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网络话语权建设策略研究*

2019-01-15 09:54高成瑨
山西青年 2019年8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辅导员

高成瑨 潘 漪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根据2018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网民规模庞大[1]。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自媒体(We Media)的兴起,随着智能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借助各种各样的自媒体平台,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因此原先由少部分人掌握的网络话语权也开始分散,呈现出新态势。互联网时代掌握话语权的程度决定着社会关系的建构。在高等教育领域,网络话语权的争夺对抢占意识形态主导权有重要影响。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者担负着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需要通过网络话语将国家相关方针政策、意识形态传达给学生,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以网络话语权高低程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自媒体盛行的当下,如何有效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者的网络话语权,是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紧迫且十分必要的问题。

一、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变化

据克劳锐发布的《2018自媒体行业白皮书》显示,18-24岁的青年学生群体贡献了自媒体粉丝群体的最大值[2]。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者来说,自媒体的出现不断撼动着高校思想政治传统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

(一)师生沟通的机遇

一是有助于改变学生对辅导员的刻板印象。7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单向交流模式,教师占据绝对主导。新媒体使双方之间角色得以互换、交叉,无形中缩短了师生距离,使思政工作者的形象鲜活起来,不再是冷冰冰的任务发布者角色。二是有助于思政工作者掌握学生的意识形态和关注热点。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的本职工作,对于学生意识形态的掌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在自媒体出现之前,思政工作者基本职能依靠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来获取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学生群体的各种事件只有演变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传达到辅导员,这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显然是极为不利。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各种网络舆情、学生动态可以迅速地传给辅导员或者相关教师,快速掌握各方信息。三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渠道。相较于传统网络媒体,自媒体平台不仅有富媒体形式的网络资源,更兼具交互性和即时性,比如共青团中央在新浪的官方微博,充分接纳大学生喜好的方式实现对年轻人潜移默化地意识形态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以网络技术为载体,自媒体有一些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一是主体的双重性。每个人可以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只要具备网络和智能手机就有了自媒体的基础条件。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的身份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二是交流的双向性。在传统媒体中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只能是单向沟通,信息接受者反馈意见的渠道少、门槛高、限制多、耗时长,因此信息接收者只能选择被动接受信息。而自媒体借助于网络技术将主体的身份虚拟化,网民可以对新闻、实事、政策等发表意见,甚至质疑。三是内容的多元化。由于自媒体平台上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价值取向、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筛选信息,且可进行解读、过滤、修饰,自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呈现原子裂变式增长,加之西方文化产品的输入,不同价值观、意识形态的产物在自媒体平台上交互影响碰撞。

自媒体的兴盛给思政网络话语权带来不小的挑战。一是难以迅速占领舆论高地。网络言论的影响是原子裂变式的,并且可以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舆论方向,高校学生对于各种网络舆论缺乏辨别、分析能力,会对网络舆论选择站队、传播。若高校思政工作者无法迅速反应,及时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十分被动。二是网络言论影响的泛化。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极易发生缺省、失真,自媒体会的传播则会加剧这些趋势,加之虚拟网络对于言论传播主题的掩盖,教师的一些言论极易在传播中被曲解及伪饰,言论影响的泛化致使思想政治工作陷于被动。

二、自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话语权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主流话语旁落

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主义办学的重要承担载体,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是高职院校内的主流话语。目前国内高校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形式仍较为刻板僵硬,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思想难以深入吸收。在自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去设置信息接收门槛,过滤掉不感兴趣的信息。主流话语在内容上具有抽象性和严肃性,对于追求趣味性和大学生来说,主动接受度较低。同时西方外来势力的文化渗透,向大学生传递多元价值观,试图通过网络来扭曲主流话语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二)学生话语增强

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亦师亦友型。高校提倡的“服务型”师生关系催化了学生的自由、平等意识,相较于传统型师生关系,学生更敢于质疑、挑战权威。对于高校、教师发布的信息和任务,特别是与权益相关的,学生不再是简单的接收—执行,而是接收—质疑—执行。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伴随着大学生话语权的增长,而自媒体更为大学生创造了自由、平等表达自己意愿的平台,多元文化环境造就了学生“习得性”质疑和反抗。在师生话语关系的角力中,教师话语权逐渐没落,而学生话语不断增强。

(三)自身话语薄弱

传统师生关系的嬗变使得高校教师逐渐丧失在师生关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辅导员虽然也是教师,但是既不承担专业课程,同时也缺少行政职务,致使在辅导员在学生中的话语权旁落。此外辅导员承担较多的事务性工作,时间、资源、网络技能都略显不足,对自媒体使用意识和掌握程度的缺乏,导致辅导员在处理到相关事件时出现失语、话语疲劳、话语平庸等情况。

(四)非主流话语弥散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等官方机构的话语权是集约式的,繁琐的决策流程及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体系使得话语权统合在权威手中。学生与学校、教师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外部环境的探求和交流兴趣强烈。自媒体平台在反应时效、互动频率、自我发声等方面都迎合了大学生的这方面需求。特别是出现网络舆情时,主流话语由于决策机制导致响应迟缓,各种自媒体因各自利益散布未经核实的信息,或引导舆论往负面方向发展。在多方利益群体的推波助澜之下,各种非主流话语弥散在大学生群体间。

三、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网络话语权的建构

(一)话语自觉,抢占舆论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自媒体的公共性特征使得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抢占的舆论高地。目前各大高校都已认识到自媒体对高校宣传的重要性,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但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话语自觉程度不足,自媒体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仍尚有提升空间。观念转变是一切工作进步的先决条件,只有自上而下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自媒体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网络话语权建设的重要作用,方能实现将自媒体作为网络话语权建设的武器,而非桎梏。

(二)完善顶层设计,制度赋权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们兼具教师与行政管理双重属性,工作对象既有学生、专业教师,也有行政管理层,工作内容主要是事务性工作,多头管理的工作模式限制了思想政治工作者们的时间和精力。缺少制度的支撑和保障,自媒体舆论场域的话语权建设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高职院校应促使辅导员工作内容回归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时促进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网络话语权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制度上对辅导员进行赋权。通过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制度、考核标准、激励机制等,保障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话语权建设的环境。

(三)主动提升,以知识促进话语权

法国学者福柯认为话语权与制度、知识相关联,知识的缺乏必然导致话语权的孱弱。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学习提升素养才能应对自媒体发展形势。首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素养,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具备扎实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能够吃透最新的政策理论、文件精神,并能深入浅出的向学生宣讲;其次要适应自媒体平台的话语表达方式,因为“自媒体本身并不产生权力,但通过自媒体技术对网络信息的接纳、加工和重新组合,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场,由此产生一种舆论压力”[3]。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场域,话语主体的信息加工、表达形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话语权的成效。思政工作者应掌握自媒体技术及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基础上,主动探究、了解、接纳学生喜欢的表达形式,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僵硬度和说教性。

(四)做好网络舆情“把关人”,引导学生言论边界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认为在信息传播中只有那些符合“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中。但是自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具有明显的“去中心化”特征,这就导致在大学生接受到的各种自媒体信息中缺少了监管和筛选,极易接触到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在一些价值观导向不明、利益驱动不明的网络“大V”的煽动之下,大学生会不自觉地参与到网络舆情中,甚至演化为集体性事件。作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做好自媒体“把关人”角色,并培养学生对不良信息的甄别和抵制能力,把握在自媒体平台的言论边界。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辅导员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宇航话语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