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预科国语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及必要性分析

2019-01-12 16:08田勇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预科国语意识

◎田勇

预科国语教育不但富含工具性特征,同时也兼备人文性特点,承担着学生人文精神以及人文思想的教育重任。高职时期是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养成的关键节点,如果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则对于其自身的健康全面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高职国语教师应当正视传统文化在本学科的渗透意义及必要性,将传统文化传承和国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流淌于学生心田,促使其综合素养得以充分有效地提升。

一、预科国语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增强文化认同意识

文化认同意识是学生自我认同、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的重要根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度认同是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甚至文化发扬的必要途径。在我国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汉文化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特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宣扬与传承。然而,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独特性、单纯性较强,使得各民族之间依然存有诸多差异之处,这也使得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有待增强。

同时,在全球化趋势下,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意识在不断流失。而将传统文化教育渗入于高职预科国语教学之中,能够激起学生对于民风民俗以及精神文化的认同意识,深化其国家归属感与自豪感,提升其自我认知以及社会认知水平,促使其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国语学习以及自身价值展现中来。

(二)推动国语教育革新

1.丰富教育内容

教育工作者应当勇于突破教本以及教材的束缚,在精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同时,对教学内容加以延伸和拓展,促使教学内容得到极大程度地扩充,进而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深化其学习及情感体验。预科国语教育抽象性与枯燥性较强,这也使得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低下,极容易产生抗拒和畏难心理,进而使得上课睡觉或者说话等违纪现象频发,严重阻碍了国语教育效果的提升。我国传统文化有着精妙的文化与精神内涵,将其与国语教育进行联系融合,能够让教学内容得到有力的延伸,让学生的精神和文化视野得到联合的扩充,对于国语教育的革新意义重大。

2.丰富教育形式

预科国语教师应当重视教育观念与方法的革新,让学生的国语能力和文化素养得到充分良好的培育。而国语教育中蕴含着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并且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展现形式。例如,人名、古诗、对联、影像等,均富含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传承和国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国语学习中,不但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丰富国语教育的形式,激起他们的新知运用以及文化运用意识,推动国语教育内涵式发展。

二、预科国语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推动价值观教育

当前,学生的素质教育愈发受人关注,这也为高职预科国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科国语教育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促进作用,构建国语和传统文化融合的教育新模式,推动职业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衔接。让学生的文化认同以及社会责任得到有力的培养,为其自我提升以及更好地展现自我提供精神动力。

(二)培养综合素养

对于当代学生而言,他们长期接触各种各样的西方文化,使得其民族精神以及民族美德意识不足,出现文化断层现象,进而引发了很多不当的行为。例如,有的学生不重视国语学习的重要性,经常早退或迟到;缺乏对师长的尊重,经常反驳家长或教师的劝解;金钱及物欲思想严重,忽视家长的艰辛;考试打小抄等。以上的各种行为,不但阻碍了他们学习有效性的提高,同时也阻碍了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更不利于其良好的就业和发展。而预科国语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德育因子,诚信、仁义、孝顺等事例数不胜数,通过对这些德育事例的解读,能够让学生内心的道德修养意识得到充分有效地激发,促使他们综合素养得以有力提升。

结语

总之,将预科国语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进行联系融合意义重大,不但能推动国语教育的革新,同时能够深化高职预科生的国语认知,丰富其文化视野,激起他们的认同意识。因此,专业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实际以及发展需求当作教学切入点,不断延伸和探索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方式,为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预科国语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招生政策没吃透会有多少损失?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学习国语的积极性
跟踪导练(二)(6)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浅析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