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朝阳地区冬季日光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2019-01-13 10:57徐文成
天津农林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杂菌羊肚出菇

徐文成

(辽宁省喀左县保护地技术服务总站,辽宁 朝阳 122300)

羊肚菌是一种珍贵食用菌和药用菌,其味道鲜美,香味独特,营养丰富,保健功能齐全,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久负盛名。

羊肚菌人工栽培一直是科研和生产领域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至今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人工栽培技术体系,在经历了羊肚菌只长菌丝不长子实体的漫长探索时期后,目前进入可以稳定出菇但产量差异大及不稳定的第二个时期。查阅文献可知,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化栽培是2013 年四川省有关单位完成的。2017年,辽宁省朝阳市少数食用菌农户进行了试验性栽培,辽宁省喀在县保护地技术服务总站在此基础上,根据朝阳地区一年四季气候明显,冬季病虫害少,杂菌冬眠期长的气候特点,应用冬季日光温室对温度、湿度等的环境人为进行调节,进行了试验性推广栽培,获得了初步成功,为羊肚菌的大面积推广栽培奠定了基础。

为促进羊肚菌在辽宁朝阳地区引进栽培成功,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喀左县保护地技术服务总站对羊肚菌的品种引进和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进行了周密地安排,明确组织,责任到人,动员落实到有栽培食用菌基础、善于钻研、积极性高的生产户进行多点栽培试验示范。通过2017 年秋冬季的2 户1 000 m2及2018 年的14 户1.27 hm2的栽培,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示范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可供广大羊肚菌栽培技术推广工作者及栽培生产户参考借鉴。

1 土壤选择

羊肚菌栽培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不同土壤条件下,其产量差异较大,土壤中腐殖质含量越高,越利于高产。通过调查发现,沙壤土好于中壤土,中壤土好于粘土,以六沙四土的沙壤土产量最高,如果进行土壤培肥改良,要注意农家肥或其他腐殖肥料要在春天施用,经过夏天的再次腐熟,作用较好。

2 日光温室选择与播前准备

温室应选择交通方便、地形开阔、周围无高大树木及其他遮光物体,要远离有污染源的畜牧养殖场所。棚室的方向应南偏西5 ~10°为宜,温室后坡仰角45°以上,棚膜应选用透光率高、防尘性能好的无滴膜,夜间保温覆盖物选用棉被较好,要在播种前20 d 左右把温室周边及棚内柴草、废弃杂物彻底清扫干净,并把土壤浇灌1次大水,使其达到饱和状态,然后进行高温闷棚,起到高温杀灭病菌和害虫的作用。

当地面能够进入操作状态后,每667 m2地面撒生石灰40 kg 左右,如施用二胺或复合肥,也一并均匀撒在土壤表面, 再进行翻耕,翻耕深度20 cm 左右,然后开始做床,一般畦床宽度100 ~120 cm,畦床高度25 ~30 cm,拱形畦床好于平畦床,作业道宽度30 ~35 cm,要承担灌水增湿功能。高床地温一般比平畦床高1.5 ℃,长度根据温室规格而定,畦床南北走向好于东西向,不仅便于作业,也利于下茬作物的土地整理。同时要在畦床上安装摆放2 条滴灌管带,安装时注意水滴孔朝下。

3 品种选择

菌种的优劣是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人工栽培使用的菌株有“六妹”、“梯棱”2个系列。在2017 年的试验性栽培过程中发现,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户不同播种期表现是不尽相同的,从平泉市食用菌研究会引进的“六妹”系列3 号和13 号表现较好,出菇密,集中,产量较高;“梯棱”系列H2 号表现也较好,但也有出菇不良的棚室,可能与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在菌株选用上要遵循的原则是尽量从有资质、信誉好,通过出菇试验及有栽培经验的菌种厂购买,品种不可单一。

4 播种方法

4.1 播种时间

羊肚菌的播种时间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注意温度限制,地温一定要在20 ℃以下才能进行播种,否则易产生杂菌污染;二是注意营养生长有效发菌时间,当3 ~4 cm 地温在5 ~16 ℃范围的时间达到40 ~65 d,才能满足羊肚菌的营养生长要求。一般情况下,朝阳地区应在9 月20 日以后播种,最晚不得晚于翌年2 月10 日。

4.2 播种方式

羊肚菌菌种最好是现播种现购买,或有低温保存条件的可提前3 ~5 d 做好储备,尤其是秋季9 月份播种季节,自然温度还较高,菌种接触的温度一旦超过25 ℃就会影响活力。播种时在畦床上划出4 cm 深播种沟2 条,用壁纸刀将菌种袋子割破,放入干净的盆中,把菌种掰成玉米粒大小,均匀地撒播在垄沟内,用钉耙搂一遍,覆土厚度在3 cm 左右,一般每667 m2用菌种量在180 ~200 kg。播完菌种后,畦床上用滴灌浇水,作业道也要灌1 次大水。

5 发菌管理

菌种播入土壤即进入发菌管理阶段,重点做好以下管理。

5.1 温度管理

羊肚菌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在2 ~26 ℃之间,23 ~26 ℃为最适合温度。在具体生产环节上,笔者认为气温不得高于20 ℃为最佳播种季节,秋季播种以降温为主,此时羊肚菌菌丝在土壤3 cm 位置,温度控制在14 ~18 ℃,而环境中各类杂菌则处于低速生长或半休眠状态,可以确保羊肚菌菌丝快速在土壤中萌发扩张,占主导地位,减少杂菌的浸染。如在小雪节气后播种,则以提温为主,此时外界自然温度较低,活跃的杂菌较少,感染杂菌的几率非常低。

5.2 光照管理

无论播种早晚,菌丝生长阶段都不能受到太阳光线直射,强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冬季日光温室栽培在棚室内要用10%~20%透光率的遮阳网(四针或六针遮阳网)进行遮阴。

5.3 湿度控制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范围内;播种完菌种后浇灌1 次大水,土壤含水量达到25%~28%,发菌期一般不浇水,如果土壤表面太干,可适当用滴灌管加水。补充水分时要注意不能一次性浇水过大,否则会抑制菌丝生长。要进行室内外通风,保持棚内空气的新鲜。

6 营养袋摆放

营养袋又称作外源营养,目前摆放营养袋是羊肚菌人工栽培保证出菇必需的一个技术环节,也是多年来攻克其人工栽培“只长叶不结果”的一大技术难关。营养袋的主要原料为麦粒、麦麸、稻壳、木屑、石膏、石灰等。正常情况下,播种后10 ~13 d,土壤表面出现大量白色菌丝时,可摆放营养袋。每1 m2均匀地摆放3 ~4 袋,自制或购买的营养袋温度降到20 ℃以下即可使用。具体操作步骤是:将营养袋按照每个畦床摆放数量,均匀放到畦床的一侧作业道,一手拿营养袋,一手拿事先做好的钉牌, 在营养袋较平面一侧打孔,或用壁纸刀割开1 cm 长的4 ~6条小口,并迅速将营养袋打孔面向下摆放在畦床的菌丝处,尽量使营养袋与畦床的土壤紧密接触,必须要随刺孔随摆放,时间过长易生杂菌。营养袋摆放完后,在畦床上面搭设120 cm 宽的黑色地膜,用40 ~50 cm 棉槐条在膜的边缘拧720°,将膜固定在棉条上,棉槐条的一端插入土壤,把棚膜绷紧罩在畦床上面,略高于营养袋2 ~3 cm。

营养袋摆放30 ~40 d 后,畦床表面菌丝分生孢子消退或基本消退,营养袋位置出现较为明显的黄褐色菌核痕迹,预示羊肚菌的营养生长基本结束,正逐渐向生殖生长转变;在养菌阶段结束后,有的营养袋被农户取走,有的营养袋仍留在畦床表面,产量未发现有太大区别,但被杂菌侵染的营养袋要拿到棚外进行处理。

7 出菇期管理

7.1 催蕾管理

土壤深度2~3 cm处地温宜控制在10~16 ℃,土表温度15 ~20 ℃,昼夜要有温度变化,白天不超过26 ℃,夜间不低于5 ℃,一般从播种转入催蕾期大约55 d 左右,可进行1 次大水浇灌,浇足、浇透, 要稍高于播种时土壤含水量,浇大水只此1 次,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再浇大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不能过低,过低会影响羊肚菌子囊果的正常发育。此期,更要注意通风换气,确保棚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如果通风不良,幼小的子实体(子囊果)顶部易发生白色的霜霉病。

温、湿、光、气等要素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在生产实践中要根据天气、风向、太阳光照、棚室设备条件等因素,依据不同播种期,灵活掌握达到和谐统一,保证羊肚菌子囊果的正常发育。

7.2 子囊果形成后的管理

羊肚菌从针状原基形成到采收的时间一般需要15 ~20 d,气温宜在16 ~20 ℃,土壤温度控制在12 ~16 ℃。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24%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在80%~95%。

8 采 收

成熟的羊肚菌子实体要及时采收,过熟会影响品质,当子实体菌盖表面的脊梁和凹槽明显开裂,子实体根部即将出现“白毛”时,就要及时采摘。采摘时一手戴手套轻轻拿住菌盖,一手持刀在菇体腿柄与地面接触处切下,如带泥土,应及时用刀将其削去,将干净的羊肚菌果实轻放于篮子内,可鲜销、或自然晒干、或烤干。

猜你喜欢
杂菌羊肚出菇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熟料生产双孢蘑菇基质培育过程中杂菌防控措施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三种常见杀菌剂对白僵菌纯化以及生产中作用研究
交换生的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