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绘就江苏乡村振兴新画卷

2019-01-14 18:56本刊评论员
江苏农村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江苏农产品

本刊评论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定位,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展现江苏鱼米之乡的最靓颜值。

重农固本,安民之基。江苏以占全国不到4%、人均不足0.9亩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5.5%的粮食、6.5%的蔬菜、3.9%的肉类和5.7%的禽蛋,粮食总产多年稳定在700亿斤。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打造优质稻米等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涌现出无锡水蜜桃、东台西瓜、高邮鸭蛋等一大批特色产业,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射阳大米等入选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57.8%。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农业由“卖原料”向“卖商品”“卖风景”“卖服务”转变,推进产业链前延后伸,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1,农产品网络年销售额达470亿元,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超500亿元。深入推进“一带一路”。连续举办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每年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境外展示展销,农产品出口遍及170多个国家与地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省农民收入从1978年155元增加到2018年20845元,增幅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农村改革活力不断释放。江苏农村改革起步早、步伐稳、成效明显,从“春到上塘”、苏南模式、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到整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一系列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形成了城乡、工农协调发展的鲜明特色,为农民持续增收注入源源新动能。农民创业就业水平显著提升。整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民抱团致富更有底气和魄力。连续承办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建设农业创业创新园区,营造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脱贫攻坚全力冲刺。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聚焦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四挂钩”+“两清单”,大力推进产业富民促增收,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脱贫致富一户不落。

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切实提升乡村建设发展水平,让人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在江淮大地上展现出令人难忘的现实模样。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改善。组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突出“四治理、四提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和农业废弃物治理,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苏北农民住房条件加快改善。作为江苏乡村振兴“牛鼻子”工程,坚持农房改造与产业发展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出台指导意见,加强产业配套规划和指导,把产业做在乡村,把收益和岗位更多留给农民,让农民住得好、留得住、能致富。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改善。不断加强农村公路、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饮水安全、生态环境等惠民工程,全面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宜居村庄已遍布全省,“到乡村去”成为出游和享受生活的新时尚。□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江苏农产品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数读江苏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数独江苏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数读江苏
河北临城:发展特色产业拔“穷根”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