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工程训练双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9-01-14 03:34王险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1期
关键词:工程训练双语教学双一流

王险峰

摘要:文章论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在跨文化、跨语言环境下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性;分析了双语教学的必然性及在工程训练中运用双语教学的效果及可行性;结合基于创新项目的三段式普车实训双语教学法的实际应用,验证了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该课的兴趣和课堂注意力,对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在高校中推广双语教学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工程训练;普通车床实训;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129-02

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第64号)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1]2016年教育部很快做出响应,颁布《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具有宏阔国际视野的高等教育发展蓝图格外强调大学的人才培养应具有国际视野,大学应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教学评估,应加强与国际大学的学术合作。2016年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相认可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对高等学校工程专业教育思想转变和教育模式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通过工程训练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实践是工程的基础,实践教育是工程教育的根基。近年来,理论界围绕如何将高等工程实践教育融入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中,发挥高等工程实践教育的效果,充分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潜能等议题的探索不断[3]。工程训练是以工程训练中心为平台,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学习工艺知识,亲身感受制造过程的系统化实践教育方式。通过工程训练,学习者能够获取工程技术知识,接受工程文化的熏陶,提高工程素质,同时发现利用常规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激发自身的实践热情与创造灵感。

三、创新项目驱动的三段式普车实训双语教学法

普车实训教学是工程训练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训环节,是所有实训环节中不可逾越的一环。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操作技能,技术性很强,是模具设计、数控加工及机械制造等专业必需的实践课程。其要求学生掌握车削加工的基础知识及工艺技能,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机械加工相应的专业知识,例如材料加工、互换性与测量、机械制图、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以及金属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进行实训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新概念、新内容和新知识。车床结构复杂,而且外露和高速旋转的零部件比较多,危险性大,如何在实训过程中保证“安全大于天”而又能保证教学质量是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此,笔者结合多年普车教学经验提出创新项目驱动的三段式普车实训双语教学法,三段划分具体如下:

第一段:做好课前导入,促使双语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知识背景对接。

普车实训要求参训学生具有机械加工相应的专业知识,即使使用母语教学也会使初学者感到困难,因此,应让学生事先明晰实训内容与英语双重学习目标;通过学科核心概念预热等英语听、说、读、写活动,进行较充分的预习;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通过学科内容改编和提供补充材料,使学科内容更有针对性地对接每个层级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认知范围。课前导入的形式非常多,例如,创建预习单、创建分组讨论题、制作“脑图”或者微课视频等,集中呈现学科内容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其既有的学科背景和经验背景,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理解、复述、阐释新的关键概念。

第二段:课上充分地双语参与和学科认知结构建构。

由于课前导入阶段的主观性和不可控性以及安全性的考虑,实训时教师的面授和当堂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充分采用多媒体与网络资源,在课件中多插入一些图片、动画、视频资料等,将课本中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精讲学科内容,组织、指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以项目引发的问题为主线,开展以学生主动创造、主动参与和知识共享为动力机制的教学过程。以典型零件的加工为项目主线,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讨为主,教师给予提示、答疑,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三段:学生的课后总结和教师的课后反思。

最后要求学生对整个工程训练过程进行总结,撰写工程训练报告,更进一步地深入体会工程训练课程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将每个工种的工程训练内容相互融合,形成在创新项目驱动下问题探索式的研究型实践教学方法。通过这种研究型的教学方法,贯彻做学融合、知行统一的工程训练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这样的探索式学习过程中获取工艺知识,锻炼创新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实训教师必须反思教学的有效性,并针对诊断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应对和完善。

四、对工程训练课程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及其重要意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每年承担本校国教院国外留学生的工程训练课程,并且创造性地将本校卓工班与留学生配班进行综合性训练项目——数字化制造(Digitized Manufacturing),简称DM项目。以产品微型台虎钳为载体,以项目带动训练,以项目引发的问题为主线,将CAD/CAM、快速成型、3D打印、普车、钳工、数车、数铣等多个训练环节进行有机整合,课程内容通过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的方式展开。学生通过分组各自进行产品设计、制造、答辩和创新训练报告的撰写,最终完成一个微型台虎钳产品。

通过项目牵引,学生既能对以普车为代表的各个工种以及各工种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又能掌握各种创新方法,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制造工艺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工程素质的培养目标。

通过连续3年的实践探索,得到了学生的高度正面反馈,为下一步在常规训练中推广双语教学打下堅实的基础,也验证了工程训练双语教学探索和实践的必要和必然:

1.双语教学是全面改革工程训练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需要。尽管目前的工程训练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由于工程训练是全校所有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涉及的人数众多,实施进一步的深入改革会遇到很多困难。国教院留学生班人数较少,教学改革的实施相对容易,教改效果的跟踪和评价容易实现。

2.双语教学是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每年暑期DM项目的培养计划是在借鉴了国外著名高校同类专业的基础上制定的,其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的现代高级复合型精英人才,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详见教育部网站[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moe_164/201602/t20160205_229511.html.

[3]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3年度[J].MT机械工程导报,2015,(1):45-49.

猜你喜欢
工程训练双语教学双一流
基于AHP的高校工程训练成绩评定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的改革与实践
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设计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