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耳显微器械在鼻中隔穿孔修复术中应用探究

2019-01-15 10:47石立坤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二四九三部队医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9期
关键词:矫正术鼻中隔穿孔

石立坤 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二四九三部队医院 (辽宁 葫芦岛 125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耳显微器械在鼻中隔膜穿孔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8月~2018年8月来本院治疗的50例需行鼻中隔穿孔修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开展鼻内镜下耳显微器械进行应用,将患者的修复效果进行记录。结果:鼻内镜下耳显微器械在鼻中隔穿孔修复术中的效果十分显著,通过6个月的随访,1例患者鼻中隔穿孔边缘位置遗留了一个针球穿孔,其余患者均无异常情况。结论:鼻内镜下耳显微器械在鼻中隔穿孔修复术中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较好地帮助患者提升鼻中隔穿孔修复术的综合质量,并且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出现。

鼻中隔穿孔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了外力后所造成的自发性穿孔后鼻中隔脓肿情况,该情况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并且很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不便[1,2]。鼻中隔穿孔修复术主要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应用,但修复术的方法十分多样,效果也参差不齐,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鼻内镜的应用进一步广泛化,该方法在对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照明性,并且能够降低给患者造成的伤害[3,4]。因此本文结合这一方法展开探究,探究鼻内镜下耳显微器械在鼻中隔穿孔修复术中的应用,目的在于找出有效的方法,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进行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本院2014年8月~2018年8月治疗的需行鼻中隔穿孔修复术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共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1~52岁,平均(32.78±6.43)岁,病程9个月~7年,平均(2.12±0.56)年。以上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其中10例患者为鼻腔径路脑垂体瘤术后穿孔,12例患者为鼻出血烧灼术后穿孔,8例患者为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穿孔,13例患者传统术式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穿孔,7例患者为不明原因鼻中隔穿孔。以上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疼、鼻出血频繁、鼻噪音、鼻腔内干燥、鼻腔阻塞以及鼻肿胀等情况,其中鼻中隔穿孔>0.5cm的患者人数为16例,鼻中隔穿孔为0.5~1cm的患者人数为17例,鼻中隔穿孔直径为1~3cm患者人数为17例。以上患者入院后均诊断为鼻中隔穿孔;患者能够接受这一情况并且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患者同意对鼻内镜下耳显微器械进行应用;患者在这一过程中不伴有其他严重的耳鼻喉疾病。将以上患者的情况列入档案之中,并统一进行保管。

1.2 方法

将以上50例患者麻醉后开展修复术,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侧躺于床上,在鼻内镜下将患者的上瓣以及下瓣分别进行制作,上瓣先行制作,选取鼻中隔穿孔上方残存面积较大侧进行制作,下瓣要能够完全覆盖患者的整个鼻中隔穿孔。应用鼻内镜过程中将患者鼻中隔黏软膜进行分离,并且利用耳显微剥离器进行分离,分离过后利用棉球包裹转移瓣,避免转移瓣出现损伤,棉球上可以蘸有肾上腺素,从而帮助耳显微吸收器来清洁周围的视野,方便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上下隔膜与鼻中隔穿孔处进行缝合,通常上瓣与穿孔处缝一针,下瓣与穿孔处缝一针,缝合过程中为避免进一步对鼻中隔穿孔部位造成影响,应选取最细的眼科持针进行应用。缝合后将止血灵覆盖在创面上,再将凡士林涂抹在塑料膜上之后包裹在患者的双侧鼻腔,3d后换药,患者缝针处不需要拆线。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治疗的综合效果进行记录,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遗留穿孔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开展应用,对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开展t检验,并进行P检验,若P<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以上50例患者的6个月随诊,得出结论为其中1例患者存在针眼大小的穿孔,其余患者均不存在穿孔,穿孔得以完全治愈,患者术前不适的情况均消失,并且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3.讨论

鼻中隔穿孔在当前十分常见,该情况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一定的外力所造成的,该情况会该患者带来严重的不适,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以及生活,主要表现为头疼、鼻出血频繁、鼻噪音、鼻腔内干燥、鼻腔阻塞以及鼻肿胀等情况,会很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5]。通过探究发现鼻中隔主要是由于手术所造成的,一些手术的术后容易造成该情况的发生,通过对本文选取的50例患者进行探究,发现其中10例患者为鼻腔径路脑垂体瘤术后穿孔,12例患者为鼻出血烧灼术后穿孔,8例患者为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穿孔,13例患者传统术式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穿孔,7例患者为不明原因鼻中隔穿孔,针对以上患者的情况展开了进一步探究。以上患者均确定患有鼻中隔穿孔修复术,对以上患者开展治疗,并对鼻内镜下耳显微器械进行应用。

鼻内镜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探究方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该方法进一步得以完善,在检测过程中对鼻内镜进行应用能够较好地帮助患者拓宽视野,增强照明效果,由于鼻中隔穿孔修复术十分繁琐,并且操作起来困难较大,容易出现断裂等情况,因此对鼻内镜进行应用能够较好地将转移瓣进行制作以及缝合,提升手术的综合效果,减少手术失败情况的发生[6]。耳显微器械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帮助患者切开鼻中隔黏膜后再进行缝合,鼻中隔黏膜处可能会存在一些增生,需要在缝合前进行剥离,传统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鼻中隔附近断裂或者通过撕拉加大穿孔,应用耳显微镜则能够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鼻中隔穿孔大多具有多层性,符合鼻中隔孔修复原则,上瓣较小,应首先移动位置并进行缝合,下瓣较大,后将下瓣进行移动,将鼻中隔穿孔完全覆盖后缝合,并且将残余的创面进行修复。通过本文对50例患者的探究,采用鼻内镜下耳显微器械进行应用,仅有1例患者鼻中隔穿孔边缘存在针孔大小的穿孔,其余患者均得以有效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因此今后临床过程中可以加强对鼻内镜下耳显微器械的应用。

猜你喜欢
矫正术鼻中隔穿孔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分析
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中隔偏曲的形态学分析*
眼轮匝肌瓣联合眶隔脂肪瓣矫正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及美学效果分析
术后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矫形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眼压变化观察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