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德行培养的教育研究

2019-01-13 13:02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六马路小学王梅
家长 2019年35期
关键词:诗词传统文化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六马路小学 王梅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立志成才、确保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根本保证。

一、探究古代文明,学习优秀历史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文明演变而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作为少年儿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教授中华文明历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在教授“探访古代文明”时,教师通过课文内容和课本插图,引领学生认识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让学生体会黄河、长江作为中国母亲河的重要意义和在中国人心中的特殊意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灿烂历史文化,初步懂得中国传统医学、文学艺术对世界的重要贡献。通过学习远古农耕、甲骨文、青铜器等文化,走进古代时空,感悟古代文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和家国情怀,教育学生要传承历史文化,保护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二、学好传统思想,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传统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对学生的德行教育至关重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先后出现了孔子、老子、墨子、孙子等诸子百家的传统思想,可谓百家争鸣、百花争艳,在中国、在世界都影响深远,对培养学生从小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处事、学会思辨意义非凡。

孔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在学生学习方面,教师可引用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内容,教育学生学习上要博学善思、不耻下问、明辨是非;要实事求是、敏于行动、发展自我。在与人交往、为人处事上,教师可引用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教育学生要学会尊重别人,自己不想的事情不要叫别人做;遇到冲突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短处;要多与正直、诚实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要远离虚伪做作、阿谀奉承、花言巧语的人。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出自《孙子·谋攻篇》,是一种用兵作战思想。教育学生在比赛中,要知己知彼、分析优势、查找不足,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在挑战学习难题时,要勇于挑战、敢于面对、找对方法、精准解答。

墨子主张尚俭节用、兼爱非攻,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思想、言行皆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准绳,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德行的优质素材。教育学生要学习墨子的思想,在生活中崇尚节俭,在人际交往上倡导博爱,教育学生要以国家、人民为大爱,舍小爱,以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在道德与法治“我们的守护者”“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学中,通过视频、图文和案例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家“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让学生深刻体会法治中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学生要以法律为准绳,提高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能力,遵纪守法,遵章守纪,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公民。

三、立足学科教学,夯实优秀传统文化

(一)规范语言文字,传承中国语言文字

中国的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1.学好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字音、字形、字义,运用听说读写练夯实字词句段篇,通过经典诵读、故事演讲、阅读分享、好书推荐、读书笔记、征文比赛等形式,规范和推广语言文字,让学生学好语言文字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传承祖国语言文字。

2.学习古代文学,夯实优秀中华文化。

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言简意赅的文字、曲目,以读、写、讲、演、创等形式表达文字意蕴之美、汉字文化之韵。

(1)丰富教育活动,提高知识应用水平。教师可结合春夏秋冬四季、风花雪月四景和开展“祖国,我为你歌唱”“我爱我的祖国”“我是诗词小达人”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班级朗诵、诗词编创、诗词大会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传承优秀文化、感悟诗意人生。

(2)开展诗词研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学好古代文学,才能传承传统文化。结合语文教学和体育特色,开展“童心童语童诗”教学研讨和“我爱诗词”“体育文化润泽童心”“以诗育心以美启智”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学诗词、诵诗文、品诗意、悟诗情、画诗景,开展诗词赏析、诗词诵读、诗画创作、诗词大会、诗词飞花令、诗词知识竞赛、诗词创编比赛,提升诗词教学水平,增强学生诗词创作、赏析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诗词和传承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经过多年的诗词教学研讨,我校两次被评为“广东小学生诗歌节诗歌教育示范学校”“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诗歌教育示范学校”,学生共有68人次在广东小学生诗歌节现场比赛中获奖。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攻坚克难精神

1.中国的数学研究,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授“圆周率”时,教师深入研究了祖冲之的生平和研究圆周率的过程,通过讲述《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课后,让学生收集、整理现代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向中国数学家学习,学习数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的钻研精神和灵动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发展学生知识创新能力,让学生从小树立“学好文化知识 长大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

2.结合四大发明,增强发明创造能力。中国的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火药享誉世界,是中华民族创新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通过组织学生收集图文资料,观看“四大发明”“我爱发明”相关视频、微课和节目,开展课件展示、故事演讲、利废创新和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发明技能。通过开展“我的课间我做主”“我型我创”“我爱发明”等活动,学生发明出了新颖的课间游戏、环保衣服、灯笼造型和老人智能门锁,让学生在传承优秀文化中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习中华十大国粹,传承优秀民族技艺

围棋、武术、瓷器、茶、丝绸汉服、刺绣、中医、剪纸、书法是中国十大国粹。发扬中国十大国粹,对于传承优秀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具有客观现实意义。

中国围棋是一种另类博弈术,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通过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开展棋艺训练,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传承中华国粹的最佳方法。

中国武术是在社会实践中积累、演变而成的珍贵文化遗产。运用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通过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武术渗透古代医学、美学与哲学,是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我校是区体育特色学校,武术是我校的省体育传统、市体育传统项目。为弘扬中国武术,学校开设武术队,开展广府文化、诗词文化和中国鼓相结合的“体育+艺术”教育,积极培养学生以柔克刚、顽强拼搏的武术文化。学校的武术表演项目多次在省、市优秀传统节目,广府文化宣传和广州体育节,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展演,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影响力。

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中国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的中药疗法、针灸技术享誉世界,《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汉服儒雅俊秀、雍容华贵、端庄大气。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妻子嫘祖发明了编织、缫丝和养蚕技术,为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教育学生不但要大力发扬中国茶、瓷器和中药文化,还要积极学习中国瓷器制造、制茶和中医技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遗产。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剧之首,粤剧是广州的地方剧种,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为传唱。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剪纸是最古老、镂空的中国民间艺术,喜气洋洋、生动有趣、寓意深远。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和校本课程中,组织学生学习京剧、粤剧,观看经典曲目,开展故事演讲和“粤语童谣”创编、传唱活动。在美术教学和校本课程中,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欣赏精品,学习刺绣、剪纸和书法的历史文化、技巧技法,让学生从小传承优秀文化技艺、提升个人艺术修养、发展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

五、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优秀民族精神

孝亲敬老、仁义诚信、博学善思、自强不息、扶危济困、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汶川地震、重大雪灾、疫情防治中,在水深火热的苦难日子里,在大灾大难的疫情面前,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英雄辈出,以强大的民族精神、以最快的中国速度,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众志成城、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自强不息、传承中华美德,争做一名孝老爱亲、诚信友善、博学善思、自强不息、守正创新、好学不倦的中国好少年。

六、借助传统节日,夯实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有丰富的传统节日、民风民俗和节日文化,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传承优秀文化的最佳途径。在春节、中秋传统节日,通过组织学生写对联、剪窗花、包饺子、做月饼、做灯笼、写祝福语和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文明礼仪、爱国爱家教育,让学生学习民风民俗,传承优秀节日文化。清明时节,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国家公祭日活动,开展“网上祭扫”“清明扫墓”“致敬英雄 寄托哀思”、“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革命传统”“做个有责任担当的炎黄子孙”主题活动,教育学生要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要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七、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屹立于东方、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根基,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独特的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价值、高尚的道德品质、辩证的科学思维和优秀的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爱国情操、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处事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作为新时代少年儿童,要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争做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诗词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