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征象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探析

2019-01-14 03:08李春艳张若成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CT室辽宁鞍山114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期
关键词:螺旋恶性结节

李春艳 张若成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 CT室 (辽宁 鞍山 114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S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MRI诊断,观察组采用MSCT诊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恶性病变检出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而良性病变检出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4%,观察组的诊断敏感度(93.33%)、准确率(97.78%)、阳性预测值(9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高。

肺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85%的肺癌确诊时已是晚期。大部分肺癌都是在体检中发现,而很多孤立性肺结节经确诊均为肺癌,并多为早期肺癌[1]。在影像学检查中,肺内孤立性结节无明显特异性,因此,目前在鉴别诊断病变的良恶性方面仍无法确保准确性。为了探究多层螺旋CT征象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对本院2016年4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SPN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6年4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S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6~73岁,平均(51.81±5.39)岁;其中:27例右肺结节,18例左肺结节。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5~75岁,平均(52.13±5.41)岁;其中:28例右肺结节,17例左肺结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MRI诊断,仪器为飞利浦1.5T MRI,常规扫描横断位T1WI、T2WI及SE,层间距为1mm、层厚5.5mm,其他参数:TR为1500ms、TE为270ms、NEX为1、时间为157s。扫描获得图像后再选择最大结节层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造影剂为100mL碘海醇,以2.5m/s速率注射,最后根据扫描图像进行测量计算。

观察组:采取MSCT诊断,仪器为飞利浦64层螺旋CT,扫描前参数设置:电压为120kv,电流为150mA。首先对全肺进行扫描,定位结节后以其为中心进行CT平扫,层厚为3mm。常规扫描后注射碘海醇,分别于30s、60s、90s行结节层面动态增强扫描,最后进行测量和计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诊断结果,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良性、恶性病变检出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良性、恶性病变检出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均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进行χ2检验。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良性、恶性病变检出率

观察组的恶性病变检出率93.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11);观察组良性病变检出率6.6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4%(1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14,P=0.020)。

2.2 对比两组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

观察组的诊断敏感度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14,P=0.020);观察组的特异度88.89%与对照组的77.78%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P=0.457);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79,P=0.001);观察组的阳性预测值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14,P=0.020)。

3.讨论

肺内孤立性结节是指肺实质内单独出现的边界清晰、圆或卵圆形、直径小于3cm的小结节,为临床常见胸部疾病,也是早期肺癌及转移瘤的表现形式之一[2]。一般情况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中约有40%的属于恶性病变[3]。早期准确鉴别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对后期临床治疗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肺内孤立性结节的病灶直径小,且对肺组织功能和结构的影响小,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给影像学诊断带来巨大困难。

临床上公认的肺内孤立性结节诊断首选方法是CT,但以往检查诊断技术水平并不高。有研究表示,单层螺旋CT或单纯MRI无法通过检测图像来精确反映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具体病变情况[4]。由于单层螺旋CT的扫描层的厚度比较大,检测结果显示的肺内孤立性结节特征性不突出,无法通过分辨其细微差别来判定结节性质的良恶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多层螺旋CT的应用,逐步有效解决了影像学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过程中的一些难题。

多层螺旋CT的扫描层厚比一般的单层螺旋CT的扫描层厚薄得多,最薄可达0.1cm,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和改善图像质量,这对鉴别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的恶性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良性病变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多层螺旋CT对诊断SPN的效率优于单纯MRI诊断。这主要是因为多层螺旋CT是依靠人体组织对X射线的不同反映率成像,可获得病变组织断层图像,图像清晰,有利于鉴别诊断。多层螺旋CT还具有强大的重建后的处理功能系统,其所具备的窗技术可以对肺窗、纵膈窗及多个窗位进行多角度地观察肺内孤立结节的形态,然后经过MRP或VR等后期技术处理后,可显示病灶形态、边缘、密度、邻近组织,更全面地反映病灶特点,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准确定量、定位信息。多层螺旋CT还可以清楚地显示结节、支气管、血管之间关系和支气管、血管的变化,可为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另外,多层螺旋CT还可以显示结节组织实质内的密度变化,通过增强扫描后可显示血管形态及异常变化。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诊断敏感度(93.33%)、准确率(97.78%)、阳性预测值(9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多层螺旋CT诊断SPN的价值高于单纯MRI诊断。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高,可全面、准确地反映SPN的具体病变情况。

猜你喜欢
螺旋恶性结节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