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度研究探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模式

2019-01-14 03:34刘呈雄涂志英唐明田毅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1期
关键词:生物工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改革研究

刘呈雄 涂志英 唐明 田毅红

摘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对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传统教育模式进行进一步研究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指导开展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品德、知识、能力、综合”4个维度进行探讨,以期为该学科以及其他相关工科专业的学生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生物工程;本科导师制;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137-02

生物工程作为一门生物学、化工等的交叉学科,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急需改进。本文针对现行生物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本科教育方式改革,满足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培养要求。通过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从“品德、知识、能力、综合”4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以期让有限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作用,让学生在道德品质、知识背景、专业知识、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和学习动力等方面的素养与能力得到应有的提升,从而培养出能独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并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生物工程本科人才。

一、新形势下传统生物工程教育模式的弊端

1.传统生物工程实践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弊端。根据当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工科教育背景下的工程师需要在实践中全面地解决各种问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相当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完成产品的整个设计、开发。传统教育观念重理论、轻实践,师生缺乏在实践教学中的积极性,在理念上重视论而轻实践。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中,许多生物工程实验都是教师们提前准备好所需试剂、设备等,学生们根据定好的步骤,一步步去完成就行,完成一些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在整个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1-2]。

2.实践教学内容有待持续更新。在当前实践教学设计环节,主要是以生物工程教材为参考依据,但是当前高校教材都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很多教师忙于科研,对教材选择等方面没有进行针对性研究,从而进行教学实践环节设计时没有新意,内容很多都是重复的,知识点分散,大大降低了学生开展生物工程实践的积极性[3]。

3.实践教学的设备和师资力量缺乏。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很多仪器设备台套数不够,且难以更新换代,但是生物工程又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学科建设要求与经费投入之间矛盾,导致实践教学不能有效顺利开展。同时,现有的师资队伍素质不能满足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为从“学校”到“学校”的硕士或博士,没有生产实践经验,尚无法找出工厂实际复杂工程问题开展教学[4]。

三峡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距今已有37年的办学历史,该专业前身为微生物工程专业,目前,该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产业计划专业、省荆楚卓越计划专业,逐步形成了以工科为背景,食品、发酵工程为优势的课程体系。虽然近几十年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基础教学设施不足,经费紧缺,师资匮乏。近年来,我们对照国际工程认证标准的要求,不断地对本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

二、生物工程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新模式

根据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结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OBE)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切教育活动,针对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出发,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从“品德、知识、能力、综合”4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1.德育是导师制人才模式教育的基础。思想道德教育是所有老师教育的基本任务,导师通过多样的交流方式以及随机应变的沟通地点,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灵活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状况。同辅导员及班主任相比,导师在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方面更具优势,导师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排除心理障碍,补齐本专业的差生的短板,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2.知识是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的重点。在教室作为知识传播的第一课堂外,生物工程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对其课本知识进行实践、开拓和应用,本科生导师制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采用专业课程指导和科研指导相结合,对学生所得到的课本知识进行巩固加强,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经过不断改革探索,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在大一下学期开始由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借鉴研究生培养模式,因材施教,结合导师研究方向,制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大二上学期通过查阅文献、外文翻译等课外知识的检索、收集、整理,完成一份开题报告。所以,通过本科生导师制,能使学生尽快学习并掌握书本以外的生物工程相关的最新知识和研究进展。

3.能力是导师制人才培養模式教育的关键。本科生上课时间多,时间分配不够自觉合理,导师通过启发和引导,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经过开题报告、中期汇报、结题答辩的全过程一对一监督,督促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让学生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角色,学习、实践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了对专业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完善的科研思维能力。从目前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推行以来,学生也切实感觉到实验室工作带给他们整体能力的提高和增强。仅在2019年上半年,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各项技能大赛中就获得多项奖项,如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这些荣誉的获得依托于导师的课题立项,更离不开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4.综合是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的目标。在本科生数量日益激增的现况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老师的根本目标。导师在主要的日常科研指导之外,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地指导学生的思想道德、专业素养、科研能力以及职业规划等问题,从而近距离地参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的全过程。另外,我校生物工程已经与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多个国家级校外实践基地。学院还从企业柔性引进高技术人才,与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推进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在校内、校外同时为学生开展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迫切要求以及新时代我国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对生物工程专业实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在导师制人才培养教育中,导师对学生的品德、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启发和引导,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科积极性,为深层次、多角度培养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宏梅,傅明辉,谭竹钧,侯雪丹.本科生“导师制”在生物工程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意义分析[J].广东化工,2018,45(06):250-251.

[2]徐立新,周毓麟,闫国栋,王贞佐,逯家辉,滕利荣.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4):141-143.

[3]海洪,金文英,李培骏,李霞,李海云.加强实践教学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质量[J].教育现代化,2017,4(46):130-131.

[4]朱振洪,徐铌,赵洁.生物与制药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72.

猜你喜欢
生物工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改革研究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网络m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类专业硬件基础实践的项目沉浸式教学模式
生物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