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疑问 激发兴趣

2019-01-12 20:45钟美桃
魅力中国 2019年23期
关键词:方志敏课文同学

钟美桃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新墩小学,广州 增城 511340)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在教师使学习活动有兴趣,其方法为:(1)加强教材的趣味性、系统性、科学性。(2)有趣的、能逐步掌握、可获得科学知识的教材,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

一、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我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与人的认识、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成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兴趣会驱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克服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难情绪。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利用动态的“过程中”每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知识要热情洋溢,精神饱满,行动活泼,广引博证,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知学、好学、乐学中去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利用在课堂上向学生巧妙地设计疑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根据我十多年的教学,我总结以下几个方法:

(一)导语中设疑

学习课文前,如果老师注意设计一些有悬念,或有争议的疑问,学生会对课文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愉快、热烈地投入学习。如教寓言《揠苗助长》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读了课题后,向学生提出疑问:“你们想知道课文写什么?”“‘揠’是什么意思?”学生十分好奇,睁大求知的眼睛待下文。又问:“这则寓言通过一个什么故事,向我们说明什么道理呢?请同学们先听课文录音。”这进一层的设疑更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一边听一边看起书来格外用心。又如在教《会摇尾巴的狼》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二年级我们学了《狼和小羊》,知道可怜的小羊被凶残的恶狼吃掉了。这一课也是写狼与羊的故事,故事的结局与《狼和小羊》相同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样进行有比较的设疑,学生的学习情趣出特别浓厚。

(二)在导读中设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启发学生自己通过读,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教师在导读中精心设疑,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开拓思维领域,从而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如我在听课教学《司马光》一课,当学生读到“一个孩子掉进大水缸里”时,老师有有意问的提问:“在这种情况下,你们想想,用什么办法来救出这个孩子呢?”那些学生讨论纷纷。有的说:“赶快跑走喊大人来救他。”学生说:“我拿根长的棍子伸进缸里,把小朋友拉出来。”有的说:“我们几个合力把缸推倒。”……教师既肯定同学们积极动脑筋的热情,又顺势引导:“司马光却想出了一个更好的办法。究竟是什么办法?好在哪里?我们继续阅读课文。”这种让学生进入课文角色的设疑,具有莫大的诱惑力。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不但知道砸缸是当时救人的最佳办法,而且真正体会到司马光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的好品质。

(三)在看图中设疑

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小学语文教材配有许多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这些插图既是观察的对象,又是理解课文的凭借。在看图中设疑,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例如:我教第五册《师生情》一课,有一幅图是有三个女同学在病房门外踮起脚,争着向屋里看。我在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时问:“这三位女同学在看什么?房里面有什么人?”学生们都想知道原因,便宜认真地读课文。我听过一位高年级老师讲《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她也运用了看图设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文中的插图,主要是展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一刹那的壮烈场景。那位教师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为什么董存瑞不把炸药包放在地面而要顶住桥体?他心里想什么?”这样设疑能促使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从中感受英雄人物的献身美。

(四)在结语中设疑

在结语中巧设疑问,可以把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从而扩展知识,开拓视野,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教《“你想错了”》一课的结语中,我是这样设疑的:“两个国民党反动派士兵从方志敏身上搜不出大洋来,他们又会怎样对付方志敏?《方志敏的故事》这本书有答案,同学们可以到图书室借来读读。”虽然课文教完了,但这个悬念还会在学生脑海里萦绕,强烈的探究心理会驱使他们在课外寻找《方志敏的故事》这本书来阅读。

以上几种设疑情况,只是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点滴做法和体会。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提高,某些学生从厌学变为爱学,课堂气氛也相对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成绩也有不断的提高。例如,在我教三年级语文时,我班的陈锐杰同学上课时总是搞小动作,无心听讲,做作业马马虎虎或有时抄别人的作业。但是,经过对锐杰同学的观察,我发现他喜欢看连环画,对画中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于是,我决定借助在教看图学文时设计一些疑问。在教学看图学文《放风筝》这课时,我先提出下面的问题:“图中的人在干什么?天空中有哪些风筝?哪个是‘我’和哥哥?”。由于我的提问引起了锐杰同学的注意,只见他认真地边看图画边沉思,一会儿紧皱眉头,一会儿微笑着。我因势利导,立刻请锐杰同学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结果他全都答对了。也同时对锐杰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励他学习的信心;并利用课余时间跟他谈心,让他懂得学习语文比单看连环画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广见闻,由此引导他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声情并茂、积极培养学生活泼有趣的良好品格,是非常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当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时,他们会产生发现和探索的欲望。他们就想去接触和参与外部生动丰富的事物,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来实践掌握的知识,来验证自己的能力,来探究其中的奥秘。这正是学生进步的基础和学习的动力的愉悦、发展智力的动力。为此,在改革的大潮中,今后仍需坚持不懈不断探索、创新、更新教学观,改进教学方法,虚心学习,为实施语文的素质教学而努力。

猜你喜欢
方志敏课文同学
方志敏:狱中仍奋笔疾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甘守清贫的方志敏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背课文的小偷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背课文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