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工匠精神”传承与培育策略研究

2019-01-14 03:34强秉柱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传承职业道德

强秉柱

摘要:目前,我国培育人才的主要基地就是各大高校,每个高校都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正是因为如此,在前沿高校才更应该大力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对于“工匠精神”就往往抛之脑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出现了相应的缺失。缺少匠心的教师,都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才能够将“工匠精神”更好地发扬光大。论文结合目前高校教育现状,探讨“工匠精神”的概念,分析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并指明“工匠精神”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关键词:当代高校;工匠精神;职业道德;传承;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058-02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足以说明教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教育事业就是影响国家兴亡的关键因素,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抓好青少年的教育,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经久不衰。如今,对于教育工作的要求,不光是提高学生的成绩,在社会要求“工匠精神”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提高职业素养,增强自身学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极大好处,而且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改革,因此,重视“工匠精神”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把职业道德素养放在首位,这不仅仅是为人师表所应具有的态度,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一、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就是工匠的精神,那“工匠”又是什么?这是首先要弄明白的。现如今,人们一提到工匠就会想到传统工匠的形象,铁匠、画匠、木匠、石匠、染匠、厨师等,都是鲜明的传统工匠代表,并且形象深入人心。从传统意义上讲,工匠指的是在某一领域专注研发,全身心地投入,整个过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重视每一个环节。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匠”的含义也变得丰富多彩[1]。

美国作家理查德·桑内特有一本著作《匠人》,在书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对“匠人精神”浅薄地讴歌,而是对匠人群体与他们的匠艺工作的分析与思考。匠人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群体,从工具使用开始就出现了,为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书中提到,把事情努力做好的人,不管是木匠还是科学家都是匠人。“专注”是匠人最重要的一种品质。

了解完匠人,那么“工匠精神”是什么呢?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2]。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工匠都具备工匠精神,只有那些對自己的事业真正热爱,努力钻研,并且有着过硬专业技能的,达到一定高度的匠人才能称之为具有“工匠精神”,工匠不分高低贵贱,只要符合上述条件,都可以被认为具备“工匠精神”。

二、高校教师“工匠精神”现状

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人人尊敬的职业,教师是神圣不容侵犯的,国家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辛勤的努力,教师的职业素养更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高校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思想,对于整个世界、整个人生有了自己的看法,教师在面对高校学生时,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还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要对得起学生们认真的听讲。换句话说,当代教师要具备“工匠精神”,提升自我,以追求更高品质的教育。但是,当今的社会存在许多诱惑,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教师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所谓的“工匠精神”,偏离了职业道德[3]。

1.动摇了信念,淡化了精神。对于本职工作有着自己专注的信念,这是“工匠精神”所要求的,但是现在许多教师的信念因受到外物驱使而产生动摇,职业精神逐渐淡化。除此之外,许多人把教师这一职业当作一种人生的保障,认为只要进入教师这一行业,以后就吃穿不愁,还有就是教师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这更使得多数教师在岗位上混天熬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把教师这一身份当作一份一劳永逸的保障,对于学生的未来却并不看重,更不会在教育学生方面耗费太多精力,对待工作不认真,上课只是照着电脑读PPT。

2.不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创新,校区在不断地扩张,学校的设备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相较之前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师生关系的渐行渐远。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教师成了对着电脑读PPT的工具,学生只能远远地看着教师,教师在讲台上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不会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如此一来,教师自己的教学任务轻松地完成了,而学生的综合素质却在不断下降。

3.现阶段高校的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目前大部分高校教育的开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师资力量匮乏、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缺乏优秀骨干教师、教学科研组织不够规范、教学方式较为死板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整体的课堂质量大大降低,而这在不利于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无益于“工匠精神”的培养。尤其在当前阶段,个别学校只重视教师学历结构,轻视课堂教学,加之,教师工作繁重,很少有精力投入教学科研,教学知识的结构不够完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也不能够紧跟现阶段的发展节奏,现代教育理念不能融入课堂,甚至脱离现实。这就导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对学生产生说服力,起到引领学生价值观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单一死板,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果较差的状况。

三、“工匠精神”对高校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终身学习。在现今的信息社会,信息急速增长,社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如果一直止步不前,就会被社会淘汰。对于教师行业也是如此,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知识的传授者,要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情况。在知识更新换代的同时,教师也要能够对新的知识有所掌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让教师自身可以具备丰厚的文化知识,加强专业知识素养,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工匠精神”,使得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2.端正态度。做任何事,态度正确是第一位的。而“工匠精神”要求下的高校教师职业态度就是端正匠心。高校教师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匠心,用最简单的心做最纯粹的事。教师在工作中,要摒弃浮躁、功利的观念,返璞归真,认真做好教育,抓好学习。

3.相互合作。教师之间要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共同打造优质的课堂。同时,要向校外的优秀教学人才学习,要向校内的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双师素质教师等学习,树立榜样的作用,通过不断地请教和研究,来优化自身的教学内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近年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正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所讲:“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尤其是高校,对于高素质、能力强、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教师寄予厚望。教师,作为一个神圣的职业,其“工匠精神”担负着整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决定着民族未来的发展希望,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使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做好表率作用,发挥“工匠精神”,给学生树立榜样。在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随着知识信息的不断优化和更新,我们的教师队伍也要能够依然不断进取、勇于超越。在“工匠精神”教师队伍的优化、完善过程中,相信我国的师资队伍将会不断地优化、成熟,我国的教育领域也会在师资队伍完善过程中更进一步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民族栋梁,让学生能够成为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轲威.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基于百度指数的大数据调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7):42-48.

[2]王玉娥.高校基本职能视角下的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8,(35):299.

[3]李海洲,潘东,安丰辉.传统文化涵养高校实验技术“工匠”路径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6(3):19-21,29.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传承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