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途径

2019-01-13 13:02江苏省滨海县教师发展中心徐瑶
家长 2019年35期
关键词:归因效能群体

□江苏省滨海县教师发展中心 徐瑶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远离家乡进城务工,但由于政策、经济等多方因素,子女并不能融入城市之中,只能“割爱”留在家中由他人照看,这就出现了所谓的“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教师要通过效能期待等促使学生个体去调整自身的行为,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一、加强关爱教育,取得社会支持

社区、学校、家庭、家委会“四位一体”,要对留守儿童多一点关爱,多一点理解,让温暖走进他们的心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多开展一些留守儿童的实践活动,可以组织他们去春游、参观博物馆;社区可以建立“亲情连线”,为家长与留守儿童开通视频通话,为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家庭“送温暖”,提供一些经济、物质方面的帮助。学校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的公用电话,让他们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拉近他们与家长间的距离,增进他们与家长间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能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在信息化时代,学校要利用便捷的网络发挥“互联网+”的效用,在朋友圈、微博等平台发布文章,引发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常被大家忽视,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会变得叛逆,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学校要呵护留守儿童,让他们不受歧视、不受欺凌,让他们能感受到来自教师、家长、社会的关爱。

二、注重角色转变,开展赏识教育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引导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能充满自信地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教学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群体对学生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如果学生长期与优秀学生在一起,他们会变得不断优秀,反之,如果长时期与习惯不良的学生接触,他们就会染上不良的习惯。教师要鼓励留守儿童多与品质优良的学生结交朋友,要远离一些习惯不良的学生,这样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交往习惯。一些留守儿童已经沾染上不良习惯,教师不能放纵他们,要对他们严加管束,督促他们及时改掉不良行为。教师要理解学生,不对他们施加过多的压力,多给他们提供民主的氛围,能以同理心来考虑学生,捕捉他们的闪光之处,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激励,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教师只有放大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的进步、发掘学生的特长,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才能提升他们的自信水平。教师也要经常用言语暗示留守儿童,驱使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努力,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三、加强沟通交流,树立良好榜样

很多留守儿童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他们归属与爱的需要难以获得满足,而留守儿童内心敏感,他们常常将事情藏于心底,不为外界所发现。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无私的关爱,要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让他们在成长中获得足够的温暖,才会变得更善良。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要利用周末时间,用手机与孩子交流自己的工作,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在外工作的辛苦,从而会滋生感恩之心,会更加努力,为改变自己的未来而不懈奋斗。当留守儿童成功时,要乐于内归因,当他们挫败时,要善于外归因,只有找到恰当的归因方式,才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总之,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教师要建立社区、学校、家庭的联系,合理地引导,让他们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恰当地调整自我,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归因效能群体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高中生学习成绩与成就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