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冠脉成像评价血糖与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

2019-01-15 10:47王坤鹏孙建男杨立国毕纯龙王莉娜庞然蒋延彬陈秀梅秦坤坤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9期
关键词:双源置信区间糖化

王坤鹏 孙建男 杨立国 毕纯龙 王莉娜 庞然 蒋延彬 陈秀梅 秦坤坤

1 牡丹江医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2 大庆油田总医院CT室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内容提要: 目的:运用双源CT冠脉成像技术从影像学角度分析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与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大庆油田总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行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的患者200例,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分析血糖控制情况与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结果:Logistic单因素分析只有性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4.4149,95%置信区间(1.9337~10.0798))。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及糖化白蛋白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OR=5.8252,95%置信区间(2.4053~14.1077)、年龄:OR=2.7531,95%置信区间(1.1472~6.607)、糖化白蛋白:OR=0.1126,95%置信区间(0.0143~0.8893))。结论:性别是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及糖化白蛋白控制情况是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中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最常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近几十年来,成人T2DM和葡萄糖耐量受损的全球患病率一直在升高[1]。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DM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男性估计患病率为6.9%,女性患病率为6%[2]。CAD有许多公认的危险因素,其中许多是代谢性的[3]。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白蛋白(GLA)。双源CT(DSCT)机架旋转一圈只需0.33s,时间分辨率显著提高,高心率的患者即使不用控制心率也能获得清晰的图像。同时可以准确、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在判断冠状动脉的损害程度方面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0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T2DM并行双源CT冠脉成像(DSCTA)的患者200例。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T2DM诊断标准,同时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且血肌酐<133μmol/L。排除标准:碘对比剂过敏、频发心律不齐、严重肾功能不良等DSCTA禁忌症患者,以及肿瘤、甲状腺疾病等可能引起代谢紊乱的情况。

1.2 方法

采用第二代西门子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Siemens Health,Germany),对比剂为碘海醇(350mgI/mL;欧乃派克,通用电气药业上海公司)。检查前2d停服二甲双胍,检査前4h禁食。选择冠状动脉扫描协议,根据定位相确定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下至心脏膈面下1.5~2.0cm。应用对比剂示踪法,于升主动脉层面选择感兴趣区(ROI)监测CT值,自动触发心电门控扫描,在一次屏气中,完成心脏扫描。管电压及管电流根据患者身体质量指数适当调节,螺距根据心率自动调整。将原始图像在心动周期的R波后45%及75%相位窗进行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曲面重组、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由两名副主任医师分别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狭窄程度及累及支数进行诊断,得出一致意

见后,记录结果。查询患者GLU、餐后2h血糖(GLU-2H)、HbA1c以及GLA结果。相关正常参考值及检查方法:GLU:3.90~6.10mmol/L,已糖激酶法;GLU-2H:3.9~7.8mmol/L,已糖激酶法;HbA1c:3.6%~6.6%,高效液相色谱法;GLA:10.8%~17.1%,酶法;HDL-C:1.04~1.55mmol/L,酶法;LDL-C:<130.0mg/dL,酶法。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AS9.3国际标准统计学编程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由于样本量充足可以直接进行多因素分析,为了避免变量之间的共线性,变量筛选采用逐步回归法,P<0.05可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男性127名,女性73名,年龄35~80岁,中位数年龄59岁。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只有性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4.4149,95%置信区间(1.9337~10.0798))。男性患者冠状动脉损害发生概率是女性的4.41倍。由于样本量充足,可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GLA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OR=5.8252,95%置信区间(2.4053~14.1077)、年龄:OR=2.7531,95%置信区间(1.1472~6.607)、GLA:OR=0.1126,95%置信区间(0.0143~0.8893))。表明多因素情况下男性T2DM患者冠状动脉损害发生概率是女性的5.83倍、年龄≥59岁T2DM患者冠状动脉损害发生概率是年龄<59岁的2.75倍、GLA>17.1的T2DM患者冠状动脉损害发生概率是GLA≤17.1的0.11倍。

3.讨论

T2DM是由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遗传性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DM的CAD发病率较非DM高两到三倍,CAD是DM死亡的主要原因。DM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可能加速CAD发展。Joshua等[4]发现,T2DM可提高CAD发生风险,是C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DM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水平不足及高GLU状态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性上升,加速血小板修复功能[5]。近年来,国际糖尿病组织推荐HbA1c用于T2DM的诊断。HbA1c及GLA分别反映了T2MD患者近2~3个月及近2~3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相比GLU及GLU-2H检测,不受空腹影响,而且能明确阶段性血糖控制情况,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研究表明,当HbA1c>6.5%时,每增加1%,DM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增加11%[6]。

有研究显示,以上指标均可作为冠状动脉损害的预测指标,但国内外研究存在一定差异[7]。一项美国的流行病调查显示,HbA1c并不能预测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8]。国内外一些相关研究也与本研究结果相同,表明HbA1c及GLU并不能作为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猜想各类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入选人群、性别及年龄不同,或与样本量相关。本研究中年龄及GLA在单因素分析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多因素分析时有统计学意义亦有可能因此产生。

猜你喜欢
双源置信区间糖化
基于贝塔分布的最优置信区间研究
改进的双源蒸发模型潜在蒸发计算对比研究
Maxwell分布参数的最短置信区间研究
p-范分布中参数的置信区间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定数截尾场合Pareto分布形状参数的最优置信区间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