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育人路径研究

2019-01-15 07:40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育人科技大学生

陈 璐 嵇 敏

(河海大学大禹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富有想象力的创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而言,需要通过拓展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文化思维方法、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培育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一、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能力来自于实践,学生在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后,通过科研活动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解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科研创新的内在动力。通过专业生产实习、校园科技节等科技文化活动,学校努力建设形成良好的创新实践文化氛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园科技节、研究生学术年会、全国科普日活动等有效形式,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并举办经常性的科技成果展览,科技活动沙龙,充分利用课余活动时间,组织各种科学兴趣小组,结合专业,进行科技服务、科技下乡活动等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培养科学精神。同时多鼓励学生在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科研潜能,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实践的探索与锻炼。

此外,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硬件方面,应当加大力度保障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场地建设,同时加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条件,从而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校门,在实践中检验专业知识理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铺垫。软件方面,学校相关部门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科技类社团的指导建设,这些学生组织是大学生校园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之一,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可以带动校园科技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同时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同学们的科技创新活动和项目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实践证明,“挑战杯”等重大课外科技活动的成绩取得都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参与。

二、不断整合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业认知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抓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学校应当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实践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高校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上应当采取结合学生成长特点逐年递进、系统培养的方式,即一年级学生以“认识实践、兴趣培养”为主,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社会实践,加强专业认知和理想信念教育;二年级学生以“专业认知、能力培养”为主,结合各专业组织学生深入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实地调查研究,深入一线,体验专业实践过程,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相结合;三年级学生以“生产实习、思维创新”为主,结合所学专业到相关对口单位开展创新项目训练、生产实习、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强化专业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参与实践活动启发创新创造思维,把专业知识真正地与日常工作和具体行动相结合。

调研发现,现阶段高校每年暑期都会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分赴农村、工厂、水利建设一线开展科技推广、实用技术培训、环保宣传、法律咨询、师资培训等科技文化活动,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好评。通过深入到群众中去,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让学生在现实中学习,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现,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和工作精神。

高校还应当积极在校外寻求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在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指导下开展实践创新,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一线工作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情况,学习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可贵的敬业精神。同时邀请基地的校友和同学们座谈,就工作中如何成才、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等各种话题展开讨论,激发了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培养具有现代人才素质结构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又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体现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现基于这一认识,高等教育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始终坚持“发挥优势,创新载体,努力培养青年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理念,围绕“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五个方面全面展开。

猜你喜欢
育人科技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