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天津市农机化学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策建议

2019-01-13 10:57刘玉华
天津农林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农机化天津市农机

刘玉华

(天津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天津 300193)

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农业部提出到2020 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 000 万人的发展目标。为推动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活动,各区农机化学校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好、生产技能强、经营水平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助推了天津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1 天津市农机化学校概况

目前,天津市共有11 所区级农机化学校,分布在东丽、西青、北辰、蓟州、宝坻、武清、宁河、静海、塘沽、大港、汉沽11 个区,其中有5 所农机化学校为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

1.1 基础设施

天津市农机化学校有理论培训教室76 间,总面积5 650 m2;实操场地总面积59 028 m2;实习及修理车间6 375 m2;实训基地34 处,总面积204 475 m2。各类教学设备256 台套,其中拖拉机21 台,耕整机械20 台,插秧机9 台,植保机械7 台(其中:无人植保机4 台),挖掘机7 台,联合收割机5 台,装载机3 台,推土机2 台,教学模拟器/模拟机39 台,实训台、实车零部件等其他教学设备143 台套。

1.2 师资情况

天津市农机化学校现有教职人员124 人,其中专职教师102 人,占总人数的82%;本科以上学历的56 人,占总人数的45%。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2 人,中级职称28 人,初级职称28 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68 人。

2 农机化学校培训现状

2.1 培训类型及数量

近五年来,天津市农机化学校培育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8 600 余人次,开展农机操作工、农机修理工、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玉米联合收割机操作工等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约3.5 万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约3.5 万个;开展百万人才技能培训福利计划,培训农民1 万人次;开展农机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6 万余人次;培育了一批会经营管理、懂农机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天津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2.2 培训模式

2.2.1 “三位一体”培训模式 如宝坻区农机化学校采取“农机化学校+乡镇+成人学校”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不断提升农机培训基地软硬件水平,大力开发农业新技术、新工种的培训,满足农民各类学习需求;拓展乡镇农民学习和实训基地,送培训服务下乡;开发涉农企业农民实践基地,让学员到有成功经验的企业中去,亲自体验农业新技术、经营管理新方法。通过“三位一体”培训模式,既保障了培训质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与用对接,又保证了农民参加培训的便利性,使培训惠及更多新型职业农民。

2.2.2 农机化学校+农机合作社培训模式 以静海区、蓟州区、北辰区、西青区等农机化学校为代表,采取校内培训与农机合作社培训相结合、定点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讲解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授课对象,聘请专家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跟踪服务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服务。

2.2.3 集中授课与送教下乡模式 以武清区、大港区农机化学校为代表,采取集中授课与送教下乡培训模式。由于农村交通不变利,将农民统一集中到区农机化学校难度较大,为此采取送教下乡方式,选择就近的实训基地,根据农民需求开展技术培训,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教学设施落后

天津市农机化学校普遍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实物教具和实操教学机具。近几年推广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激光平地机、免耕播种机等新机具、新技术,因缺乏相应的电教设备,教师只能“纸上谈兵”,影响培训开展与培训效果。

此外,还存在教材和教学课件不统一,试题试卷不规范,教案内容陈旧,不够充实,创新性不足,培训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更新。

3.2 高水平师资缺乏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仅有12 人,占师资的9.7%,高水平教师的缺乏,严重影响教学培训质量。由于现代农机发展迅速,高端、智能化农机装备越来越多,如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新技术、新机具等发展迅猛,而现有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知识老化,更新不及时,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多行业、多工种培训的需求,也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多样化培训的需求。

3.3 培训对象、内容设置、培训方式与农民需求脱节

天津市各农机化学校在培训对象、内容设置、教学方式上不能满足新型职业农民需求。存在培训对象遴选不够细化,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接受能力差;培训内容多以农业机械理论为主,缺乏新意和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仍以课堂授课为主,理论授课多,实践操作少,对农民吸引力不足,由此导致培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4 对策建议

农机化学校作为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努力提升学校的培训水平,转变思路,由注重培训数量向注重培训质量转型升级。紧密围绕天津市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让更多懂技术、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扎根农村、服务农村。

4.1 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

天津市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机化学校的政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用于改善农机化学校教学条件,更新教学设备,做到场地充足、校舍建筑完备、教学设备先进,教材、课件和试卷应统一化规范化,以满足新型农机具快速增长和农业实用技术人员培训需要。

4.2 创新培训模式,全方位开展农机教育培训服务

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实训相结合,网络培训与课堂培训相结合,建立“农机化学校+农机企业+合作社”多元化培训模式。

一是针对农业生产周期性的特点,农闲时培训农业机械理论,农忙时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操作培训指导,既不误农时,也不影响生产;二是积极与农机合作社联合,充分利用农机合作先进的农机装备开展实操培训,结合实物挂图进行讲解和现场农机具模拟演练,满足农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操作的需求;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远程教育设备和互联网技术、智能设备等,进行在线教育培训,并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提高培训效果。

4.3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培训水平

通过集中培训和进修等方式,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在提升师资和教学水平的同时,加强跟踪回访,及时了解农民对农机技术的应用情况,反馈培训效果,便于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4.4 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培训计划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一是精准选择培训对象。应选择对经营管理知识接受程度高、有迫切需求的农机大户、种植养殖大户、能带动周边生产的农机合作社带头人,或在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从事农机作业的工人等作为培训对象。二是合理制定培训计划。应深入调研农民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按照不同类型、产业,分等级制定培训计划,合理设置培训模块和培训课程,调配师资,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不断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果。

猜你喜欢
农机化天津市农机
2022全国农机化主推技术现场演示活动暨天津市“三秋”农机化生产田间日活动在天津举办
沃得农机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化统计工作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