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话养生

2019-01-13 01:00王济宪
养生月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有节心安神立夏

◎王济宪

立夏之后,气温由春季向夏季过度,但尚未到炎夏的程度,是由春天的温暖向炎热的夏季的过度时间。这个时节的养生就要分别四时,顺从阴阳,因时因地调养身体。古人的立夏养生要领在于固护阳气,重在护阳。中医认为,固护阳气才能保养精气,精气之所以能维持生命在于行气。而立夏之初由温转热但风寒尚存,诚如古医书所说“巅顶之际,微风可到”,也就是平常说的风寒伤人。中医说“阴阳乃生杀之本始,万物之纲纪”,身体的好还是不好关键在固护阳气。

从时令来分析立夏到夏至,也就标志着即将进入酷暑季节了,所以,在《风土记》一书里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与夏至同”,季节的交替也就是这个时节的养生保健的特殊性。古代的皇帝在这一时段给大臣们赏赐水纹绫裤,那是典型的夏季服装,民俗的端午节吃粽子也标志着炎夏即将开始,清凉食物开始走上餐桌。故民间有“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得送”的民谚流传,也正好说明立夏的衣着特点是根据气候冷热特点随机调整的。我们的先人早用“春捂秋冻”的谚语高度概括了这一时段的养生要点。因人而异,老年体弱的人也要特别掌握好“冻”“捂”的程度。

《黄帝内经》说在这个季节应“夜卧早起,不厌于日”,意思就是早睡早起,多到户外活动。“使志无怒,使气得泄”,形体气息外泄,精神情志保持舒畅。古人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并说“养生之道气之为先,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所以,人的养生也要适合四时之变化来采取相适应的养生之方法。不能硬套“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死板说法。中医理论认为,立夏养生关键在于固护阳气,固护阳气的关键在于平时的饮食起居生活本身,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并且重在情志的调适。古人一语道破了真谛,那就是藏精与行气,正是重视精气神对生命的重要性。初夏养生重在养心,养心之重莫过于静。初夏时节万物蓬勃,老年人最易有孤独感,引发烦躁情绪,加重心脏负担。这一点古人早就有“精存自生,怡愉无为”的说法,就是要节制私欲,闭目静坐养神,有健康的精神生活,或听一听轻音乐,放松情绪,这也正是古人说的静心正身、节制物欲,豁达乐观,改变个人的不良习惯,心态平和待人友善就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立夏时节,宜早睡早起,广步于庭,应到外边走动走动,赏山河之秀,游园林之光,久卧伤气。古人养生特别强调“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就是适时适量地吃饭进食,起居有常就是生活有规律。这个时节的饮食需要清淡润燥的饮食,忌大鱼大肉过分油腻。这时气温虽升高但阳气初升,多风干燥,还不宜苦瓜苦菜等寒凉食品,也不宜热燥的食品,最好是鲜藕黄瓜之类的清淡滋润食品。古人也强调春夏养生要护阳养心,养心就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牛奶和豆浆等以补充蛋白质。立夏时节正是一年之中寒热交替、昼长夜短的交替期,人也得适应这种变换交替。就是前边说的饮食有节,遵循“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不饿不吃,半饱即止,不要吃得太饱的饮食原则,更不要动不动来个“酒醉饭饱”,这样对健康不利。

中医认为“心主神志”,有许多食材有养心安神的食疗作用,如莲子有养心安神的独特作用,百合不但能清心安神还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莲子、百合、大枣煎汤对失眠多梦、心神不宁有帮助。立夏时节槐花绽放,中医认为槐花苦寒可清肝泻火,治头清热凉血,血热妄行。河北一带有用槐花蒸“苦累”的食用方法。就是把洗净的槐花挤干,拌上三分之一的面粉搅拌均匀在笼里蒸熟,既可控制营养过剩也有养生的作用。

固护阳气最重要的是个人的情绪平稳,如何保持情绪平稳呢,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和精神文明的培养,去其虑,用其智来自己控制自己。古人有以智养生的前例。“修身养性,养志为先”精神情志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如果精神情志不健康,难免会出现私欲丧志,虑多志散,这样一来,如何能保证一个人的精神健康呢。立夏时节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时节,情志养生十分重要。古代医人医缓曾说过“施善则神安,神安则寿延,施恶则神恐,神恐则寿损”这是他给晋景公治病的总结出来的经验。

立夏之后,人们往往把养生的注意力转向清凉方面来,饮食也多倾向苦寒的食材,但应逐渐过渡,少辛辣,拒荤腥,以清除内热。但也要顾及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特别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吃一些鱼、瘦肉、奶制品以补充蛋白。在饮食方面,《养老奉亲书》的一些说法很值得参考:“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他引用《黄帝内经》“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的说法。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靠饮食以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则成疾患。年老体弱的人不宜过早贪凉饮冷。

准备防暑度夏的同时,也要提防晚春的风邪,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这个时节人的毛孔大开,最容易感受的是风寒,生活中要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古代养生家就有“夏患秋病”的实践经验,实际上也是“中风”的一种,古代认为是夏季的“外邪贼风中人”埋伏的病因,到了秋初旧疾复发而成。

总之,立夏之后冷热多变,有备才能无患。对这个时节的养生保健农村里有句俗语——“冷不冷带衣裳,饿不饿带干粮”,虽是一句普通的农谚,但有很深的寓意在里头。

猜你喜欢
有节心安神立夏
立夏喽,碰碰蛋
立夏
养心安神常按神门穴
心悸失眠方
舆论监督如何发挥建设性作用
——浙江日报《一线调查》栏目的实践探索
步李春华水墨画配诗玉韵
用有理有利有节谱写一曲反抗凌辱的赞歌
有理,有节,有序
入秋藕如玉
五月里迎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