放在一起,学生自然会“统整”,通过“统整”建构起相对完整的英雄印象;我们把以“狐狸”为主要角色的寓言、童话、纪实动物故事放在一起,学生自然会“比较”,通过比较了解不同体裁对狐狸的刻画是不同的;我们把一组有关《草房子》的读后感放在一起,学生自然会去“联结”,在联结中思考故事对自己的启发;而当我们把一组“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的文章放在一起,学生自然会去“辨析”,从而深刻认识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哲理。

对于阅读策略,其实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梳理、归纳它下面有哪些具体的方法,甚至追究方法下面有哪些更细致的技巧。例如,“重读”这一阅读策略可以细化为“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重读自己不懂的部分,重读感觉重要的部分,重读令自己感动的部分,重读印象不深的部分”等具体方法和技巧。在群文阅读中,在教学层面,我们不妨让学生多了解、多尝试实用的阅读策略。一旦他们掌握了多种阅读策略与方法,读整本书就容易多了。

三、思——群文阅读要有发现

群文阅读主张“发现至上”,希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经历较高水平的探究性阅读,体验发现的乐趣。我们不禁会问,在单篇课文教学中难道没有“发现”吗?有,当然有,但在单篇课文阅读中,学生的发现往往是通过教师的讲与问,通过教师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的环节设置诱导出来的。这样的“发现”,他人帮扶过多,真实发现过少。在单篇课文阅读教学里,多的是识记、朗读与背诵,少的是理解、质疑和发现,群文阅读的尝试就是努力去弥补这一不足。

群文阅读,因为文章组合线索更加丰富,结构化更加凸显,文章间的关联逻辑性也更强,所以一组文章本身更容易引发学生的自由探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群文“明显的异同点可以启动思考,引发探究”。例如,国内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老师实践的“创世神话”群文阅读中,选用了7个不同地区的创世神话。这一组文章的“相似处”和“不同点”都显而易见,尤其“相似处”,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都把远古的世界想象成一个蛋?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都有一个不畏艰险、法力无边的大神?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最后都是神的身体化成了万事万物?如此,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自主经历,体验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性阅读。这样的效果是单篇神话教学难以比拟的。

我们也发现群文“强烈的认知冲突可以启动思考,引发探究”。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组织学生学习白居易的《微雨夜行》时,围绕“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这句描写秋天微雨的名句,选编了南宋诗僧志南的《绝句》中的春雨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选编了朱自清《春》中的名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房顶上全笼着一层蒙蒙的薄烟”;又选编了课文《雨》中的一段对夏天阵雨的描写,整合成以“雨”为核心的群文阅读。在学好原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对比朗读中领悟蒙蒙春雨与绵绵秋雨的不同,白话文与古诗句有别,微雨与暴雨迥异,学生内心对雨的情感体验也就变得更为丰富和细腻。如此,同样是雨,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达促发了学生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发现与体验。

我们还发现群文“独特的排列方式可以启动思考,引发探究”。例如,我们把两千多年前孔子及同时代希腊、印度的哲学观点放在一起,这样学生就有了别样的角度——世界性的视野与眼光。

“群文阅读”的方向,就是希望在我们的课堂里,让“发现至上”的探索性教学真正得以发生。

四、广——群文阅读要有延伸

一堂群文阅读课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窗,窗外是一个更加广阔的读写世界。我们的群文阅读要注意向课外读写进行延伸。

读的延伸。如阅读课上,我和学生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中的一组选文《窗边的小豆豆》《巴学园》《校长先生》《放回原处》后,我发现他们都很喜欢发生在巴学园的这些新鲜有趣的故事。于是,我请学生浏览本书的目录,学生惊喜地发现本书一共写了61个精彩的小故事呢!我启发学生道:这一个个小故事就像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把《窗边的小豆豆》串成一本人人喜爱的传世之作。课后,就请学生们好好地去读一读黑柳彻子的这本《窗边的小豆豆》,我相信,学生们将和我一样,和全世界几千万读过这本书的读者一样,从这本书中收获无数的笑声和感动。后来,班里的学生都在课外饶有兴趣地深入阅读了《窗边的小豆豆》整本书,受益匪浅。学生们由课堂上一组文的阅读真正走向了课后一本书甚至多本书的阅读,这是令人欣慰的。

写的延伸。如我和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课《我就是个孩子》时,在读了《斑马诗》《草房子》(节选)《窗边的小豆豆》(节选)《我不是完美小孩》(绘本)等群文后,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外创作。“同学们,好的儿童文学作品能让我们读出真实的自己,获取成长的力量,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作者往往写的就是自己,小豆豆的生活就是作者黑柳彻子的童年写照,而桑桑的原型也正是曹文轩本人。其实,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童年真实地记录下来,也许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作品。”

在阅读之路上,从单篇到群文,我们正和学生一起围绕同一个议题进行多个文本的探索性教学。我们深感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尝试,新的摸索,新的追寻……我们将认准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不断改进,努力向前。♪

猜你喜欢
创世神小豆豆整本书
用爱浇灌孩子——再读《窗边的小豆豆》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地 :创世神话知多少
创世神话
小豆豆与巨人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中华创世神话首批连环画完成创作寻根问源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