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和分娩镇痛仪应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对比

2019-01-14 03:08李静大石桥市中心医院辽宁营口115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宫素助产

李静 大石桥市中心医院 (辽宁 营口 115100)

内容提要: 目的:硬膜外麻醉和分娩镇痛仪应用于无痛分娩效果对比。方法:将本院1年内收治的120例无痛分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行硬膜外麻醉为观察组,60例行分娩镇痛药分娩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引导助产率以及缩宫素干扰率。结果:观察组60例产妇疼痛均为0级,对照组5例0级、51例1级,4例为2级疼痛。宫口开全的时间观察组最短30min,最长4h,对照组最短1h,最长4h。两组均使用缩宫素,其中对照组25例使用,观察组41例使用。阴道助产率观察组9例使用,比例15%。对照组3例使用,比例5%。结论:两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不过就目前看,硬膜外麻醉更理想,镇痛仪只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同时,两组均可缩短第一产程,保障母婴安全,但硬膜外无痛分娩的阴道助产率及缩宫素干扰率较高。

无痛分娩在孕产妇临盆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分娩具有明显的疼痛,并且伴随产后出血,手术风险大,且合并大量并发症[1]。麻醉是临床上控制分娩疼痛的主要方法,药物可消除患者身体上的疼痛,消除心理上的担忧。但从效果上看,硬膜麻醉是否对孕妇和婴儿日后造成影响,是否有更好的麻醉或除痛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笔者具有多年妇产科工作经验,对产前麻醉具有深入的研究,本次研究将对硬膜外麻醉和分娩镇痛仪在孕妇无痛分娩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从产程进展,产程干预,镇痛效果及使用安全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无痛分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行硬膜外麻醉为观察组,60例行分娩镇痛药分娩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23~37岁,平均(26.3±4.7)岁;体重49~72kg,平均(55.2±5.8)kg;产妇均达到分娩周期,未出现早产儿,最短孕周35周,最长42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24.7±5.4)岁,体重46~76kg,平均(55.7±5.6)kg,产妇均达到分娩周期,未出现早产儿,最短孕周34周,最长43周;纳入标准:孕妇身体正常,未合并任何严重疾病,胎儿无头盆不称,无妊娠合并症,婴儿体重预估可进行阴道分娩,两组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全程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同时对照组于临产时开始使用无创分娩镇痛仪。本次所采用仪器为凡乐生™,PO-9632,产妇2个部位:T10位置为上下各4cm,先后贴2个电极板。适当调节参数以保证使用的合理性,使用时按调节按钮调节治疗参数以引起肌肉微颤为宜。潜伏期通常为8,活跃期使可调为10~15。会阴侧切+缝合时予1%利多卡因会阴阻滞麻醉。

观察组产妇进入分娩阶段,待宫口开大到3cm后,使用L2-3间隙实施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2~4cm,确保硬膜外导管不进入蛛网膜下腔和血管,于硬膜外缓慢推注0.1%罗派卡因,剂量8mL,其中每毫升含芬太尼局麻药成分1μg,按照该方法以6mL/h泵入,到宫口开全后结束。胎儿成功分娩后,于硬膜外腔第二次进行麻醉,完成伤口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于子宫口开大3~4cm后开始计时,观察组于硬膜外首剂推药后开始计时,直到分娩结束。观察两组疼痛效果和阴道助产率,镇痛1~2h后对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分为0~4级,对比两组使用缩宫素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以SPSS18.0软件完成,以±s表示,资料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均以%表示,P<0.05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60例产妇疼痛均为0级,对照组5例0级、51例1级,4例为2级疼痛。宫口开全的时间:观察组最短30min,最从长4h,对照组最短1h,最长4h。两组均使用缩宫素,其中对照组25例使用,观察组41例使用。阴道助产率:观察组9例使用,比例15%。对照组3例使用,比例5%。

3.讨论

麻醉是目前孕妇分娩止痛的主要方法,随着分娩镇痛仪的出现,部分医院开始使用仪器治疗。但是通过临床数据和本文研究可见,镇痛仪的效果依然需要进一步改善。在本次研究中,硬膜外麻醉的止痛效果要好于分娩镇痛仪,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询问得知,硬膜外麻醉组均为0级疼痛,为极轻微疼痛和无疼痛,而分娩镇痛仪组多为2级疼痛。但在两组缩宫素使用和阴道助产率比较上,则显示硬膜麻醉组要高于分娩镇痛仪的对照组,提示麻醉导致产妇神经阻滞,削弱了盆底张力,出现胎状俯屈和内旋转障碍,或药物降低了提肛肌、腹肌的力量,说明麻醉药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但就目前看,这种方法对胎儿和分娩的女性的可见性伤害为0,可以在临床上进行使用。而使用分娩镇痛仪则孕妇依然存在明显的疼痛感,虽降低了助产率和缩宫素使用率,但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另外,有研究显示,两种方法在新生儿窒息率控制上,均具有较高的作用。分娩具有明显的疼痛,给孕妇的身体和心理上都带来痛苦,因此无痛分娩就成为医学界以及孕妇的主要需要[2]。目前医院已经实现了无痛分娩,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疼痛,保证婴儿安全。目前,主要的无痛分娩方法为硬膜外镇痛麻醉。在专业医生的执行下,该方法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就本次研究和临床其他资料显示来看,依然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分娩镇痛仪主要是应用非药物技术,采用的是持续激活技术,籍由低频率的D-T脉冲波,对孕妇特定部位进行连续,轻柔的刺激,使孕妇子宫内自然产生内源性阿片肽,实现镇痛的目的[3]。该仪器可以通过D-T脉冲波刺激孕妇脊柱两侧的胸骨和骶骨,刺激腰骶部脊髓背角边缘区和胶质区,使脊髓神经疼痛闸门关闭,进而保证疼痛的水平方向扩散,在镇痛上和缓解孕妇情绪上具有积极作用[4]。另外,研究发现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镇痛效果好,具有较高的可控性,而分娩镇痛仪镇的镇痛效果则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孕妇是否经过孕期训练等[5]。

综上所述,两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不过就目前看,硬膜外麻醉更理想,镇痛仪只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同时,两组均可缩短第一产程,保障母婴安全,但硬膜外无痛分娩的阴道助产率及缩宫素干扰率较高。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宫素助产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探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在产妇引产中的临床效果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观察无痛分娩产妇使用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