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质量

2019-01-12 19:50刘雪芹
魅力中国 2019年44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课外阅读阅读教学

刘雪芹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徐水小学,河北 保定 072550)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在小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人们愈发地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提升上面。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的重点学科,学习它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语文学习的基础则是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获取,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质量浅谈几点个人看法,望各位同仁共同指正。

一、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基础知识积累知识体系初步构建和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学习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阶段,对语文课本上知识的阅读获取十分高效。但小学语文的知识较为基础,知识体系简单明了,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知识需要,语文课外阅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小学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不仅如此,良好的阅读能力亦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形成的重要标志,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悟和了解作者的情感精神,将课外阅读的知识应用到课堂学习中,将阅读积累的素材作为作文题材,可全面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为此,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提升语文课外阅读质量的具体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支持小学生不断学习进步的主要动力,小学时期学生的性格过于活泼好动,很难专注地做一件事,只有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才可以让他们一直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故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課外阅读的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可以为接下来的课外阅读打好基础。

教学案例:在课文《狐假虎威》的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动画视频,狐狸狡猾地借助老虎的威势在小动物面前作威作福,这个成语形容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激发学生对《成语故事大全》的阅读学习兴趣,不但可以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保持高效的注意力,还可以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沉香救母》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神话故事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和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利于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二)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课文本身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精神,进行阅读学习对于学生的情感精神世界的建设和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层次地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例如在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的阅读学习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总结文章的故事发展和表达的情感以及主旨。本文叙述了“我”在母亲生病住院时才第一次抱母亲,却发现母亲的体重是那么轻,为“我”和妹妹付出了那么多。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以及愧疚之情。

(三)将课外阅读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衔接,开展拓展阅读活动

语文课本依旧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同时要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相衔接,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课文《三顾茅庐》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以增长自身的语文写作素材积累,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展拓展型阅读活动,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四)写作与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做好随笔和摘记的准备,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质量。例如在《负荆请罪》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阅读《将相和》的原文,并写一篇400 字的小故事——关于课文的读后感。

综上所言,语文阅读学习对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和文学素养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并将其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课外阅读阅读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