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

2019-01-15 03:30刘喆刘娜董坤许文季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11期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

刘喆,刘娜,董坤,许文季

LIU Zhe1,LIU Na1,DONG Kun2,XU Wen-ji1

(1.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1 引言

随着工业4.0 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为主的国际建筑行业竞争愈演愈烈。2016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从招标的要求、责任主体、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实施的明确要求,为构建适合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管理模式明确了发展道路。在当前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产业一体化管理模式意义凸显。从战略角度来看,装配式建筑产业一体化将是未来建筑产业发展的新型建造方式。其优势在于缩短工期、保证建筑质量,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发展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需求。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全面推进的态势已然形成,各地在产业一体化发展和BIM 技术深层次应用方面也做了全方位研究。但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建设中,面临最重要的难题就是急需良好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方法,有效降低建造成本,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良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 理论概述

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方式是依据工业化生产展开,技术手段贯穿设计、生产、安装、装修、运维整个寿命周期[1],通过整合建筑产业链,实现全专业、全过程集成管理。其代表的更是整个全寿命周期、全专业的集成化和体系化建筑,而非是“传统生产方式装配化”的产物,在传统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模式下建造的建筑物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装配式 建筑。

着眼于一体化的新型建造方式,采用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对建筑物进行建造管理,其优势体现在集成化、系统化、信息化。装配式建筑作为多专业、多系统的组合体,在建造过程当中,需将主体结构、外围护等各类系统以及建筑、结构、机电多个专业通过优化总体技术、协同多个专业,依据一定的接口技术和协同管理原则组装建造而成。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需做到建筑、结构、机电、装修多专业协同,设计、加工、装配多阶段信息统一、技术、管理、市场多系统融合。三大体系相辅相成,是装配式建筑推进发展的主体力量。由此看出,落地实施装配式建筑产业一体化,是新型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提升。

3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落地阻碍

3.1 政府推行力度不够,政策支持欠缺

在大力倡导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当下,我国部分企业通过装配式建筑技术手段,建造了很多试点工程,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及应用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现阶段促进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并不完善,政府的一些决策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发展模式存在分离,不能很好地引导和推进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的落地实施[2]。目前关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明显不足,无法带动企业的积极性,这其中不乏缺少政府的一些政策激励,且补助政策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要高于我国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水平,激励措施无法落到实处,造成装配式建筑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低迷行走。

3.2 复合型人才及产业工人队伍欠缺

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人才储备相对较弱,对比近年来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升温,造成了当前人才短缺的局面,出现该领域人才呈现频繁流动的现象,导致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发展缺少复合型人才的渗入,装配式建筑产业一体化工人队伍无法形成。然而,对于全行业中的农民工而言,其技能提升还未得到足够重视,“技能水平低、离散程度高”的产业工人队伍与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不能相适应。

3.3 产业链内部协调性不足

装配式建筑一体化作为特殊的建筑行业发展模式,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获得相应配套设施支持,否则将无法呈现规模化效应。针对目前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发展现状来看,施工单位、构件厂商、设计单位并没有建立交互协作关系,产生构件自身的生产效率低下,跨行业企业协调管理难度大,无法保障装配式建筑的普及。此外,具体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施工部件、管理维护没有形成产业链条,预制构件的养护、运输、吊装也缺少针对性技术支持,这种现象的产生无疑增加内部可视化协调的困难,使得发展脚步受到严重滞后。

3.4 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

全过程信息化应用作为装配式建筑产业一体化的优势之一,是推行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到装饰装修一体化建造方式的重要技术手段与工具[3]。同时,装配式建筑与信息化管理的深度融合,更能够加强管理技术研究,发挥其发展优势。当前装配式建筑产业信息化资源共享水平较低,设计阶段建筑、结构、机电、装修各专业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仍然存在,基于BIM 的设计、生产以及装配阶段的应用[4],项目实施全过程中进度、成本、物料、合同等各业务信息集成化管理系统都还未形成有效的平台支撑,影响着整个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传递、交互与共享。

4 建议

4.1 加快构建装配式建筑一体化产业链

构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建筑一体化产业链,使设计、加工、施工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统一起来,将装配式建筑作为主体,各利益相关方作为横向载体,以共同分担风险利益、共享信息资源成为发展导向,形成一条上中下游企业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动态产业链[5]。为此,首先应不断整合优化资源、合理布局,加快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其次是要不断延伸装配式建筑产业外延链条,加大对配套产业的培育工作,形成完整的装配式建筑配套产业体系;最后要建立以BIM 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各相关企业间的沟通效率,加强信息共享和传递的及时性,充分发挥企业耦合一体化的协同效应。

4.2 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政府提高扶持力度

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作为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需在政策保障、资金补贴等方面加大投入。就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来说,装配式节点复杂,连接技术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市场规模也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政策激励引导,致使社会效益未真正体现,导致我国装配式一体化建造技术在房屋建造过程中落地实施比较困难[6]。首先,国家必须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相关企业按照国家政策标准进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其次,国家需出台相关扶持激励政策,扶持相关企业,鼓励其推行一体化建造方式,为相关企业解决后顾之忧。最后,政府必须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在资金补贴、政策保障方面提高投入,为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4.3 积极培育复合型人才,促进产业队伍形成

从全产业生命周期角度出发,依据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和技术体系,积极培养、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复合型人才,从高校抓起,制定相关的装配课程,与企业建立合作,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其次,要打造适应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工人队伍,做好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技能鉴定和持证上岗的监督工作,推动传统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身份的快速演变,统一配置工厂生产和现场装配的团队组织,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工人队伍。

猜你喜欢
装配式建筑发展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