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古歌》对苗族题材工笔人物创作的启示

2019-01-15 13:37潘永军
时代人物 2019年34期
关键词:古歌锦鸡工笔

□文|潘永军

随着人类的出现,艺术也就出现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之中,它的出现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脚步一直走到了今天,并将一直传承下去。苗族,相信大家对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它是贵州世居民族其中的一员,苗族的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古到今,苗族人口口相传的苗族歌舞已经融入到他们的血液之中,并一直传承到今天,所以今天少数民族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备受关注,被画家当做是创作的新源泉,其中苗族歌舞在艺术家的创作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苗族古歌》创作溯源

每一个民族的起源多有各自的神话传说,苗族也不例外,《苗族古歌》一书是一部苗族神话史,书中用各种生动的形象寄托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强烈愿望。苗族的歌舞体现的就是苗族的迁徙史,它们所记录的景象对于我们今天不管是歌曲创作、绘画创作或者是文学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苗族人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对本民族的文化也在不断的传播着,并不断地吸取其他的民族文化来壮大自己的文化,从而对其他的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丹纳说过:“民族间的深刻差异往往源于所居住的环境、气候的不同,地域的差异将影响其上的种族性格”。苗族这个种族在自己的传承中长期形成自己民族的特性,这种特性遗传了一代又一代,它有着区别于其他种族的独有特性,这是一种原始印记,它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也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种苗族文化的独特性就成了也就成了画家们相争研究的对象,例如将彩萍、王瑛、刘全义、韩振刚、刘金贵等,他们在研究苗族题材工笔人物画方面,不遗余力地下了很大的功夫。

苗族文化对苗族题材工笔人物创作的影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苗族这个民族在我国西南这片土地上生活,也带有这片土地上的独特气息,其中习俗、服饰等都与我国的其他民族大有不同,淳朴而不张扬,热情而好客是苗族人共同的民族特性。苗族人生来会唱歌,落地能跳舞,一代一代的继承着苗族先人们的文化,说到他们的文化,不得不说道他们的服饰;在苗族服饰上,各种绣花图案、各种银饰项圈无不浓缩了苗族先辈们的智慧与勤劳,无不体现出了浓厚的苗族文化,苗族人穿的服饰、戴的银饰,都蕴藏着丰富的苗族元素,经过无数代人的积累,成就了今天展示在人们面前的美轮美奂的各种苗服银饰。锦鸡是苗族又一种图腾崇拜,是苗族的一个分支,我们苗话说是“嘎闹(ghab nes)”,便是人们说的锦鸡苗族,也被称为短裙苗,在这支苗族支系里,锦鸡舞是他们支系文化重要的一部分。锦鸡舞中,不光是在舞步上,在服饰上更是有着锦鸡的特点,前面说到锦鸡苗族就是短裙苗,他们的裙子前边只有5至7寸长,后面的带子就非常的长,颜色花纹艳丽,犹如锦鸡的尾巴一般色彩斑斓,头上戴着银饰,随着芦笙唱歌跳舞,美妙无比。那么它对我们今天进行艺术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在绘画创作中就有很多关于苗族的绘画作品,其中不乏以锦鸡苗族的文化作为题材来创作的绘画题材,画家韩振刚就是这样一位画家,他以苗族为题材,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有关于苗族的艺术作品,在他的《苗女》系列作品里,就有短裙苗题材的绘画作品,《清水丽人》是韩振刚苗族题材工笔人物画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画中除了描绘了几位苗族女性外,还画了两只形态各异的锦鸡,而锦鸡也是苗族崇拜的图腾之一,在苗族的图腾中代表了生存与发展。韩振刚教授正是基于对苗族文化的了解,把苗族有代表性的图腾文化,置于画面中,叙述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这些作品中品相与艺术气息都俱佳;在他的苗族系列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苗族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苗族古歌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

《苗族古歌》对苗族题材工笔人物创作的启示

作为一个苗族的一份子,在我的印象中,各种苗族的节日、喜庆之事必定会伴随着各种笙歌乐舞,各种酒歌、大歌、飞歌、芦笙舞等许多的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节目就会一一呈现,而苗族的文化则是浓缩在这些歌舞中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到了当今的现代社会。那么,研究苗族文化的艺术工作者们就要在苗族文化里面吸取养料,势必就会从苗族的这些歌舞文化中寻找线索,因此,艺术工作者们就产生了对苗族文化的依赖,苗族文化对艺术创作也就有了很大的影响,就拿绘画艺术方面来说,苗族文化对它的影响是深刻的。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瑛、熊启川等在苗族文化研究方面是非常有话语权的,特别是王瑛教授,她在创作《苗族古歌》工笔重彩系列作品中,更是不遗余力、兢兢业业地研究了苗族文化十余年之久,在此期间下的功夫更是不遗余力,最终创作出了《开天辟地》、《打柱撑天》、《娘阿莎》、《蝴蝶妈妈》等十二幅精美的内含丰富的苗族文化的惊世之作;每一幅作品都倾注了作者的智慧和勤劳,每一幅都饱含了作者对苗族文化强烈的情感。单拿《蝴蝶妈妈》一画来说,里边就包含了丰富的苗族文化因素,《苗族古歌》中,相传蝴蝶妈妈是由古枫树变化而来,而枫木是苗族先民的图腾,从今天苗族人传唱的“古歌”中就可以听得出来,这个传说是一直被苗族人所传承;除此之外,《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记载道:“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蚩尤是苗族所公认的始祖,这说明苗族以枫木作为图腾,已经是由来已久,蝴蝶妈妈是由枫树变化而来,在一次和水泡的约会后生了十二个蛋,由此开创了苗族的繁衍生息和文化的传承。正是有了这样丰富而深刻的苗族神话故事,才使得王瑛教授在《苗族古歌》系列绘画作品中有了这样大的收获,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苗族文化丰富的故事与传说,了解了苗族文化的独特与魅力,苗族文化对艺术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在每个民族的发展史中,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特性,也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文化。在当下,苗族文化的缺失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一是当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发展,大量劳动力背离家乡,没有人来传授年轻一代祖先们传下来的本民族的文化;在一个就是现代的年轻人们大多在学校接受国家教育的学习,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知之甚少,甚至没有兴趣,导致了苗族文化的缺失。可喜的是,画家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越来越重视对民间民族文化对绘画的指引和启示,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培训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样有益于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更有益于让更多的人了解苗族文化,研究苗族文化。这样一来,苗族文化将会在将来对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惊喜。

猜你喜欢
古歌锦鸡工笔
高原秋
审美人类学视野下布依族古歌的美学探究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受尔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曹娜书画作品