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医者王学钊:将爱心洒满彝乡

2019-01-14 09:16孟姝
青春期健康 2019年16期
关键词:医术家村预防接种

■ 文 孟姝

王学钊,男,1975年出生,汉族,冕宁县宏模镇优胜村卫生站二室兼孜家村卫生站一室执业医师。早在2014年1月,来自大凉山安宁河畔的王学钊作为四川省的唯一代表,身披“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的绶带,光荣地出席会议并接受表彰。

这样的殊荣,源于他19年来,把大医精诚的“王黑虎绝技”融入现代医学,忠实地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把医者仁心洒满了彝乡的寨寨村村,有效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再发生;源于他把健康扶贫、决战脱贫攻坚的号角播洒进了户户柴门。他是彝乡奔康路上的助梦人。

他多次得到国家、省、州级媒体和报刊杂志的相关报道;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优秀乡村医生”“四川好人”“四川省劳动模范”“凉山好人”“感动凉山十大年度人物”和“冕宁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017年2月,他当选为凉山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又被授予四川省第五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8年3月,登上了“中国好人榜”。

新时代的“王黑虎”

提起“王黑虎”,在凉山可谓家喻户晓。而说起这个名称的由来,还得从王学钊的太爷爷说起。

他的太爷爷本名王大富,在行医中研制的接骨秘药“黑虎散”,让当时因膝盖被钉入绣花针,几近瘫痪的村民奇迹般地在3周后下地走路,行动如常。

村民在惊讶的同时,也信服于他的医术,因此,给他起了一个江湖味颇重的名字——王黑虎。时至今日,接任这个名号的人换成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王氏第四代传人——王学钊。

1999年,在成都卫校毕业后的王学钊,有机会留在成都工作,但一想到家乡落后的医疗条件,他毅然选择回到了山村,回到彝乡。

时年7月,刚毕业回乡的他就接诊了一位遭遇车祸、由家人从攀枝花市转而来的创伤患者。当时病人股骨干、髌骨呈粉碎性骨折,同时又患有高血压及严重的心衰,几个大医院都不敢接诊。病人家属偶然间听说了“王黑虎”医术高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王学钊。

经过他的悉心治疗,患者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后,竟能奇迹般地下床走路了。如今,这位病人早已行动自如,每次经过冕宁都要来看望他心中的神医“王黑虎”——王学钊。爷爷过世后,他继承了衣钵,并肩负起了村里的预防保健工作,成了村民心中的新时代“王黑虎”。

使孜家村全面计划免疫

王学钊,作为成都卫校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他不仅继承了祖传“黑虎绝技”的精湛医术,还继承了中华医学的医者仁心,弘扬着敬业奉献的道德精神。

他担负着预防接种保健工作的孜家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王学钊说:“记得第一次到孜家村开展预防免疫工作,来到一位名叫阿说尔体的村民的家里,动员他家的孩子接种疫苗,被他妈妈一口硬生生地回绝了,说‘我的孩子好好的,打什么预防针!我家从不信打针吃药……’说完就用打狗棍把我们撵了出来。那段时间,我们从早忙到晚,吃的都是闭门羹,一针疫苗都没有打成。”

可王学钊他并不气馁,为了改变彝族乡亲们的思想观念,他利用村民小组会、家族家支聚会,到处做预防接种保健宣传推广工作。他持之以恒地把预防接种保健惠民政策宣传到了山寨的每一个角落,播撒进了山寨里的每一扇柴门,最终让彝族村民对预防接种保健知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宣传中,他还当场为朋友、熟人和村组干部的孩子打疫苗做示范。最终,他真诚而执着的举动赢得了彝族乡亲们的敬重与认可,使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思想观念,在孜家村落了地、生了根。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孜家村的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了100%全覆盖,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为村民们脱贫奔康夯实了根基。

所思所想都是健康扶贫

2017年7月1日,在村党支部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大会上,王学钊全票通过,成功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

一上任,新时代的“王黑虎”就跑项目、找资金,在县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0万元并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修建硬化了通村入户道路1.2公里,使尚处于最后一公里的40户村民221人彻底告别了行路难;投资5万元建起了蓄水池,安装了2千余米的入户自来水管道,使全村最后的34户居民182人告别饮水难。

协调电信和移动公司,为村民安装了宽带网,搭乘电子商务直通车,帮助26个贫困家庭68人全部脱了贫,与全村241户1068人一起跨入了决胜全面小康的新时代快车道。

如今的孜家村,在健康扶贫践行者王学钊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告别了治病难、住房难、行路难、安全饮水难、用电难等生产生活难题,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在孜家村,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说起党支部副书记、卫生站站长王学钊,村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拇指连声夸赞道:“王医生瓦几瓦(好得很)!”“王书记嘿几嘿(好得很)!”

编后语: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感召着广大的医者,他们不只把扶贫作为一个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更升华为一种责任和情怀,医术怀仁,心爱人人。

猜你喜欢
医术家村预防接种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妈妈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Vaccination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那片盛开的“金银花”——从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看“带头人”的重要性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