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性学习对德育工作的新拓展

2019-01-13 05:45李玉洁
魅力中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研究性德育工作德育

李玉洁

(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把”研究性学习”内容落实到学科教学中,这在教育界掀起了”学习的革命”,本文就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德育工作的渗透及所拓展的新思路展开讨论.

我们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近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一种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征,教师通过运用研究课题这一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以自主探索性的学习为基础,亲自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而使学生能够走进社会,参与实践,服务现实,以增强对社会和未来的终极关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第一、目前德育工作的疲软局面亟待扭转

教育是关爱、是帮助;是一种期待、一种发现;是为了保护、为了奠基。那么教育工作就要坚持针对性、保障主体性、贯彻渐进性、尊重差异性、追求创新性和提高时效性,争取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

目前的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①其他学科老师对于德育重视程度不够。②德育方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不顾学生的意愿和身心需要,并且忽视实际效果,因而难于形成内在的正确道德信念与内化意识,易于导致知行分离:③具体实施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未能受到正视和张扬,目标定位又过于高远,套用灌输和压服手段,重"堵"轻"导",忽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缺少应有的平等沟通,难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感染力大打折扣:④德育内容过于空泛而脱离实际,时代感不强,显得相当神秘化和抽象化,远离了大众和生活。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第二、借助研究性学习拓展德育新途径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灵活性等,强化了自主、应用、情感体验等价值取向。在探究中要消除保守、盲从,有意识地提高批判能力与思辨能力,在相对自由的广阔天地中逐步理解和把握自我、自然、社会及文化的内在关系。这样,学生在动态、多元、主动的学习环境中,确信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笔者认为把德育渗透到研究性学习中,克服只抓智育而忽视和偏离德育的误区,努力履行”求实、求新、求活、求精”精神,确保德育的观念、内容、方式和效率上的优化,激活学生的道德潜质,通过研究一一学习的相辅相成来实现道德的内化,诱导知与行、学与做的统一,培养学生注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兴趣转化为创新,思想转化为行动,最终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成熟、成材。

第三、发挥研究性学习活化德育的积极作用

在构建研究性学习体系中,我们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学术自由的民主性、因材施教的差异性和寻根究底的探究性原则,真正把德育寓于具体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相信能起到以下正面作用:

1.挖掘了德育内容,有利于学会关心,培养社会责任感,关注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热点问题:人类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人们善待自然、善待社会、善待他人,追求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网络化的浪潮,学生十分关心时事,例如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世界和平等。大家应注意与现实的结合,加强当代问题的应用性研究,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课堂引向自然和社会。例如反腐倡廉,不妨展开”中共廉政风暴的课题探究。如”青少年犯罪现象的思考”、”关于追星”、”网络人际关系”等也可以顺理成章的进入学生视野进行研究。

2.学会求真务实:研究性学习中要求社会与个体的本位兼顾、科学与人文的比翼双飞。把求知作为信息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让大家冲破教材和课堂的束缚,减少对教师与课本的依赖,把更多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以便使学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自由翱翔,尽情地展现其能。不迷信、不盲从,严谨、认真、执着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只有脚踏实地、知难而进、坚持不懈,品味科研的乐趣。课题能使人获得了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陶冶。

3.个性获得张扬,体现生存教育理念,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在宽松、自在的师生平等关系下,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不唯命是听,不唯书是从。鼓励标新立异,学生经历了酸、甜、苦、辣,吃一堑,长一智,在亲身体验中会更加珍惜劳动果实,学会勤劳俭朴,勇于排除困难,敢想敢闯,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变得更加大胆和细致、勇敢,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磨练。

4.营造在合作中竞争的风气,学会分享,推进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活动的展开有赖于集思广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分享学习,不仅要依靠个人角色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也要动员各科教师、家庭成员和朋友及其他相关人员投入,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善于欣赏和发现别人优点,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知己知彼,以求同存异,并群策群力,相互激励共渡难关。这种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

5.有利于增强集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及团队精神,增进友谊:现代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例如科学道德、生态道德、网络道德等日益引人注目,这涉及了方方面面,课题小组活动要求人人参与,各方面积极协调配合,各司其责,实行资源共享,互通有无。

6.评价学生的尺度更为全面:现代教育要求人们必须用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评价看待学生。而研究性学习则为学生们提供了凸现个性,彰显才华,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天地,有的所谓的”差生” 他们的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强于”尖子生”,通过成果公开展现,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发挥,所以我们认为参与比成功更重要。

7.促使同学们关心家乡,爱护家乡热情高涨。其中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是综合活动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去年进行的研究主题就有《南阳旅游开发研究》、《南阳对外开放的现状与展望》、《南阳土特产研究》、《南阳文化名人的调查与研究》等,通过收集信息资料、调查访问,获得了对家乡的过去、现状和未来拥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大家立志要学好真本领,为建设家乡作出贡献。

研究性学习的全新探索产生了极大反响,我们要充分保护和信赖学生,笔者相信只要通过大家负重前行和齐心协力,尤其要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实现两者的契合互动,这将有利于实现师生和学校各方面教育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研究性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