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自治的班级岗位建设

2019-01-14 07:06
江苏教育 2019年79期
关键词:岗位班级班主任

吴 婷

班主任开展班级岗位建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有助于平等互助班级氛围的建立,有利于班级的和谐发展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笔者基于实践,探索了班级岗位建设的四个环节,即岗位设置、岗位竞聘、岗位实践、岗位评价,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融入岗位建设中,让班级岗位建设真正发挥育人价值。

一、岗位设置:从“按需设岗”到“因人设岗”

当前,很多班主任还是采用“按需设岗”以及“因岗定人”的方式,即根据班级管理的需要来设立岗位,这样做虽然能减轻班主任的负担,也能使班级管理短时高效,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学生的能力和人格没有真正得到培养。笔者遵循“因人设岗”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以及个人需求设立不同的岗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1.了解意愿,挖掘优势。

岗位设置要尽可能涉及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设立小岗位。到了中高年级,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班级小岗位设置可以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寻求适合的岗位。

2.共同讨论,明确职责。

小学低年级阶段,关于岗位职责可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商定,到了中高年级,班主任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或分组讨论确定。但必须做到职责表述清晰,简洁明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学生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而提升责任意识。

3.动态调整,逐步完善。

班级岗位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班级的需求逐步完善。“动态调整”包括合并、分设、取消或增加。例如,一年级班级岗位的设置要经历从无到有、逐步丰富的过程。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岗位设置可以进行先减再加的调整。“减”有两层含义:一是取消,如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卫生督察员”“文明小天使”等规范督促岗位就没有设置的必要;二是合并,如擦黑板和清理粉笔槽的岗位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可以合并成一个岗位。与此同时,随着学生活动范围的扩大,班主任可在班内增设组织参与班级活动和全校活动的岗位,例如活动策划员、活动宣传员等。

二、岗位竞聘: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长期以来,班主任习惯分配任务,学生则习惯接受任务。一个主动,一个被动,做事的效果差别很大。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从班级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做出正确的判断,培养学生的公共理性。

1.细化职责,制定规则。

在班级岗位竞聘之前,班主任公布岗位名称、具体职责、条件和所需人数以及奖励积分,供学生对照选择。学生在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会成为班级这块事务的管理专家。规则的制定必须经过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协商后确定。规则伴随着责任,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也不再随意地选择岗位,而是要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后,慎重地进行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2.自定名称,挂牌上岗。

每个人确认自己的岗位后可以给岗位起个好听的名字,如“护绿小天使”“雨具小管家”“文明小使者”等,还可以制作专属自己的个性化胸牌。小小的胸牌增强了学生的幸福感与荣誉感,也能起到自我监督和相互督促的作用。

3.岗位分类,各司其职。

在岗位竞聘的基础上,班主任引导学生对岗位进行分类,组成不同的管理部门。如学习部包括各学科课代表、学习小组长、图书管理员、小报童等。这样就建立起了全班学生自主管理的服务网,每个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人人有岗,岗岗有责”。同时,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即为中队委员的管理内容,这样既可以明确队干部的工作职责,在相对稳定的较小范围内培养其领导能力和责任心,又可以淡化岗位间的等级差异。

三、岗位实践:从“做了”到“都做好了”

岗位实践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从而将责任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这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

1.定期培训,加强指导。

各个部门成员在班主任的引领下定期召开培训会议,会议的内容包括方法指导、经验交流、问题分析、方案商讨等,这样的培训指导有利于改进学生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班主任要知道有些事情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做好,加强对学生培训和指导,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责任意识也会随之增强。

2.健全制度,检查落实。

在岗位实践中,一定要有制度作为保障。笔者在班级施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和操作方法。不同的岗位负责人按照班级的《积分管理条例》给每个同学打分,同学可提出异议查看记录。这告诉学生在享受服务的同时,需履行好义务,不能弄虚作假。

3.目标引领,鼓励创造。

班级岗位的建设需要目标的引领,同时,班主任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有些事务性岗位的工作,学生每天重复做,可能会觉得无聊,尤其对于那些喜欢挑战的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中途换岗或离岗的念头。面对这种情况,笔者一方面让他们明白担任一个职务,就是承担一份责任,不能随性而为;另一方面抛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创新,使原本乏味的岗位工作变得有趣起来。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不断用行动丰富着岗位的内容与价值,学生的能力与热情也得到了提升。

4.定期轮换,以老带新。

班级岗位不是固定的,定期轮换既可以丰富每个学生的角色意识,又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不同的岗位体验,获得能力的多方面发展。笔者在进行岗位轮换时,有机结合了岗位评价,即在自评和他评中获得赞许的学生,能在新一轮岗位竞聘中享有优先择岗的权利;岗位工作特别出色的学生则可申请连任,也可以升级,比如语文小组长工作做得好,就可成为语文课代表的第一候选人。另外,为了避免岗位轮换带来的管理混乱,可以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来加快对新任岗位负责人的培养。

四、岗位评价: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

岗位评价是岗位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岗位实践为基础,又为岗位轮换做铺垫。多元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学会更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的岗位工作,获得更丰富的岗位实践体验,突显岗位的育人价值。

1.制定标准,述职评议。

为了强化大家的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笔者在班级定期召开全体师生参与的岗位述职评议会,通过队员对小岗位工作的评议,进一步提升岗位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作为班级主体的权利,如知情权、参与权、选举和被选举权、表达权、投票权,其民主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为最终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了基础。

2.长短结合,关注日常。

岗位评价周期应长短结合,评价内容更加关注岗位负责人的日常表现。因此,笔者在班级除了“岗位标兵”“岗位能手”“岗位先锋”等较长周期的评价活动外,还增加了短期评价,包括:一事一评,在班级重要工作或活动之后开展专题评价;一日一评,在班级日记中对学生当天岗位工作情况、值日班长履行职责情况等做出评价;一周一评,对每周最佳值日生进行评价;一月一评,进行当月“岗位之星”的评比。

3.鼓励先进,适当奖赏。

无论哪个岗位,班主任都要保护和维持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人都有被肯定的需求,班主任要及时地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另外,在岗位建设中还要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猜你喜欢
岗位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班级“四小怪”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