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之情感教育

2019-01-13 09:59朱铁峰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目标

朱铁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五十三中学校,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优良的个人品德是健全人格的基础,也是公民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越来越剧烈的国际竞争促进了各国基础教育向公民的道德建设与公民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推进。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国家的战略重心正在向创新型国家转移。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价值体系。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人品和道德观念的培养,随着教学内容和质量的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加强了对情感教育的要求。

一、初中课堂中情感教育现状分析

情感是受环境、个人性格等多方面影响而产生的复杂心理感受。现代课堂中的情感教育现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备课是否积极,传授给学生时采用的方法是否容易被学生接纳,讲课时的语气生硬还是生动,精神状态呆板还是富有激情等,都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感悟。教师投入的情感越多,讲课越生动,与学生的共鸣越多。而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资源分配中,基本没有安排专职的老师,只由教主科的老师代课,没有对这门学科投入太多的精力和关注。

(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投入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对很多事物处于半认知的探索状态,情感可以激发兴趣,而兴趣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丰富的课堂活动、对课程内容的深刻领悟,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渗入了情感因素。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量的作业,快节奏的学习,使学生像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屏蔽了自身的情感。

二、情感教育缺失产生的不良影响

(一)在教学中,如果上课过程缺乏情感教育,会使得学生对情绪的把控力降低,性格孤僻,对学习缺乏兴趣,影响学业。

(二)精神压抑,学习压力大,情绪紧张,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容易产生严重后果。现在经常有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或者老师批评一句就跳楼自杀的学生,就是因为没有管理好情绪,心理承受力太差。(三)容易自我封闭,情感冷漠,没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只是学习的机器,缺乏社交能力,也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近年来大学校园的“裸贷”现象,再一次对素质教育敲响了警钟,由此也可以看出这门课程的必要性,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在学校广泛开展。

(四)社会责任感缺失。经调查研究发现,现在很多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设定是当网红、游戏主播,喜欢被人追捧,轻松高收入,而对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则缺乏关注,甚至在国家荣誉面前没有底线和基本的道德观念。

三、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细化教学目标,重在落实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目标是基础点,也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重点。教师在目标确定上,不能随意、不能模糊,而是要落实、落细。很多时候,教师在课程目标上过于高、大、空,一节课无法体现和落实目标内容。新教材在教学目标确定时,需要教师参考课标要求,还要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结合教材具体内容,联系班级学生实际,实现目标设定的具体化,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同时,明确教学目标,还要强调师生对话与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内心,分析学生的思想、认知、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目标的理解,要有的放矢,打动学生的心灵。在“青春有格”一课教学中,我们对教学目标的提炼如下:一是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呈现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知耻”,追求“至善”。如可以利用读、说、议论等方式,感受传统优秀文化,增进文化素养。二是在能力目标上,结合“知耻”,融入“辨耻”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通过课堂讨论,交流认知经验,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自控力。三是在知识目标上,整合“知耻”与“守法”内容,让学生了解规则,认识底线,正确对待青春期。另外,还融入一些名言警句,强化学生的文化教育。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课目标梳理上,对“青春”的认识,不是肆意放纵,对一些规则不能违反。这种说教方式,难以贴近学生生活,也难以内化于学生心中。所以,教师要围绕学生、学情,展开合适的目标提炼,促进学生端正行为,走好无悔青春的每一步。

(二)利用评价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教师可以对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听课的认真程度、测验的结果等,给出客观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肯定。或者,通过日记来了解学生的心态变化和学习情况,在日记上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增强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内心感受,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增强情感互动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强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对抗赛、辩论赛等各式各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协同作业的同时,更快地融入到集体当中。

(三)提升教学素质,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学方法呆板乏味,教学技能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一成不变,这样肯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幽默丰富的语言表达、跟随课程内容的角色变换、恰到好处的问题设置等,都可以触及学生的心灵,带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中用心感受知识的魅力。

(四)营造与情感产生共鸣的教学氛围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去营造与课上知识相符合的氛围,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比如与课程相关的音乐、电影片段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知识内容。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目标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