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高校开设《昆虫生理学》双语教学的探索

2019-01-14 03:34赵伊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1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

赵伊英

摘要:农业高校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和推动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措施。文章对农业高校开设“昆虫生理学”双语课程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从教学大纲的新修订、合适的中英文教材选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教师双语能力的提升与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昆虫生理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探索,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为农业高校类似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顺利开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高校;《昆虫生理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141-02

高校課程国际化建设在我国已有许多,但在农业高校中专业课程的国际化改革进程缓慢,特别是双语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1]。随着国际上昆虫学科的迅速发展,采用双语开展“昆虫生理学”教学实践,对跟踪昆虫学科的国际发展前沿、教学内容、研究水平与国际接轨,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及对外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专业素质提高,增强学生的创业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的植保人才等均具有重要意义[2]。

一、目前《昆虫生理学》双语授课存在的问题

1.双语授课采用的教材参差不齐。选择内容和难度适宜的教材对提高双语授课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昆虫生理学》双语授课的教材参差不齐,有的教材内容对农业高校学生来说偏难,影响双语教学效果。

2.学生水平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在农业高校实施《昆虫生理学》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巨大的语言障碍: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远低于双语教学的要求。进入农业院校的学生,虽然在中小学经过了近10年的外语学习,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只具备一定的外语应试能力,英语基础非常薄弱,英语口语水平、听力水平与综合性大学差距太大;学生热情普遍不高,对英语在专业学习中作为工具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英语的学习仅仅满足于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极少主动学习双语课程中的英语相关知识,从而导致双语教学在课堂实践中变成了教师自导自演,而讲台下学生无积极反应的局面。其次昆虫生理学专业词汇过多,专业英语阅读速度偏慢,学生对专业英语教材的理解普遍困难,双语教学效果差[3]。

3.从事双语授课的教师英语能力不足。从事双语教学对授课老师的能力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英语能力,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课堂中把昆虫生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用英语讲解透彻[4]。目前农业高校教师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大多数教师需同时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更没有精力在英语上进修和提高。而大多数农业高校虽然近年来微课、慕课等教学混合式改革层出不穷,但普遍受认识所限,对双语课程并不重视,也没有相应的支持力度,导致老师开课热情不高。

4.双语授课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沿用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双语课程变相为英语翻译课程,而学生应用英语进行昆虫专业知识学习的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初衷无法实现。

二、《昆虫生理学》双语授课的教学探索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植保系从2012年起,尝试从教学大纲的新修订、合适的中英文教材的选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以及以汉英双交叉进行讲授的方式等多方面,积极开展昆虫生理学的双语教学探索。

1.吸收与应用《昆虫生理学》的国内外先进教材。2007年Marc Klowden编著《Physiological Systems in Insects》(the second edition)共688页,该书对昆虫生理学知识进行了很好的整合,系统地综述了昆虫解剖学、形态学及其功能,特别包含了近年来在分子机制方面的进展,被称之为昆虫生理学的圣经;王琛柱老师等在2008年将其翻译为导读版,这是我国昆虫学者以及生化、遗传和进化等领域生物学者的一件好事。国内中文版的昆虫生理学教材有南京农业大学王荫长教授编著的《昆虫生理生化学》和《昆虫生物化学》;随后2004年王荫长教授编著《昆虫生理学》,其内容较深,属于研究生教学用书。另外P.J.Gullan与P.S.Cranston在2005年编写《The insects:an outline of entomology》(第3版),其中文版在2009年由彩万志、花保祯、宋敦伦、梁广文、沈佐锐5位教授翻译出版,其中的昆虫生理部分可以作为双语教材参考。此外还有华南农业大学李文楚编著的《昆虫生理学双语教材》及配套的《昆虫生理生化英语词汇》手册。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应用国内外先进教材,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植保系修订了昆虫生理学双语教学大纲。授课中使用《Physiological Systems in Insects》的导读版作为外文教材,同时参考《The insects:an outline of entomology》中文版中的昆虫生理部分和王荫长教授的《昆虫生理学》,以汉英双交叉进行讲授的方式授课。

2.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农业高校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授课,以《Physiological Systems in Insects》(the second edition)导读版为例:全书可分为12个大的系统包括体壁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等,每一章均有引言部分,概述本章主要的学习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每一章基本具有相似的论述结构,先描述某一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然后阐述其功能,以及已知的各种变化和特化。每章的引言和插图部分可以让同学课前做好翻译工作,也即等于提前做好预习工作。然后在课堂上选择该章节中的图表进行重点讲解,这部分比较直观,文字部分少,学生易于理解消化,在课堂教授中逐步增加英语授课的内容和难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汉语只充当过渡、衔接的角色,在前期中英文教授可各占一半,但在后期的双语教学中,母语应逐渐被英语替代。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使用英语专业词汇,课堂讨论环节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提问和回答问题,并给予适当奖励。

3.提升教师的双语能力与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定期开展教师研讨会或交流会,使教师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另外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积极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际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活动,邀请国外著名高校的教学名师来华讲学授课,推动国际化师资队伍和课程的建设。

本文对农业高校开设《昆虫生理学》双语课程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一步开展了昆虫生理学双语课程的有益探索,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在农业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和推动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措施,本文为农业高校类似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顺利开设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彭伟,张露芳,詹燕.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双语课程教学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03):101-104.

[2]吴梅香,刘启飞,田素芬,汤宝珍,彭凌飞.普通昆虫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08):129-131.

[3]李文楚,李卫华,孙京臣,陈芳艳,王叶元,廖富蘋.互动式多媒体教学在《昆虫生理生化》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141.

[4]张亚楠,朱秀云,李梦雅,尹彩云.昆虫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法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0):79-80.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
国际班生物双语教学实践与分析
“合理选择饮食”的双语微课教学设计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