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策略

2019-01-14 09:3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杜淑珍
家长 2019年28期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知识点素养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 杜淑珍

一、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现状

1.教师缺乏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思想认知。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可能自身对于人地协调观的把握比较模糊,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中往往选择忽视对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而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授。的确,人地协调观一听有些抽象,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这不能否定人地协调观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初中地理教学有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与地理情感;2.课程设置不合理。很多初中地理教师要背负学生考试的压力,地理课时本来就很紧张,所以教师只能通过不断压缩学生的地理情感的培养活动来获得更多的教学时间,以此狠抓学生的考试成绩。课时上的缺乏也是导致初中人地协调观培养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关于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策略探讨

(一)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教学理念

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十分关键。教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地理观念与地理情感。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这样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此外,教师还要具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地协调观的积极性,并落实在实际教学中。其实,人地协调观的渗入并不是要单独把它拿出来,而是需要地理教师在讲授关于人口、资源等知识点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确定与引导。

(二)创设开放的地理课程

地理这门学科本身就需要学生有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但是由于教学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多地理实践活动不得不改成教师的口述,实际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实践过程的开展,而多元化的地理课程可以达到这种学习效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可能为学生提供较多走出去的机会,但是可以借助其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针对某一地理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这种激烈的辩论环境能够带给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从中也会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开放式的课堂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地理的感受,给予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让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三)建立地理情感与生活情感之间的有效联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依靠教材实施教学活动,但是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载体,而是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情感与生活情感之间有效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切身的地理情感体验。教师可以拿出相关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知识点的引入学习,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当前人类面临很多严峻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都可以拿出来引导学生从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去积极寻找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措施。比如大气污染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抛出这一话题,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看法进行总结与引导。

“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对于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十分重要,初中地理教师也要充分意识到这一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中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另外,人地协调观是一种公民的基本素养,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这种素养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具备的。

猜你喜欢
人地协调观知识点素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旅行视角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渗透在教学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