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2019-01-14 09:15李敏杰
考试周刊 2019年91期
关键词:培养核心素养

摘 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占据重要地位。课堂上,教会学生正确观察基本仪器和实验现象,正确使用仪器,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更利于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使学生善于利用实验操作探索真理。本文将针对科学实验能力的具体培养问题展开详细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科学实验能力;培养

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于科学观念及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其中,科学思维与创新,包括了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科学实验、质疑创新几个要素。实验能力,是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最为关键的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目前,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着过分信赖教材,滥用课件,轻视实验生成等問题。同时,学生缺少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操作中分工不太明确,参与度低,缺少交流。

一、 尊重主体地位,创造成功体验

在课堂上,要改变以往倾向于功利主义的教学问题,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更多成功的实验体验,发展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核心素养。实际教学期间,要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需遵从“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这个原则,为学生设计一些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这种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要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同时,在组织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时,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关注学生好奇心表现。当学生有了好奇心以后,他们将更有兴趣去参与实验,走进实验,养成良好实验能力核心素养。

例如,在《物质的密度》一课教学时,可以先为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用水收费发票、废弃水表。请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并说一说用水收费发票和废弃水表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通过观察,学生们将发现水表上的单位是“立方米”这个体积单位,发票上是“吨”这个重量单位。这时,结合观察结果,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水的体积和质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吗?”当学生提出这个疑问以后,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探究经验设计一个实验数据统计表,主要用于记录每一次实验中水的体积和质量。实验操作中,要科学指导学生每一次取出不同体积的水进行测量。很快,学生们将发现“水的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这个规律。通过一次成功的实验操作体验,顺利进入到密度的新课学习中。整个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实验能力核心素养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二、 明确各自分工,鼓励动手探究

在课堂上,为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作秀偷懒情况,更好地促进班上每一位学生实验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要在实验操作中,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明确小组组长要为每一位成员安排相应的实验活动任务。当学生有了各自的实验活动任务以后,将开始尝试自己动手探究实验,发散自身思维,思考实验。基于明确学生各自分工基础上,要组织学生做好实验结果汇报工作。在实验结果汇报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学生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实验能力核心素养得到更大程度提升。但是,在分组实验操作中,要精心安排好每组实验任务,明确每一位学生的实验操作内容。

在对学生实验能力核心素养进行实际培养时,可结合《熔化与凝固》这一节课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一次“海波和松香熔化规律”的实验操作,请学生根据本组所画的海波、松香温度变化平滑曲线图,比较二者熔化时温度变化的不同。实验操作期间,可将学生分为五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里,组长负责监督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另有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温度计读数,一人负责观察海波、松香熔化状态,一人负责记录海波、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其中,负责计时的学生,要从海波温度达到40℃以后,每隔0.5分钟进行一次计时。而负责温度计读数的学生,要从其温度达到40℃以后,每隔0.5分钟进行一次读数,直至完全熔化后再进行4~5次温度计读数。在分组实验中,基于分工明确基础上,每一位学生都将亲自动手参与、探究实验,从中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知识。

三、 创新教材实验,突出实验亮点

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按照教材中实验开展教学,要尝试利用自己的智慧审视实验、创新实验、改进实验,以突出实验亮点。面对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将对实验现象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在更为科学的实验操作中,学生们将更容易理解实验方法,对实验内涵有更深的领悟,较好地完成科学实验的学习,养成一定实验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另外,对教材中实验进行创新,改进或者补充教材中实验装置,更利于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发散性思维,善于用自己的创新思维探究实验。

我就曾在《压强》一课教学时,对教材中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教材中,为了探究液体是否也会产生压强,设计了一个“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实验。实验中,要用橡皮膜蒙上粗管下端。对于这个实验装置,很难控制好橡皮膜方向。针对这个情况,我先在实验装置粗管侧面找到一条直线,再在这条直线不同高度凿了三个小孔,用小管将每个小孔固定好,保持小管与U型管相连,用U型管高度差反映压强。接着,依次将管内注入约1/3、2/3的水,观察容器底部、侧壁受到的压强。在这一次实验中,通过对教材中实验装置的创新、改进,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了其中规律,对学生创新实验意识实验能力核心素养养成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 珍惜实验错误,抓好教育时机

波普尔曾说:“错误中常常孕育着比正确更为珍贵的发现与创造因素。”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要利用好每一次实验中的意外情况。实验,难免会有错误情况的发生。错误,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实验能力核心素养教育素材,可为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而服务。首先,在实验课教学期间,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操作,科学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实验中错误之处,让学生学会在反思中纠错,进而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具备一定实验能力核心素养。其次,我们要重视分析学生出错诱因。如粗心大意、不良习惯、遗忘规律等等,再结合错误诱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核心素养。

我在《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课教学时,为加深学生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实验能力核心素养。课堂上,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电流与电压关系”的测量小实验。实验中,因学生已经掌握了电压、电流测量和电路连接方法。所以,很快完成了实验操作,对实验后数据进行了处理。其中一个小组整齐展现了定值电阻是5.0Ω的三次实验中,1.5V、2V、2.5V电压所对应的电流值0.3A、0.4A、0.5A。另有一个小组出现了明显的实验问题,第二次实验中的电阻值变成了1Ω。面对这个小组的错误问题,我组织学生针对数据偏差形成原因展开了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是粗心大意引起的,建议剔除错误数据,对缺少的实验数据进行补测。在错误反思过程中,学生们积累了更多实验操作经验,为实验能力核心素养养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环境

在对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要重视利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尝试利用好多媒体为学生创造仿真实验环境。当学生处于仿真实验环境中时,将从中获得更好的实验体验,通过多次实验探究训练养成一定实验能力。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将课外实验引入到课堂上,豐富学生课堂实验探究内容,为学生争取更多实验操练机会,最大限度发展学生实验能力。信息技术对学生实验能力核心素养养成有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课堂上,可结合《质量的测量》一课教学内容,改变以往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际教学中,可先借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直观呈现几种物质:一杯水和一桶水、一本科学书和10本科学书、一颗口香糖和一盒口香糖,鼓励学生想一想物质间的差别。当学生对质量这个概念有了初步认识以后,巧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功能,为学生直观呈现教材中“用天平秤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实验操作过程,真实模拟观察托盘天平主要结构、调节天平、测量质量等实验步骤。通过观察仿真实验,学生们将从中掌握到质量测量实验方法。

六、 使用生活物品,提高实验趣味

爱因斯坦曾说:“一个美妙的实验,通常要比从我们头脑中提取的20个公式更有价值。”由此可知,实验有着重要地位。而在对实验活动进行设计时,要想达到实验能力核心素养培育目的,需注意提高实验趣味性。趣味十足的实验,能够让学生真正感知到科学实验魅力所在,进而积极参与实验活动,不断锻炼自身实验能力。生活物品,往往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设计实验,更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实验变得充满乐趣。

以《力的存在》一课教学为例,为了促进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可使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木板、报纸这两个物品,巧设一个“铁砂掌断木板”趣味实验。实验中,要求学生将木板放在桌上,再把报纸铺在木板上。然后,用自己的手去劈开报纸下面的薄木板。通过观察,学生们将惊奇地发现报纸未动但木板已经断了。当学生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之后,可鼓励学生把手上包上一条厚的毛巾,再用力劈木板。这时,学生们将发现同样的实验结果。随即,可引导学生用力的知识对这个实验现象加以解释。通过参与这个趣味实验活动,学生们的实验能力自然而然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综上可知,实验能力是科学课程核心素养重要内容。在对学生实验能力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同时,课堂上,要重视创新教材中实验内容,抓好每一个实验意外教育时机,再通过信息技术、生活物品等的使用,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维仁.基于核心素养探究初中科学有效教学[J].新课程,2019(6).

[2]詹海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科学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4).

[3]竺张定.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融入分析[J].华夏教师,2019(2).

作者简介:

李敏杰,浙江省海宁市,浙江省海宁市斜桥中学。

猜你喜欢
培养核心素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